速安GeChe手游下载站

战国兰斯上杉谦信(上杉谦信为何在日本备受关注?谦信如何从战神变女神的)新闻

栏目

战国兰斯上杉谦信(上杉谦信为何在日本备受关注?谦信如何从战神变女神的)

网络整理 2023-02-16 00:38:57

战国兰斯上杉谦信文章列表:

战国兰斯上杉谦信(上杉谦信为何在日本备受关注?谦信如何从战神变女神的)

上杉谦信为何在日本备受关注?谦信如何从战神变女神的

上杉谦信在日本有“越后之虎”或“越后之龙”的美称,在战国时代独领风骚,亲帅军队冲锋陷阵,所向披靡有“军神”之称。受到日本游戏的影响,不少战国题材游戏的玩家常常称他“上杉姐姐”,这与威武的战神形象格格不入。

为什么游戏中将他设定成女性角色呢?关于上杉谦信是不是“小姐姐”不仅中国人感兴趣,日本百姓同样想知道真相,甚至日本史学界也在查阅资料求证谦信到底是不是女性。在日本有些人就认定谦信就是女性,甚至出现了所谓“谦信女性说(謙信女性説)”,这位战国名将是如何从“战神”变“女神”的呢?这需要从谦信自身说起。

一、充满争议的谦信

上杉谦信的战功不用多言,能称为“战神”绝对是战力惊人之辈,他对战机把握恰当,调动军队迅速出动或撤退,在他49年的人生中多数战斗鲜有败绩,就连宿敌武田信玄也认为谦信是“日本无双的名将”,在当时他的统率能力无人能出其右,“上杉谦信”绝对是响当当的名号。

不过,他与其他战国武将有很多不同点:其一是“生涯不犯”,一生没有娶过一个妻子,也没有子嗣,这在战国时代相当罕见;其二他虽为武将,但是身形娇小,面容清秀,在战场上也是雌雄难辨,与武将形象相差甚远,并且他没有胡须,这在战国时代以蓄髯展示霸气形象的武将中颇显另类。

其三他身为武将却爱文学、好歌舞,俨然就是一个文艺青年,左右侍从也是阴柔美少男,这“文”与“武”的落差也让后人产生了猜疑,对他的关注就多起来。尽管如此,也不能断定谦信就是“上杉姐姐”,为何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怀疑谦信就是女性呢?

二、传媒与吃瓜群众功不可没

既然有人怀疑谦信是女性,就有人找文献资料求证,于是不少人开始翻谦信的旧账。这时候历史小说家八切止夫忽然在查阅西班牙文献时发现了很多15至16世纪船员和传教士的档案,其中一条文献好像跟谦信有关。这条文献说一个名叫冈萨雷斯(González)的船员呈给了西班牙国王一份报告书。

这份报告中记录了1571至1580年间,上杉家掌控佐渡金山交易的情况,其中出现了“上杉景胜的叔母(tia)”字样,八切止夫认为这个叔母的称谓就是指上杉谦信,于是1968年他根据这份材料开始在《读卖新闻》上发表连载小说《上杉谦信是男是女》(上杉謙信は男か女か),他也因此成为最早提出“谦信女性说”的日本人。

不过,他的奇谈怪论在日本史学界掀起轩然大波,不少专家批评他用捕风捉影的文献考证法解释谦信是女性没有说服力,他的连载就是单纯的小说跟真实的历史没有关系。客观的分析者认为冈萨雷斯给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报告中并没有说“叔母”就是谦信,只是说“上杉景胜的叔母开发了很多矿山”,仅从这句话也看不出就是指谦信,而且叔母(tia)这个词汇也有可能是笔误,从这个角度来看“叔母”不能与谦信划等号。

奈何再理性的分析也比不过普通百姓的好奇心,这部小说在日本四大商业报纸之一的《读卖新闻》上连载影响力太大了,真假难辨的百姓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来对待谦信。上杉谦信本来就是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加上有话题有料,一时间成了日本绝对的“大网红”,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不少“吃瓜”群众和历史爱好者纷纷寻找史料证据,认为上杉谦信是女性的人越来越多。

三、“谦信女性说”者的证据

证据一、日本史料中没有查到一条上杉谦信与女性有染的记录。上杉谦信身为割据一方的诸侯,有钱有势、吃喝不愁,三妻四妾也很正常,不过上杉谦信偏偏就没有娶妻。上杉谦信自称是四大天王中毗沙门天之王的化身,已声明“生涯不犯”终身不会娶妻,一般看来这就是他的个人信仰没什么可疑的,不过认定谦信就是个“小姐姐”的人可不能放过这个证据,他们认为谦信这么做无非是掩盖自己是女性的真相,不然哪有对美女不动心的男人呢?谦信这么做就是掩人耳目。

证据二、据日本文献记录,谦信在率兵参加第四次川中岛之战以及七尾城之战时,每月10日前后都腹痛不止,期间还会消失一阵子,“战神”怎么会有规律的腹痛呢?“谦信女性说”者认为谦信每月有规律的腹痛非常可疑,他是不是每月10日前后因女性痛经导致的腹痛呢?

另外,根据日本史料记载的症状来看谦信可能死于脑溢血,不过在《当代记》中关于谦信死因有“大虫”字样的记录,当时“大虫”一般是指“月经”的隐语,也指子宫或妇科相关的疾病,如果谦信死于妇科疾病,这个瓜可太大了。这条史料看似坐实了“谦信女性说”, “谦信女性说”者如获至宝,将这些八卦信息不断放大,谦信是女性的观点不断影响着大众。

一看老百姓对谦信兴趣如此高,作家、漫画家、游戏厂商坐不住了,赶紧搞创作捞一笔,于是出现了短篇小说《龙虎抱拥》、漫画《魔空八犬传》、《雪花之虎》、《不要叫人家“军神”》、《女人谦信》等作品,甚至NHK大河剧《风林火山》也把谦信的角色搞得女性化,这些媒体不断推波助澜,更坐实了“谦信女性说”。

证据三、上杉谦信的社交行为和衣着都偏女性化。据记载谦信特别喜欢《源氏物语》中的爱情故事,于是织田信长投其所好送给他一套《源氏物语》的屏风,不过,战国时代的习惯是女性更喜欢别人送给她屏风。现在位于山形县的上杉神社中还保留了一些谦信的遗物,比如信长所赠的屏风以及谦信穿过的和服都完整保存下来,不过看过谦信和服的人都认为这些和服的花色、图案太艳丽,更适合女性穿。

神社中谦信的肖像画也不少,因谦信笃信佛教多数画像都是僧侣造型,不过看过谦信画像的人多数认为他面无胡须、面色阴柔,女性化特征比较明显。在战国时代,武将为显示其威武雄壮,多喜欢留须蓄髯,没有胡子的谦信的确是个特例。

证据四、民间歌曲中谦信的形象好像也是女性。上杉谦信所在的越后,盲女艺人为了生计常常走街串巷唱小曲,在这些民间歌曲中对谦信的描述有可疑之处。其中一段大体意思是“政虎寅年寅月寅日生,持枪出阵疾如风。力大无穷超男儿……”,政虎是谦信的别名,最后一句话最让人怀疑,什么叫“力大无穷超男儿”呢?他不是“男儿”吗?不是“男儿”当然就是“女儿”喽,因此“谦信女性说”者认为这也能证明谦信就是女性。

证据五、谦信身边有多名男宠。“谦信女性说”者认为谦信身边有多名男宠却从没见过女性,分明他就是个女人。不过,熟悉战国时代的人都知道当时养男宠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而且养男宠的武将也不止他一个,织田信长、前田利家、武田信玄、伊达政宗等知名武将也养男宠。

谦信也曾吃过爱情的苦,据说谦信曾经喜欢上千叶采女的女儿伊势姬,当时谦信率大军攻打上野国,领主就将伊势姬作为人质交给了谦信。没想到谦信对这位美女一见倾心,陷入爱情中不能自拔,这时家臣柿崎影家棒打鸳鸯劝谦信千万不能爱上敌国的女性,这段恋情只好作罢。

既然他曾经恋爱过,说明他更可能是男性,而且在日本的文献和浮世绘的记载中战国时代很少有女同性恋的记录,多数是武将养男宠或士兵之间的同性恋行为,因此,从谦信养男宠断定他是女性不太靠谱。

综上来看,有人觉得谦信就是男性,也有人寻找证据证明他是女性,不过笔者认为谦信的特立独行,个性十足让人们产生了遐想。可能他就是男人,让吃瓜群众炒作成了女人,也可能是女人才留下了很多蛛丝马迹,目前在日本对此也没有定论。各位朋友,您觉得上杉谦信是男是女呢?欢迎留言评论!

参考文献:

1.井上鋭夫:《上杉謙信》,講談社,2020年;

2.水谷俊樹:《戦国人物伝 上杉謙信》,ポプラ社,2017年。

文/文史旺旺

北条氏称霸关东,却为何不统一日本?除了位置不行,还有对手太强

日本战国时期,下克上的事情时有发生,家臣反抗主公,父子、手足相残的事情已经成为战国常态。一代奸雄的斋藤道三就是亡于和儿子的政权,快接近统一日本的织田信长也是被自己的部将明智光秀,在本能寺给推下神坛。

不过在混乱而且的“强不过”三代的日本战国,却有一个家族靠着5代的努力成为关东地区的霸主,而且更为难得的是这个家族没有下克上,这个家族就是——关东北条氏。

北条家的首任家主北条早云(剧照)

关东北条氏,一直是东国豪强,全盛时期能力堪称的东国第一。但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家族,却没能上洛最终统一日本,这又是为何?

北条五虎:强势称霸关东

在战国遍地都是草头王的时代,很难想象北条家的五位继承人都是雄主(别小看茶泡饭兄弟,能力还是很强的)。每一个人都有雄心抱负,这让团结一心的北条家得以一致对外,称霸关东。

北条家的前四代话事人

一代目北条早云:作为北条家立足于关东的始祖,其也是和斋藤道三一样靠阴谋起家。依靠着忍者力量和暗杀上台的北条早云很快在今川家统治的东海道站稳脚跟。并在职业武士和忍者的帮助下,仅靠500人就消灭了掘越家族的足利荼荼丸,让北条家独占伊豆半岛。

北条早云画像

北条早云在内政上的建树也很多,除了建立小田原城之外,他还吞并了隔壁的大森家,虽然在和强大的上杉家作战的过程中败北,但依靠着吞并其他小城主,在豪强扎堆的关东站下脚跟。

整体而言,白手起家的北条早云为北条家在关东崛起定下了基调。

二代目北条氏纲:氏纲上位的时候,北条家正式入驻小田原城,家名也正式改成北条,上位的氏纲首先打下了武藏,虽然被上杉和武田联军打退,但依然占据武藏部分城池。随后北条氏纲又趁着上杉家内讧彻底逐渐将领地扩张到武藏国半国、下总国一部分以及骏河国半国。此时北条家的石高已经得到了70万石,俨然已经可以和武田、今川、上杉家平起平坐。

北条氏纲剧照

而且作为承上启下的人物,北条氏纲一直贯彻他的的仁政“遵循道义、仁政任贤、踏实忠诚、勤俭持家、谦虚低调”,为北条在关东取得民意打下了基础。

三代目的北条氏康:北条氏康应该是北条5代中最为出色的一个,与越后之龙上杉谦信、甲斐之虎武田信玄并称与世的“相模之狮”。北条氏康在继位的时候,北条氏纲早已给的他留下了强大的家臣班底,文臣上有自己的老叔北条幻庵(号称战国张良),对外征战的武将有北条纲成,团结的家族家臣班底,让北条家成为了关东真正的霸主。

相模之狮北条氏康剧照

在当上家主之后,面对以上杉宪政为首“反北条”联军将近8万人马,带着北条家3000武士的氏康在河越合战中大胜,一举奠定北条家关东话事人的地位。随后又主动和上杉家媾和,通过联姻的方式调节和武田、上杉家的关系,而到了这个时候北条家的势力实际上已经接近于上杉和武田家。

河越合战形势图

四代目北条氏政:北条时政因为喜欢吃茶泡饭,因此被人称之为茶泡饭兄弟,虽然功绩不能和前面三代相提并论。但在北条氏政当家主的时候,北条家的领地实际上是也是呈扩张态势态势。他一方面和武田结盟,进攻上杉家的上野,基本上在氏政任家主期间,关八洲基本被北条家收入囊中。

不过随后北条氏政先后树敌,在上杉家话事人争夺战中,支持自己兄弟上杉景虎夺上杉家不成,在下一年又和武田家决裂,不得已加入的织田、德川同盟,但在本能寺之后又与织田继承人丰臣秀吉决裂,从而北条家开始四面楚歌。

北条氏政剧照

到了暮年的北条氏政,选择了北条家的第五代继承人北条氏直,但此时的北条家已经被丰臣秀吉的小田原征伐的围困在小田原山城中。

最终北条氏政切腹,其子五代目北条氏康出城投降,北条家灭亡。

抱憾而亡:位置不行,对手太强

纵观北条家在关东5代人的统治,整体都是呈上升发展趋势,从伊豆半岛一个小山城到关东第一家族。不过却始终未能上洛成功,统一日本,这其有北条家主的个人原因,比如到了可以角逐天下的北条氏政这一代他们先后树敌,导致未能冲出武田、上杉包围圈,北条氏直守成有余,进取不足。

北条家武士(剧照)

但之所以未能统一日本,雨田君认为有两个客观原因制约。

其一,是地理位置不行

很多人会很纳闷,北条家的掌握着日本最大的产粮地——关东平原,人口更多,这样一块肥沃的土地为何说地理位置不行呢?

关东平原固然产粮,但平原地势也让其无险可守,因此虽然关八洲大部分地区被北条家占领,但因为无险可守,经常今天北条家打下来,后天就被上杉家抢回去,比如北条氏纲进攻武藏国一样,因此北条家的地盘看似多,但很不稳定。

关东平原位置,往西和南出不去

而且北条家想要出去也是很难。

北条家想要“上洛”进攻西国,要么走今川家(德川)的骏河地区要么走甲斐(山更多),还要攻占信浓和飞弹,这个路线太绕,而且会加大后勤压力,在那个的武士打仗只带3天口粮是时代,这个路程太远,其实如果北条家大利大战水军,从伊豆半岛可以在伊势湾或者濑户内海登陆上洛,可惜那个时代北条家没人对水军注意,而且更为嘲讽的是,后来丰臣秀吉灭北条正是以水军登陆,包围小田原城。

小田原城地图

其二,就是对手太强

这个对手分为内部和外部。

虽然北条家5代都很团结,但实际上他们算是外来户,当年关东可是号称“武士之都”,室町幕府和公方统治的残留势力还在,而且北条早云什么出身?一个在京都混不下去的人,一路靠着“下克上”起来的。

因此无论是领域内的大小上杉,还是关东豪族们都不认为北条是正统,因此别看北条家的家臣团很强,但大多数是本族人,谱代的家臣都不算多,故而他们对外扩张要很谨慎,以防步子迈得太宽自己后院真的起火。

武士下克上

内部威胁,让北条不敢轻易扩张,而外部威胁则是让北条家真的扩张不起来。

在他们西面有北陆传统好豪强上杉家,上杉谦信等人都不是善茬,北面的佐竹家乃至奥羽地区的芦名和伊达家对关东也是虎视眈眈。南面更不用说了,自己的老东家今川家以及后来的德川家占据骏河和三河,后来崛起的甲斐武田更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因此想要上洛,四周都是强敌,根本就很难突围。

整个的关东和中部地区乱成一锅粥

而且,东国地区的战国的关系链比蜘蛛网还密,北条家刚起来的时候的反北条联盟,后面又初北条、上杉、武田、德川、今川互为姻亲、盟友、敌人。今天打架,明天和好是经常的事,总之东国的大名们都遵循一个原则——变强看你自己,想要一家独大不行,因此就在东国的内耗中,北条家始终未能突破包围圈。

日本战国龙虎狮

雨田君说

其实北条家的从崛起到沉沦,也反应了日本大名们想要的称霸日本发展曲线,想要称霸战国,要么有钱有人,要么外交手段要强。像后来的东国三强,虽然看似有统一战国的实力,但彼此都太近,相互之间此消彼长的作战,让其实力大损,而近畿起来的织田信长则是趁机崛起的,接近统一日本,再加上继承者丰臣秀吉拉拢和妥协政策,才最终统一。

而和丰臣秀吉相反,关东三强则成为了没落的失败者。

—The end—

日本战国:从上杉叛将到武人八幡,本庄繁长到底如何成功逆袭?

相比于武田二十四将,上杉二十五将的知名度实在逊色许多。而这并非意味着上杉二十五将才能欠缺,不值一提。上杉二十五将亦不乏宇佐美定满、直江实纲、本庄庆秀、柿崎景家等谋略深厚、勇武过人之名将。或许是由于他们侍奉的主君光芒太过耀眼,又或许是上杉诸将离心力太强。上杉二十五将似乎并未留下多少知名度。而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战国名将-本庄繁长亦是上杉二十五将之一。

本庄繁长原本是上杉谦信时期的叛徒,虽最终又重新臣服于上杉氏,却极度不受上杉氏待见,其威望、地位降至极点。谦信之后,本庄繁长却触底反弹,成功上位,成为景胜时期上杉头号猛将,被上杉景胜赞誉为“武人八幡”,威名满天下。期间的逆袭路上,究竟发生了哪些传奇故事,使本庄繁长得以步步高升?

武士形象

坠入深渊-“本庄繁长之乱”

本庄繁长少有威名,年仅11岁时便在家中奸臣小川长资死后重新夺回家中实权。之后成为上杉谦信家臣,追随上杉谦信出阵川中岛、关东等战役。而其反叛上杉谦信的动乱则爆发于1568。

百度百科上对本庄繁长反叛的原因并没有详细的记载,仅仅以本庄繁长与上杉谦信政见多有不和,受武田信玄挑拨而反叛草草了事。而日文维基百科中对本庄繁长的反叛却有着更有趣的记载。

这事还得从闻名战国的第四次川中岛决战说起:话说上杉谦信识破武田信玄之计,成功率领全军对山下的武田信玄军展开突击。武田军一度陷入劣势,而血气方刚的信玄长子武田义信竟然对上杉本阵发起反冲锋。惊慌失措的上杉本阵一时陷入混乱,上杉谦信自身处于危险之中。所幸本庄繁长与长尾藤景(中文词条似乎查不到此人)援军赶来,武田义信队才被迫撤退。这件事记载于《越后史料》之中。

武士剪影

然而本庄繁长与长尾藤景二人却不懂君臣之道,时常在背后鼓吹自己救援领主上杉谦信的功劳,使得上杉谦信颜面尽失。上杉谦信怒火中烧,率先诛杀了长尾藤景。而本庄繁长亦唇亡齿寒,害怕同样的命运降临于自己身上。不得已才暗通武田信玄造反。而本庄繁长之乱也给上杉谦信带来了不少麻烦。

1568年,武田信玄决定与德川家康联手侵入今川家。为防止上杉谦信从自己身后出兵侵略北信浓。武田信玄成功唆使本庄繁长反叛。同时武田信玄还成功唆使越中一揆势力配合本庄繁长,出羽的大宝寺家也加入到本庄繁长一边。甚至伊达、芦名等势力也在背后观望。

面对如此窘境,上杉谦信自然管不了武田信玄一方,马上令柿崎景家等人前往其周边戒严,防止本庄繁长展开行动。之后上杉谦信又命直江实纲调略大宝寺家,大宝寺家背叛本庄繁长,转而与上杉氏一同进攻本庄繁长。而武田信玄也没有展开明显行动,仅仅提供了一些兵粮援助。次年,孤立无援的本庄繁长迫不得已投降上杉谦信,并往春日山城交出人质,本庄繁长之乱就此结束。虽然此次叛乱中本庄繁长侥幸得以身免,但其名誉、声望扫地。作为上杉氏的叛将,直到谦信去世,都无法抬起头来。

会津若松

向死而生-“御馆之乱”

所谓“天无绝人之路”,在本庄繁长最为绝望的时候,上帝却为其开了一扇窗-御馆之乱爆发。

1578年,年仅49岁的上杉谦信突然中风去世,而因上杉谦信自身无子,并且生前并未明确自己的继承人。其两个养子上杉景胜与上杉景虎之间爆发了争夺上杉谦信继承权的御馆之乱。上杉氏家臣也各自站队,分化为景胜与景虎两方。而本庄繁长则选择加入上杉景胜一方、并令自己的长子本庄显长加入上杉景虎一方。

类似如此父子、兄弟分侍敌对双方的情况无论是在中外历史上都十分常见。较为有名的就是三国时期诸葛氏分侍魏蜀吴三家。而在日本战国的关原合战中,例如真田父子分别加入西军与东军的事件也十分普遍。大家族们常常通过这种看似狡诈的手段保持自己家族的延续。

影视中的上杉景胜

御馆之乱最终以上杉景胜的胜出而结束,本庄繁长也因为加入景胜一方作战从原来的上杉氏叛将成为上杉氏的功臣。不过本庄繁长能够在御馆之乱后得到重用自然不是仅仅加入景胜一方这么简单,更与御馆之乱的血腥残酷息息相关。

御馆之乱中,上杉景胜方重臣多有战死,而直江信纲又被刺杀,河口长亲病死,新发田重家不满御馆之乱后的利益分配反叛上杉氏。上杉景胜原有的家臣团已经损失惨重。迫不得已之下,上杉景胜必须重组自己的家臣团。而直江兼续与本庄繁长就是在这个时期逐渐得到赏识并在日后成为上杉氏的股肱重臣。

步步高升-“新发田之乱”

御馆之乱,趁上杉氏内乱之际,织田信长也命令柴田胜家、前田利家等人加紧了对越中的入侵。而御馆之乱后,上杉氏内耗严重,很难与鼎盛的织田氏抗衡,越中原本属于上杉氏的据点逐渐落入织田之手。然而祸不单行,扬北众新发田重家因不满御馆之乱后的利益分配,高举叛旗反抗上杉景胜。

因新发田城原本易守难攻,新发田重家又取得了与织田信长的联系。上杉景胜一时无力讨伐新发田重家。只能命令本庄繁长等对新发田重家进行监视,防止新发田重家采取行动。

可上杉氏的灾难依旧没有结束。1582年,织田氏与德川氏联合消灭武田。武田各领落入织田氏之手。织田氏几乎完成了对上杉氏的包围。对上杉氏而言,此真危急存亡之秋也。同年,为支援上杉景胜救援越中鱼津城,本庄繁长等人进攻新发田领地对其进行牵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却并未解除上杉氏危机。

日本城岩

所谓造化弄人,就在上杉氏前途难料之时,发生了改变日本历史的大事件-本能寺之变。本能寺之变后,织田氏家臣转为内斗,上杉氏从中得到喘息,迅速号召本庄繁长等讨伐新发田重家。可惜被新发田重家击退,数名上杉家臣战死。在本庄繁长的骚扰下,才阻挡了新发田重家后续的攻击。之后数年,上杉景胜也多次试图讨伐新发田氏,可惜都未能取胜。直到1587年上杉景胜组织起大规模讨伐,持续了七年的新发田之乱才得以平息。而次年本庄繁长在解决新发田之乱后,又迅速侵入庄内地区,扩张了上杉氏领地范围。

新发田之乱中,本庄繁长不仅屡立战功,并且在上杉氏最为危难的时候站在了景胜一方,成功牵制了新发田重家。使得上杉氏转危为安。即表现了对上杉氏的忠心又体现出过人的军事天赋,逐渐得到上杉景胜的重用。

关原!关原!

1600年,关原合战爆发。为配合石田三成进攻德川家康。上杉氏计划率先击溃最上氏与伊达氏的包围,最后再联合佐竹氏等关东反家康势力一同进攻江户。

可惜关原之战中,石田三成一日落败。上杉景胜不得已撤回所有进攻最上、伊达的军队。转为战略防守。伊达、最上诸势力趁机侵入上杉氏领土。本庄繁长所在福岛城则被伊达大军围攻。而本庄繁长坚守城池,积极反攻,以少胜多最后逼迫伊达大军撤退。

会津福岛景色

可惜石田三成落败后,天下大势已定,上杉氏不得已向德川家康投降。而被景胜派遣上洛和谈的正是本庄繁长。这次上洛对本庄繁长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不仅上杉氏中存在反抗德川家康的声音,家康对上杉氏的处置也还没有定夺。上洛后的本庄繁长迅速疏通本多正信、榊原康政等家康重臣的关系,请求对上杉氏减轻处罚。

在本庄繁长的努力,上杉氏虽领地被削减四分之三,但所幸家族得以保留。本庄繁长则领1.1万石领地在米泽继续做上杉氏家臣。并最后以上杉家臣身份终老。

注:本文细节有艺术加工成分,旨在激发大家对历史的兴趣

日本战国车悬阵是真是假?霍去病还是上杉谦信所创?

上杉谦信:本名长尾景虎,越后国守护,被誉为:“越后之龙”、“战国军神”。其一生经历70余战,仅有2次失败。他和武田信玄亦敌亦友,不分上下,被戏称为日本战国的天与地。上杉谦信自诩为毘沙门天的化身。他笃信佛教一辈子祝发披缁,不畜妻妾,不茹荤腥。不过其嗜酒如命,最后喝出脑淤血。

号称为义而战的上杉谦信

车悬阵的最早记载出自《甲阳军鉴》。里面详细记载了第四次川中岛之战。其中记载武田信玄的军师山本勘助提出逐木鸟战法,结果被上杉谦信识破,上杉谦信提前行动,直奔武田本阵而来。上杉军摆出车悬大阵。武田军以鹤翼阵应战。

据说越后之龙的称呼来源于上杉谦信的乱龙旗

关于车悬阵目前并不清楚具体的操作方法。据记载是:将部队分方阵,布置成车轮状,当发起进攻时,第一队成弧线形和敌人接战,交战一段时间后,第一队沿弧线右撤;第二队继续沿着弧线和敌人交战,如果第一队撤离时,敌军追击的话,那么第一队回头迎击,并且和第二队对敌人形成包围之势。如此循环,就像车轮转圈一样攻击敌人。当敌人疲惫不堪时,本方却得到了充分的休息,最后以逸待劳击败敌人。不过这种解释漏洞太多。敌人也不傻,就傻傻的摆一个长方形阵型跟你打吗?

上杉谦信VS武田信玄-难得的对手

战国打仗分方阵,讲究兵种配合。阵脚都是不能乱的,一边打一边还要想着撤,这个要求有点高。要是撤退的方向有敌军方阵冲锋呢,那不撞枪口上了吗?日本战国部队其实大部分都是足轻,按兵种分:长枪队,弓箭队,铁炮队。至于大规模的骑兵兵团战,那不可能的,没那么多战马。骑马武士只是少部分。

左边的铁炮队和弓箭手直接暴露很危险、右边的敌人不可能只有一个方阵,两种阵型都不靠谱

一般一个方阵在10米左右长,最前面设置栅栏;前排有3排左右为铁炮队,射击完后铁炮队后移,长枪队前移发起攻击,弓箭手紧随其后。长枪足轻手持六米长枪和敌人接战,他们攻击的方式主要是拍打,枪太长如果上来就刺的话,容易被拨开,从而留下空档被刺杀或拍死。(如果车悬阵是真的话,那手持六米长枪转着圈进攻,累的好像是转的人吧)。后排的弓箭手,负责远程输出,攻击敌阵的中后排单位。战场上少量的骑兵队,主要用来快速迂回,包抄,或者战场收割。

车悬阵的另一种解释

个人认为车悬阵大概率是假的,是作者杜撰出来的,《甲阳军鉴》里面记载的错误颇多,连重要人物山本勘助都是编出来的。可想而知,第四次川中岛的记载有多少是演义成分。据说甲阳军鉴的作者就是山本勘助的儿子,而山本勘助本身只是一个武田信玄的传令兵而已。生个会写书的儿子多重要(竹中半兵卫表示赞同)。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搞笑的。百度词条:车悬之阵。里面说车悬阵是霍去病发明的。最后一句是:

这是汉将霍去病为了对付匈奴苦思冥想来的阵法。

霍去病

这是对我霍嫖姚赤裸裸的污蔑。霍去病 饮马瀚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祁连。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战绩,用得着苦思冥想这种战法?且不说真假,就当真有这阵法,这阵法也是持久战,消耗敌人。霍去病连后勤都不要的,千里奔袭你让他打持久战?也不知道这词条哪道听途说来的。

被韩国誉为亚洲第一武将的李舜臣,真的是无往不胜的战神吗

如果问谁是本国的古代第一武将?想必大家心中都会有不同的答案。可如果让韩国人来回答,那么他们必定会毫不犹豫地说出李舜臣的名字来。的确,在今天的韩国,李舜臣可谓是最为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之一。

韩国牙山的显忠祠,就是供奉李舜臣灵位的祠堂。前几年韩国研发的最先进导弹驱逐舰KDX—Ⅱ级(当然目前其最先进的地位已被KDX—Ⅲ级取代),也被冠以“忠武公李舜臣”之名。不仅如此,近年来的韩国电影《鸣梁海战》,片中讲述了李舜臣在鸣梁海战中凭借单舰击退日军水师百余艘战船的“神话”,该片在韩国观影人次达到了1760万,精算下来平均3个韩国人里就有1个去观看了《鸣梁海战》。

上图_ 鸣梁海战是壬辰倭乱中的一场海战,发生于1597年

在许多韩国人的心目中,李舜臣不仅是古代半岛第一战神,更是亚洲第一名将。在很多由韩国出炉的亚洲古代名将排行榜中,李舜臣毫无疑问稳居第一,其风头远远超过了诸如中国的兵圣孙武、军神韩信、武神项羽,以及日本的织田信长、武田信玄、上杉谦信等战国诸雄,被韩人誉为是“所向披靡,无所不克”的存在。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在今天的半岛拥有崇高地位的李舜臣,当真是一个无往而不胜的战神吗?

上图_ 李舜臣(1545年4月28日-1598年12月16日),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 ,朝鲜王朝中期武臣

胜绩虽多,但败绩也不少

对照中朝双方的史料,我们不难得知,李舜臣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才出任朝鲜全罗道水军左使,故而其一生的主要征战生涯均发生在万历朝鲜战争期间(1592—1598年,半岛称其为“壬辰倭乱”)。万历二十年(1592年)五月至七月,李舜臣率领水军先后在玉浦、泗川、唐浦、栗浦、闲山岛五次海战中五战五捷,共计击沉、缴获敌船150余艘,给予日军以极大震撼。

可在当年九月,李舜臣率军进攻釜山浦,本欲一举荡平日水军的釜山基地,但在日军的顽强抵抗下无功而返,自身反而损失惨重,大将郑运战死,吃到了与日军交锋以来的第一个败仗。对于这一战,朝鲜史料中也毫不隐晦,认为李舜臣在连胜之后轻敌冒进,以致“不克而还”(《宣庙中兴志》《宣祖昭敬大王修正实录》)。

此后,因为日军逐渐摸透了李舜臣的战法,致使其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二月到万历二十三年(1594年)九月先后在熊川浦、见乃梁、唐项浦、长门浦等地与日军作战中遭遇失败。至此,李舜臣与日军对阵五胜五负,胜率仅为50%。其后,日军第二次大举攻朝,李舜臣因对敌情判断失误,未能成功截断日军登陆舰队而被罢职下狱(后世朝鲜史书为塑造李舜臣的完美形象,说其被下狱是因李氏朝廷中了日军的反间计,对照同期日本史料便可知此说纯属子虚乌有)。

上图_ 鸣梁海战 -- 朝鲜军的弓弩手

在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宣祖三十年)七月的漆川梁海战中,朝军大败,朝鲜不得不重新起用李舜臣。九月,李舜臣临危受命,集中残余战船12艘,外加100余艘改装的民船,击退了拥有133艘战船的日本水军,取得鸣梁海战的胜利。所以真实的历史中,鸣梁海战时两军战船数量相当,根本不是电影《鸣梁海战》中所展现的李舜臣单舰退敌那般神奇。

但好景不长,来年他就在顺天城之战中失利,而且还是在部将的拼死相救下才得以逃脱。到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十一月,李舜臣参加了他一生中最后一场战役——露梁海战,并配合明军水师大败日军,但他自己也此役战死沙场。

由此可见,李舜臣在万历朝鲜战争中一共参与了13场海战,战绩为7胜6负,胜绩刚刚超过败绩。故而,用“所向披靡,无所不克”来形容他,确实是非常不合适。如果单论53%的胜率,恐怕他连“名将”的边都很难沾上。

上图_ 露梁海战 示意图

战功卓著,但不是一个人的功劳

不可否他,尽管李舜臣戎马一生的胜率并不十分理想,但他确实打过不少漂亮仗,比如闲山岛海战,一战就击沉日舰48艘,使日军遭受了侵朝以来的最大失利;再比如鸣梁海战,他在形势十分不利的情况下战退强敌,还击毙了日水军主将来岛通总,这是战争期间被击毙的唯一一个日本大名级别的将领。但依史而论,这些战果李舜臣都不能将其据为己有。

李舜臣在战争伊始的官职只是全罗道水军左使,全罗道还有一个水军右使李亿祺。实际上在李亿祺战死前,两人一直并肩作战、无役不与。而在李舜臣最初的玉浦、泗川、唐浦、栗浦、闲山岛五战五捷中,他还得到了庆尚道水军右使元均的鼎力相助。这五次胜利,其实是李舜臣、李亿祺、元均三人共同指挥的,这一点当时朝鲜方面无论官方史料还是私家史料都记载得很清楚。只是元均最后因党争而名声极差,李亿祺又过早牺牲,所以这些功劳便被一些后人记在了李舜臣一人账下。

上图_ 陈璘(1532年3月3日—1607年6月2日),字朝爵,号龙崖

至于最后决定性的露梁海战,其胜利更是得益于明军水军主将陈璘的出色指挥,李舜臣在这场海战中从头到尾都只是配角。显然,真正靠李舜臣一人力挽狂澜的,就只有鸣梁海战这一回。

由此可见,李舜臣的很多战功,都不是其一人所为,而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结果,但却被后人阴差阳错地记载到了他的账下,所以就给了旁人造成了一种“这些大战都是李舜臣打的”的印象。

上图_ 朝鲜龟船

龟船虽好,无奈太少

至于李舜臣改良发明(李舜臣之于龟船应该相当于瓦特之于蒸汽机,他不是龟船的第一发明人,应是集大成者)的所谓龟船,虽然在网上被吹得神乎其神,但平心而论,龟船尽管拥有强大的防御力和凶悍的攻击火力,可在当时的海战条件下,其作用恐怕十分有限。

为提升防御力,龟船的上部覆盖着一个用硬木制成的外壳,上面再铺以铁板,整个被糊得死死的,这种构造的好处是可保护桨手及水手免于遭受火枪与弓箭的攻击,但也导致官兵只能通过船身上所开小孔对外观察,视野极差。故而龟船在战时只能按照战前规划的路线行进,也就是一股脑地直插入敌舰队之中,凭借其厚实的装甲扛住敌火力打击,而后发炮还击,将敌舰队阵型搅乱,为己方其余战船创造出有利的进攻条件。

上图_ 万历朝鲜战争中的日本安宅船和朝鲜龟船

所以,龟船仅仅是起到先锋破阵的作用。要想取得整场海战的胜利,必须要有其余战船来与其配合才行。而且,龟船因需要布置较其余战船更多的火器与装甲,故而造价高昂,消耗的资源也更多。据朝方史料记载,整个万历朝鲜战争期间,朝军建成的龟船不超过10艘,一次投入到战场的最多不过3艘,朝鲜水军的主力战舰仍然是与日军安宅船类似的板屋船。

从这个角度看,区区几艘有缺陷的先进战船,并不足以决定整个战场形势。毕竟打赢战争从来都不是单靠一两件“黑科技”装备,要不然二战笑到最后的就是拥有喷气战机、巡航导弹、自动步枪等划时代发明的纳粹德国了。

上图_ 李昖,初名李钧,朝鲜王朝第十四代君主

可称为一时之名将,但战神显然言过其实

纵观整个万历朝鲜战争,与日军作战的主力,无论陆上海上,其实都是明军。正如经历了整个战争的朝鲜宣祖大王李昖所说:“平贼之事,专由天兵(指明军)。我国将士不过或随从天兵之后,或幸得零贼之头而已,未尝馘一贼酋、陷一贼阵,其中如李(舜臣)、元(均)二将海上之鏖,权栗幸州之捷,差强表表。”(《宣祖昭敬大王实录》)可见,当时朝方高层认为如果无明军相助,则半岛必被日军夺占无疑。

上图_ 《乱中日记》中的《壬辰日记》,作者李舜臣,大小为36.2cm×26.5cm,国宝第76号,藏于牙山显忠祠

然而在这种日强朝弱,尤其是朝军在陆上作战基本上均是一触即溃的情况下(除去晋州、幸州山城等少数战役),李舜臣能与元均、李亿祺等将领通力合作、以少敌众,并取得一定胜利,也属不易。虽然他们的胜利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朝军的被动局势,也无法对日军造成“伤筋动骨”的打击,但这种主动出击、敢打敢战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特别是其还能取得闲山岛大捷、鸣梁海战击毙来岛通总这种胜利,就更值得称道。对此明将杨镐便评价道:“(李舜臣)收拾战船于散亡之余,能立大功于摧败之后,极可嘉奖。”(《宣祖昭敬大王实录》)算是较为中肯。

总之,李舜臣确实是那个时代的一员海战名将,但称其为“战神”就显得非常言过其实了。

作者:林森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明史•陈璘传》《明史稿•李如松传》

[2]《宣祖昭敬大王实录》《宣祖昭敬大王修正实录》《宣庙中兴志》《李忠武公全书》

[3]孙卫国《明抗倭援朝水师统帅陈璘与露梁海战》

[4]朱尔旦《万历朝鲜战争全史》

[5]梁晓天《万历朝鲜战争》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最新游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