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安GeChe手游下载站

俱怀逸兴壮思飞下一句(毛主席七绝.莫干山)新闻

栏目

俱怀逸兴壮思飞下一句(毛主席七绝.莫干山)

网络整理 2023-01-24 05:51:40

俱怀逸兴壮思飞下一句文章列表:

俱怀逸兴壮思飞下一句(毛主席七绝.莫干山)

毛主席七绝.莫干山

翻身复进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

这是毛主席少有的几首游记诗之一。1955年夏秋之交,主席在杭州短暂休养,接受医生建议,接连登北高峰、南高峰、五云山、莫干山等,这首诗是从莫干山归途中,游兴未尽口占之作。

莫干山,浙江德清县城西北十三公里处,相传春秋末期铸剑名家莫邪、干将夫妇在此为吴王铸剑,剑成身亡,为纪念他们,以其名命山叫莫干山,景色优美,为避暑胜地。

诗从登车返程写起,首句“翻身复进七人房”,七人房,指主席专车,建国初斯大林送毛主席特制吉斯一115高级专车,七人座,是毛主席终身乘座专车。诗人以七人房比喻专车,通俗诙谐,诗句节奏明快,语调活泼,与他轻松愉快心境相契。

主席专车吉斯一115

“回首峰峦入莽苍”,从车中向后仰望,见青峰翠峦,渐渐融入一片苍茫之中。

“四十八盘才走过”,莫干山盘山路,显示峰回路转、弯曲盘旋之空间意象。

“风驰已又到钱塘”,钱塘即杭州,飞车行驶百多里,很快又到杭州了。

全诗由翻身到复进,由回首到入莽苍,由才走过到风驰到钱塘,借助急速时空变化,生动地抒发归途中“俱怀逸兴壮思飞”的欣喜心情。

诗中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没有精工华丽的词藻,只以叙述的语气写了下山的情状,但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短短四句,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内容单纯而丰富,极易理解却又体味不尽,构思细致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胡应麟评李白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主席的诗,正是达到“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这是另一幅主席手迹,首句是“翻身复入七人房。

现存手稿有五幅,首句有写“复入”,有写“复进”,还有一幅铅笔字稿写“跃入”。

清廉七里河•每日廉语154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释义】李白在宣城送别其叔李云时说,我俩都怀逸兴豪情,壮志凌云,想攀登九天,把明月摘揽在手。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表达了对光明世界的执着追求。明人评此诗“如天马行空,神龙出海”。

【解悟】两山耸峙,黄河裳带,多样化的自然景观,造就了得山独厚、得水独秀的独特城市魅力。“黄河之滨也很美”,是这座城市最响亮的名片。近日的兰州,大地秋高气爽,星空秋月如镜。山林层叠,河水温柔,每一片木叶、每一朵浪花都告诉我们,五彩斑斓的画卷正在次第展开。登山近月,两千年丝路花雨收眼底。临河遐思,一万平方公里发展大潮在胸怀。俱怀逸兴揽明月,为了清廉精神特质,为了圆梦高质量发展,仍需砥砺前行,仍需接力奔跑。

最美古诗词|李白人生的最后一首诗,写完后乘鲸归去让人泪湿衣襟

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tsgsc8)

01

机缘

时间:开元十八年

地点:长安

酒馆之内,一人身着白衣,腰佩长剑飘然而入,坐到了靠近窗旁的一张空位子上。

那人将佩剑解下放在桌边,随即大声喊道:“小二,来最好的酒!”

此时在一个角落里,一位须发尽白的老者正默默地打量这个年轻人。

看他步履轻盈、清新俊逸,似有神仙之慨,不禁心头暗喜:此人恐非寻常人物,乃是蛟龙出海,鹤鸣九天之才也!

那老者正暗自思忖间,忽然见一页诗笺从那人的白袍之中滑出,微风横扫,已然落在了老者脚畔。

那老者随即捡起,心想正好借此诗篇与他相识。

此时风和日丽,阳光微曛,但就在老者捡起诗笺的一刹那间,头顶之上似乎是响起了一个炸雷,因为他看到的是这样一首诗: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

老者一口气将全诗读完,他彻底震惊了:

诗竟然还可以这样写?这文辞瑰丽,天马行空,气势雄浑的大作,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

那老者顾不上初次见面的矜持,匆忙向那年轻人奔去,紧紧握住他的双手说道:

“敢问阁下高姓大名啊?你可是仙人降世临凡,不然怎能写出如此锦绣篇章,这太不可思议了。”

年轻人被突如其来的这一幕惊了一下,随即眼望那篇遗落的诗篇,顿时心生明了,对那老者拱手言道:“蜀人李白,敢问······”

那老者应道:“我是太子宾客贺知章”。

没错,这位老者就是“二月春风似剪刀”的作者,一代文坛大咖贺知章。

随即二人一见如故,推杯换盏,虽初次相识,却大有故友重逢之谊。

如果你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自此,李白因为受到贺知章的赏识与推荐,在长安城中名动一时,他的逆袭之路,这就要开始了!

02

恩宠

人这一辈子啊,有时候好运来了,真的是挡都挡不住!

由于贺知章的大力扶持,再加上玉真公主的举荐,四十二岁的李白被召入京。

唐玄宗接见李白的时候,看见他丰神俊朗,竟然忘记了自己九五之尊的身份,亲自来迎。

后来的事情更是超出了常人的想象: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玄宗亲自赐给李白镶满了宝石的坐具,而且还亲自给李白盛饭夹菜,差一点就喂到嘴里了。

03

误会

进入京城后,李白自认为平生理想即将有用武之地,快意非常。

但过了不久,唐玄宗递给李白一支笔,一支粉饰太平,供皇家娱乐的文学之笔。

原来,一切都是一场误会!

对于平常人来讲,从一介布衣到皇室的诗文供奉,已经是人生的最高点了。

但李白是什么人?是不肯将自己的理想打半点折扣的人。

他的目标只有两个:帝王之师或者宰相,而写诗文,那和从前又有何区别?

于是李白又开始嗜酒狂饮了。

玄宗欲造乐府新词,就召见李白,而此时的李白卧于酒肆之中,酩酊大醉。

来到宫殿之上,以水洒面,顷刻之间写了十余章,玄宗颇嘉之。

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新唐书》

我们都说伴君如伴虎,李白这种消极怠工的工作态度,简直不把玄宗放在眼里啊!

一日,玄宗诗意大发,随即诏李白入宫,为贵妃填词助兴,李白此时宿醉未消,但丝毫不影响他的创作,于是著名的《清平调》三首就出于此: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诗,句句浓艳,字字瑰丽,醉酒的李白尚能出此佳作,玄宗与贵妃兴致倍增,大是嘉许。

可是有何人注意到,在宫廷宴乐的角落里,一只落寞的眼神缓缓低垂。

虽然帝王近在眼前,但是理想却相距千里,这样的日子,和以前毫无分别!

04

名篇

不到两年,李白就递交了辞职信,玄宗随后赐金放还。随后李白又写出了一首千古诗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是啊,对于李白来说,他的梦想虽然破灭了,但是他的人生并没有结束。

你们不待见哥,哥还不伺候你们了呢!

那就让我纵情山水之间吧,这么逍遥快意的生活,才是我李白心驰神往的!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这首诗是李白与一友人喝酒所作,最后两句化用了陶潜抱琴的典故。

李白劝说友人道:“我今天喝得有点高,你自己走吧,明天若还想和我喝酒,那就抱着一把琴来。”

李白的这种率性和洒脱,足够令人神往。

天宝十载,李白在漫游的旅途中与好友岑勋和元丹丘相会,在豪饮之间将自己这多年来被贬的心情宣泄的淋漓尽致。

此时的李白,人生进入到了巅峰状态,一首《将进酒》也就呼之欲出了。

其中最著名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千古名句,被多少人奉为座右铭,其余势不绝,堪与日月争辉!

05

仙逝

时间:公元762年11月

此夜,月华如水,清辉满地。

也许是冥冥之中的指引,李白携着酒来到了采石江畔,他泛舟江上,伫立在船头,看向江面的倒影中,一人白须浸染,面带哀伤。

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白衣少年在哪呢?曾经出川时候立下的豪言壮语如今在耳畔缓缓响起。

对不起,我的故乡,我再也回不去了,昔日的远大抱负,我终将没有做到。

曾经满怀激情地追逐了一生,最后仍旧是两手空空。

浮生如梦,人生几何?

李白此时高举起手中的酒杯,面对孤悬在天边的明月,于是高吟出他人生最后的绝唱:

《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大鹏啊你振动八方,中天摧折啊没有了力气。激荡的馀风啊永传万世,我满怀的壮志啊却无法伸张。

后人看到此诗会代代相传,可是孔子已故,谁又能为我这只大鹏鸟的夭折而流泪呢?

李白一曲吟罢,喝下了人生的最后一口酒,他俯瞰浩渺的江面,一时间开始头晕目眩。

刹那间,忽见水面翻飞,一头长鲸破水而出,此时流光溢彩,霞气蒸腾。

只在一瞬间,那只长鲸已然飞入九天之上,背上站立一位白衣飘飘的少年,手持玉笛,临风而立,一如四十年前与樵夫在山中相识那样顾盼生辉。

传奇浪漫一生的李白,理应当以这样的方式谢幕。无关真假,只在真情。

李白,你一生追求建功立业,但是你却不知,一切的王侯将相最终都化作了粪土。

唯独你的诗篇,已经深深融入了中华儿女们的基因当中,历经千载,依旧堪与天地同辉。

李白,你总是渴望羽化登仙,修道长生,但是你却不知,一个被千秋万代所铭记的人,从不曾真正死去。

你所有的理想,所有的抱负,最后都以一种更伟大、更永恒的方式兑现了!

人生,至此何憾!

大唐,不能没有李白。

中国诗词,不能没有李白。

李白千古。

李白诗文亦千古。

--end--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唐诗宋词古诗词,侵权请联系删除

谪仙的俗世凡情:爱子隔东鲁,空悲断肠猿

文 / 初酿

秋意渐浓,夜渐深。窗外一轮圆月,伴着稀稀落落的几颗星星,带着几分孤寂和清寒,月光透过窗棂,洒落一室银霜。

李白独立窗前,望着没有尽头的神秘苍穹,仿佛又回到了东鲁的家中,耳边回荡着孩子们的嬉笑声......

01

天宝元年秋天,正是稻熟黍黄、鸡肥果香的季节,无所事事的李白突然接到朝廷的诏令,召他立刻进京。这道诏书就像一张美味的馅饼,毫无征兆地砸在李白头上,他一时间有点懵,但立刻又兴奋了起来。

十二年前他从长安铩羽而归,就此心灰意冷,整日沉醉于酗酒吟诗,直落得穷困潦倒。街坊四邻都嘲笑他无能,续弦的妻子刘氏也整日里将不满写在脸上,埋怨不能给她锦衣玉食的生活。本是心高气傲的李白,如何能受得了这些?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无官无职无业,经常举债过活,拿什么去傲气呢。

如今,他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朝廷诏令预示着他将步入仕途,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端坐于翰林院,奋笔疾书写奏疏的身影,那才是自己应该享有的生活。

于是,他兴冲冲地跑回家,一进门就呼喊僮仆,“快去把鸡炖上,再拿今年新酿的白酒,我要一醉方休!”妻儿听到消息,也是欣喜万分,孩子们快乐地牵着他的衣角,在桌边嬉戏玩闹,他们知道,自己的父亲就要当官了,他们可以过更好的生活,继母也就不会总生气了。

酒至半酣,李白诗兴大发,挥挥洒洒间,一首《南陵别儿童入京》就完成了: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酒足饭饱的李白骑着朝廷为他准备的骏马,志得意满地再次来到长安,开始了鲜衣怒马的上等人生活。这时的他,快乐、狂放,堪比瑶池大仙,醉意蒙蒙中诗句万千,惹得玄宗贵妃分外喜欢。

02

然而,乐极总会生悲,如此恣意的生活并未维持太久。

仅仅一年多,李白就被玄宗赐金放还,再次恢复了他无官无职的生涯。他虽手中有御赐黄金,可终是一事无成,无颜回家面对妻子失望的脸。于是,忍住对儿女的思念,他转身南下,去了曾经神往已久的江南。

天宝六年,他游历到南京,看上去潇洒无羁,整日里吟诗作赋,醉卧山水泉林之间。可李白终究是凡人,并不是贬入人间的谪仙,舐犊之情亦是无法割舍。夜深人静时,独对满屋寂寥,一双小儿女的笑靥欢颜就如幻境般飘过眼前。

《寄东鲁二稚子》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犹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他幻想着女儿平阳在桃树下折花,因看不到父亲而泪水涟涟,还有小儿子伯禽,应该与姐姐快要一般高了吧?落花飞雨中,一双小儿女并肩而立,手执桃枝,眺望着远方,满含期望地盼着父亲归来。

可怜天下父母心,即使潇洒如李白亦是如此,纵然远隔千山万水,他依然日夜思念着那双可爱又可怜的小儿女。诗中看不到那曾经白衣飘飘、气质出尘的诗仙李白,只看到一个双眸含泪、相思缱绻的老父亲。

03

可是,现实总是残酷的,随着夜幕隐没,朝阳初升,新的一天又到来了。李白藏起了对儿女的思念,打起精神,穿梭于宋、梁之间,在繁华喧闹的城市中,寻找着能够重回长安的契机。或许李白的鼎盛只有那两年,过后他再也没能辉煌起来,反而迎来了安史之乱,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此时的李白,生命尚无法保证,更何谈前途与事业。

在天宝十五年的暮春,李白被逃难的人群挟裹着又来到了江南,曾经的秀山丽水,如今都仿佛笼上了一层寒烟。看着眼前凄惨的景象,他更加担心自己在老家的儿子伯禽,山东早已被叛军占领,尚未成人的儿子现在不知怎么样了?

正为孩子而一筹莫展的李白,忽然遇到曾经的门人武谔来寻他报恩,问他是否有什么需要帮忙?李白如同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急忙赋诗一首,请求武谔穿过交战的火线,去把儿子伯禽接到自己身边。

《赠武十七谔》

马如一匹练,明日过吴门。

乃是要离客,西来欲报恩。

笑开燕匕首,拂拭竟无言。

狄犬吠清洛,天津成塞垣。

爱子隔东鲁,空悲断肠猿。

林回弃白璧,千里阻同奔。

君为我致之,轻赍涉淮原。

精诚合天道,不愧远游魂。

从来都是豪情奔放、妙语连珠的李白,这一次却写得婆婆妈妈,像极了一个唠唠叨叨的老妈妈,诉说着对儿子的思念与担心。

04

曾以为李白永远都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般激情飞扬,是“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入麻”般瑰丽浪漫。

未曾想,李白也会为儿女们牵肠挂肚,为接回儿子而对着一个门人絮絮叨叨。

虽被称为“谪仙人”,实为红尘一俗人,放荡疏狂中掩藏着壮志报国的心,四海漂泊也割不断对儿女思念的情。诗仙李白,亦是父亲李白。

中华古诗词鉴赏: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代: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前不久。李白于742年(天宝元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二年后,因被谗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大约是在公元753年(天宝十二载)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行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宣州谢朓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李白曾多次登临,并写过一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要送行的李云,是当时著名的古文家,任秘书省校书郎,负责校对图书。李白称他为叔,但并非族亲关系。李云又名李华,是当时著名的散文家,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52年(天宝十一年)任监察御史。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中记载:“(天宝)十一年拜监察御史。会权臣窃柄,贪猾当路,公入司方书,出按二千石,持斧所向,列郡为肃。”可见李云为官的刚直、清正和不畏权贵。这首诗是在李云行至宣城与李白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李白为之饯行而作。

这是一首饯别抒怀诗。在诗中,诗人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与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表达了自己遗世高蹈的豪迈情怀。

此诗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许多多个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忧愤郁悒。这里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的精神苦闷,也融铸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他的“烦忧”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烦忧”者也非止一端。不妨说,这是对他长期以来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的一个艺术概括。忧愤之深广、强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朝政的愈趋腐败和李白个人遭遇的愈趋困窘。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所引起的强烈精神苦闷,在这里找到了适合的表现形式。破空而来的发端,重叠复沓的语言(既说“弃我去”,又说“不可留”;既言“乱我心”,又称“多烦忧”),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的句式,都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

三四两句突作转折:而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的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但这正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正因为他素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为黑暗污浊的环境所压抑,所以时刻都向往着广大的可以自由驰骋的空间。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为之一爽,烦忧为之一扫,感到一种心、境契合的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也就油然而生了。

下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东汉时学者称东观(政府的藏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指刚健遒劲的“建安风骨”。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则以“小谢”(即谢朓)自指,说自己的诗像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李白非常推崇谢朓,这里自比小谢,正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这两句自然地关合了题目中的谢朓楼和校书。

七、八两句就“酣高楼”进一步渲染双方的意兴,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青天揽取明月。前面方写晴昼秋空,这里却说到“明月”,可见后者当非实景。“欲上”云云,也说明这是诗人酒酣兴发时的豪语。豪放与天真,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这正是李白的性格。上天揽月,固然是一时兴到之语,未必有所寓托,但这飞动健举的形象却让读者分明感觉到诗人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这两句笔酣墨饱,淋漓尽致,把面对“长风万里送秋雁”的境界所激起的昂扬情绪推向最高潮,仿佛现实中一切黑暗污浊都已一扫而光,心头的一切烦忧都已丢到了九霄云外。

然而诗人的精神尽管可以在幻想中遨游驰骋,诗人的身体却始终被羁束在污浊的现实之中。现实中并不存在“长风万里送秋雁”这种可以自由飞翔的天地,他所看到的只是“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这种可憎的局面。因此,当他从幻想中回到实里,就更强烈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更加重了内心的烦忧苦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这一落千丈的又一大转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出现的。“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比喻是奇特而富于独创性的,同时又是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谢朓楼前,就是终年长流的宛溪水,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本就极易产生联想,因而很自然地由排遣烦忧的强烈愿望中引发出“抽刀断水”的意念。由于比喻和眼前景的联系密切,从而使它多少具有“兴”的意味,读来便感到自然天成。尽管内心的苦闷无法排遣,但“抽刀断水”这个细节却生动地显示出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要求,这就和沉溺于苦闷而不能自拔者有明显区别。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结论当然不免有些消极,甚至包含着逃避现实的成分。但历史与他所代表的社会阶层都规定了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李白的可贵之处在于,尽管他精神上经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诗中仍然贯注豪迈慷慨的情怀。“长风”二句,“俱怀”二句,更象是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高昂乐观的音调,在黑暗的云层中露出灿烂明丽的霞光。“抽刀”二句,也在抒写强烈苦闷的同时表现出倔强的性格。因此,整首诗给人的感觉不是阴郁绝望,而是忧愤苦闷中显现出豪迈雄放的气概。这说明诗人既不屈服于环境的压抑,也不屈服于内心的重压。

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在这首诗里被完美地统一起来了。诗一开头就平地突起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紧接着却完全撇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壮举,扶摇直上九霄,然后却又迅即从九霄跌入苦闷的深渊。直起直落,大开大合,没有任何承转过渡的痕迹。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最适宜于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遽变化的感情。

自然与豪放和谐结合的语言风格,在这首诗里也表现得相当突出。必须有李白那样阔大的胸襟抱负、豪放坦率的性格,又有高度驾驭语言的能力,才能达到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这首诗开头两句,简直象散文的语言,但其间却流注着豪放健举的气势。“长风”二句,境界壮阔,气概豪放,语言则高华明朗,仿佛脱口而出。这种自然豪放的语言风格,也是这首诗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的一个原因。

全诗如歌如诉,情感起伏涨落,韵味深长,一波三折,章法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语言明朗朴素,音调激越高昂,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相关文章

最新游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