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版人快手app破解版(打开快手,体验流畅的单目三维手势技术)
成版人快手app破解版文章列表:
打开快手,体验流畅的单目三维手势技术
机器之心专栏
机器之心编辑部
近日,快手 Y-Tech 团队研发上线了国内首家端上单目三维手势技术,用户在手机上就能体验到流畅的三维手势技术和相关魔表效果。
历时一年多,快手研发人员在手部数据生成、数据真实化、网络定制化与轻量化、领域迁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提出了领域特征自适应对齐和显式教师网络等方法,提高了跨域训练效果,降低了不合理手型概率,相关工作分别发表在 ACMMM 2020 和 BMVC 2020 上。
论文链接:https://dl.acm.org/doi/10.1145/3394171.3413651
论文链接:https://www.bmvc2020-conference.com/assets/papers/0242.pdf
效果展示:
单目三维手势
三维手势技术指的是输入包含人手的彩色图像,预测人手关键点在相机空间下的三维坐标,如图 1 所示。
图 1:三维手势预测任务简介
该技术在虚拟现实、机器人控制以及体感游戏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近年来的热点研究方向。但是三维手势识别,尤其是单目场景下,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受深度歧义性以及遮挡等因素的影响,三维手势数据的标注十分困难,这导致了三维手势训练数据的匮乏。基于这种场景单一和有限的手势数据进行训练,神经网络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种解决方案是利用多摄像头系统采集不同角度的手部图片,然后使用三角化方法以自动或半自动的方式标注数据。然而该方案采集的图片背景比较单一,标注噪音也较大。另一种方案是使用计算机图像学(CG)方法生成虚拟手部数据。生成数据成本低廉、分布均匀可控、标注准确,能够作为真实数据集的补充引入到训练当中,结合数据真实化和领域迁移等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手势识别的鲁棒性。
快手 Y-Tech 团队使用 CG 生成数据,结合提出的两种网络训练新方法有效缓解了训练数据不足和预测手型不合理现象,提升了预测的准确性。
自适应特征对齐方法提升跨域训练效果。现有方法大多采用生成数据与真实数据联合训练的方式,忽略了两者在图像和标注层面的差异,导致神经网络无法有效学习二者的共性特征。通过自适应学习领域共有特征和独有特征,该方法能有效提升生成数据在真实场景的泛化能力。
结合教师网络和人手物理约束提升预测手势合理性。训练数据不足时,神经网络无法充分挖掘数据集的高层次信息,导致预测手势中具有较多的不合理手型。针对这个问题,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显式教师网络来指导手势关键点预测模型,使输出符合人手物理约束。
自适应的特征对齐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使用生成数据来缓解真实场景下的训练数据匮乏问题,显著提升了真实场景数据集下的三维手势预测准确率 [1,2],但是这些方法往往采用生成数据与真实数据联合训练的方式,忽略了二者的领域差异。
生成数据与真实数据的领域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视觉差异与标注差异。由于人手的皮肤纹理非常复杂,现有的生成数据还无法模拟出完全真实的人手,如图 2 所示。同时由于标注机制的不同,生成数据可以使用人手骨骼作为标注点,而真实数据集往往只能以皮肤表面点为标注点,这导致二者的三维标注并不相同,如图 3 所示。
由于生成数据和真实数据的差异性无法避免,特征对齐或特征映射的难度较大,无法有效学习二者的共有特征,因而生成数据集的作用被弱化。
图 2:生成人手(左图)与真实人手(右图)的视觉差异
图 3:生成数据与真实数据的标注差异
针对生成数据与真实数据存在的领域差异问题,早期研究人员利用数据集的先验知识,使生成数据与真实数据具有相似的预测结果。比如 Yujun Cai 等人 [3] 在三维人手姿态检测任务中约束生成数据与真实数据预测结果的相对深度范围。但是这种基于先验知识的约束只能限制生成数据与真实数据的输出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并不能让网络自动挖掘两种数据集的共有特征,因此,一些学者开始研究显式的共有特征学习方法。
领域迁移 [4,5] 是学习不同数据集间共有特征的常用方法。这类方法通过拉近真实数据与生成数据的特征来提取二者的共有信息,并且在图像分割 [6]、姿态检测 [7]、图像分类 [8] 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虽然拉近二者特征能够提升生成数据的泛化能力,但是由于领域差异的存在,不加区分地拉近生成数据与真实数据的特征,会增加优化的难度,导致无法收敛或者无法得到满意的性能。因此,有必要对神经网络的特征进行区分,在拉近二者特征的同时,保留领域独有的特征,消除领域差异带来的影响。
基于这个思路,研究人员设计了自适应的特征对齐方法,让神经网络在训练过程中自适应地学习领域共有与领域独有特征,自动挖掘共有信息,同时降低生成数据与真实数据差异带来的优化困难问题。
图 4:自适应的特征对齐方法示意图
如图 4 所示,本研究在常见判别网络基础上引入了特征相似度评价指标,利用该指标实现共有特征和独有特征的自适应学习。由于每个通道的特征是由同一个卷积核计算得到,因此假定深度网络的特征每个通道代表一种含义。该特征相似度评价公式如公式(1)所示:
其中,代表的是第 i 个通道的特征。
得到生成数据与真实数据特征逐通道的相似度后,将该相似度与原有特征相乘得到加权后的特征。通过判别器网络最小化新特征间的推土机距离,使生成数据和真实数据的共有特征尽可能相似。该过程的损失函数如公式(2)所示:
经过优化,权重大的特征在拉近后应该会更加接近,权重小的特征则会保持原有距离。使用 t-SNE [9] 对特征进行可视化,结果如图 5 所示,其中红色代表生成数据的特征,蓝色代表真实数据的特征。
图 5:直接联合训练、直接特征拉近训练和自适应特征对齐训练
图 6 展示了该方法在 STB [10] 数据集上的可视化结果。虽然没有使用真实数据集的深度标注,但是仍然能够取得较为正确的预测结果。
图 6:弱监督情形人手三维姿态检测结果
基于显式教师网络的人手物理约束方法
在训练数据不充足的情况下,网络很容易输出不合理的手型,如图 7 所示:
图 7:非正常手势示意图
现有提升人手合理性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 [11,12] 是借助人手模型将约束表示为人手模型的参数,通过限制这些参数的范围保证预测手势的合理性。但由于人手模型相比关键点是更高层次的抽象,因此需要较大的模型以及充足的训练数据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第二类 [13,14] 是在神经网络输出的关键点之后引入物理约束,通过损失函数让网络在训练中学会避免不合理手型。同样地,在数据量不足的情况下,该方法很容易对当前数据产生过拟合,影响模型泛化性。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基于显式教师网络的人手物理约束方法。该方法的设计思路借鉴了真实的教学过程。
在现实中,老师往往通过发现学生行为的错误来指导学生学习某种知识。老师首先允许学生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去评判答案,如果其中有错误,老师会给出正确方案。学生在接收到老师的反馈后,反思自己答案中的问题,并在之后的预测中避免类似的错误。该过程如图 8 所示。
图 8:教师教学过程
基于这个思想,研究人员设计了用于指导人手物理约束的教师网络。该网络包含两个部分:角度约束模块以及偏移修正网络,如图 9 所示。
图 9:显式教师网络示意图
角度约束模块通过关节点之间的角度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合理范围,来判断学生预测结果是否合理。当发现预测手势为不合理手型时,将该样本送入偏移修正网络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结果后再通过损失函数反向传播至学生网络,让学生网络在之后的预测中避免相似的错误。
图 10 展示了使用该方法训练模型的手势预测结果和基准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到,使用显式教师模型训练的结果更倾向于输出满足人手物理约束的手势。
图 10:可视化结果
应用
作为常用的自然交互方式之一,手势是近乎本能的一种表达方式,早在语言出现之前就已经是日常沟通的主要手段。在未来的数字时代,AR、VR 和 MR 等沉浸式场景将成为主流的数码和交互设备,而手势因其自然、非接触式特点,打破了现实和虚拟之间的鸿沟,无疑是未来设备标配技术之一。事实上,三维手势等手势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虚拟现实、游戏等领域。然而,目前三维手势技术严重依赖于深度摄像头等专业设备,导致使用门槛过高,不适合普通用户使用。在快手,得益于自研的高效端上推理引擎 YCNN 和大量神经网络结构优化经验,三维手势能够中低端机型上实时运行,为数亿快手用户提供了新的交互方式,激发了用户的创作热情。
目前快手已经上线了 “指尖小怪物” 等魔表效果,也在打磨多款具有 3D 感知的特效。与此同时,该技术也将与快手混合现实 (MR) 技术结合起来,打造具有沉浸感的虚拟现实互动系统。
后续计划
未来快手将进一步探索 CG 数据在神经网络训练中的领域迁移等技术,提升生成数据训练的效果。另一方面,该团队同时也在研发轻量级的手部 Mesh 重建技术,期待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交互形式。
参考文献
[1] Zimmermann C, Brox T. Learning to Estimate 3D Hand Pose from Single RGB Images[C].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2017.
[2] Cai Y, Ge L, Cai J, et al. 3D Hand Pose Estimation Using Synthetic Data and Weakly Labeled RGB Images[J].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20.
[3] Cai Y, Ge L, Cai J, et al. Weakly-supervised 3D Hand Pose Estimation from Monocular RGB Images[C]. European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2018.
[4] Ganin Y, Lempitsky V. Unsupervised Domain Adaptation by Backpropag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2015.
[5] Ghifary M, Kleijn W B, Zhang M, et al. Deep Reconstruction-Classification Networks for Unsupervised Domain Adaptation. European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2016.
[6] Zou Y, Yu Z, Vijaya Kumar B V K, et al. Unsupervised Domain Adaptation for Semantic Segmentation via Class-Balanced Self-Training. European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2018.
[7] Baek S, Kim K I, Kim T K. Weakly-Supervised Domain Adaptation via GAN and Mesh Model for Estimating 3D Hand Poses Interacting Objects. IEEE/CVF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2020.
[8] Liu H, Long M, Wang J, et al. Transferable Adversarial Training: A General Approach to Adapting Deep Classifier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2019.
[9] Maaten L, Hinton G. Visualizing Data using T-SNE.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2008.
[10] Zhang J, Jiao J, Chen M, et al. 3D Hand Pose Tracking and Estimation using Stereo Matching.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Processing. 2017.
[11] Zhou X, Wan Q, Zhang W, et al. Model-Based Deep Hand Pose Estimation.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rganization. 2016.
[12] Zhang X, Li Q, Mo H, et al. End-to-end Hand Mesh Recovery from a Monocular RGB Image[C].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2019.
[13] Sharma S, Huang S, Tao D. An End-to-end Framework for Unconstrained Monocular 3D Hand Pose Estimation. ArXiv 2019.
[14] Spurr A, Iqbal U, Molchanov P, et al. Weakly Supervised 3D Hand Pose Estimation via Biomechanical Constraints. European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2020.
微信视频号详细版体验记录
春节前,微信推出了视频号内测申请,笔者在申请到内测资格后,向我们展示了整个开通流程与视频号的体验流程。
21日,微信开放“短内容”内测申请。短内容即“视频号”。内测申请开通流程如下:
首批开放给“有一定影响力”的媒体。写邮件申请需要提供影响力证明信息。
下面详细说说我的体验过程:
1 邮件申请
我上午发的申请邮件,附的内容是粉丝数和阅读量截图。
申请了两个号,但是只有一个百万级的过审了,另一个几十万级的号没有收到回复消息。
下午五点收到微信的回复邮件,附有一个二维码。
2 视频号开通
2.1 开通发现页“视频号”入口
扫描邮件中的二维码,即可开启申请流程:
到这一步还有反悔机会,点了“确认开通”后这个码就算用过了,无法供另一个号开通内测权限。
【注意】选什么号去开这个视频号是有学问的。
微信邮件中的建议是:
如果是企业或机构号,建议使用合适的微信号开通。
换言之,不要用某个员工的私人号去开,因为内测阶段目前暂不支持更换发布视频内容的个人号,万一该员工离职就很尴尬了。
这里踩了雷的我还要再加一句:
内测阶段,建议用已有一定好友积累的微信运营小号去开通并运营这个视频号。(原因我会在后面说)
升级后的“发现”页:
视频号只是一个入口,里面的通知现阶段不会在发现页提示。
这一步算是开通了围观权限,点进去你会看到视频号主页面。
可以浏览,转赞评,但是还不能发布动态。
点右上角“相机”按钮时,系统会弹出创建账号的提示。
2.2 开通视频号
点击“创建账号”
输入头像和名称,确认创建。
(理论上只要名称没占用,可以任意取名……不过据说内测期间微信工作人员会抽查,如果发现不规范可能会被取消资格,保险起见我采用了和公众号相同的名称和头像。)
(是的,视频号名称可以和微信公众号重复,这点和小程序不一样)。
然后系统会让你证明所有权。
这一步需要让对应公众号的管理员扫码,通过套用已认证公众号的认证信息,快捷地完成视频号的认证。
等待审核,本来以为5-7个工作日意味着春节之前来不及过审了,没想到微信很快就通过了审核……
审核过后,点击右上角人头像 →“我的视频号”就能够看到刚申请的视频号了。
3 动态列表
和西瓜视频的信息流有点像。
动态内容主体包括:
视频/图片内容
2-3行配文
不超过2条热门留言(目测是获赞数超过5的留言,或作者赞过的留言、作者自己的留言)
以及发布时设置的定位地点和文章链接。
其中动态内容有两种形式:视频、图片轮播。
视频:这一版的视频真是简易,滑动到位自动播放,对,不支持暂停也木有进度条。
(看截图和图片没啥区别)
图片:图片就是简单的幻灯片,系统会自动切换到下一张,也可手指左右划动切换。
可直接给感兴趣的内容点赞。
或者点开评论:
支持添加自己的评论,或者针对某条已有评论点赞或回复。
长按别人的评论还可以复制或投诉(如果评论是自己的,会弹出复制或删除的选项):
注意这里贴心地标出了“作者赞过的评论”和“作者的评论”。
点击红心右边的三个点弹出更多选项。
(别人发的动态)
这里的“不感兴趣”是仅针对从推荐信息流进入的内容展示的按钮。如果是从资料页进入的,则看不到“不感兴趣”这个按钮。
针对自己发的动态,支持“关闭评论”功能,开启或关闭单篇文章所有的评论。
(自己发的动态)
关闭评论后,已有的评论在前台会被隐藏,其他用户看不到,用户也无法添加新的评论。但作者可以在历史评论页看到这些评论。
4 内容分享
4.1 发送到好友/群
动态内容好友/群之后是这样的:
和小程序一样都是卡片形式展示,群内其他用户无需开通视频号,只要升级到最新的微信版本(v7.0.10)都能点开查看。
不过点开之后,未开通和已开通视频号的用户,看到的内容是不同的:
未开通视频号的用户:只能播放、点赞。看不到评论,也不能分享。
已开通视频号的用户:除播放、点赞外。可以查看/关注发布者视频号,查看评论/添加评论,可以再次分享。
这就是为什么我前文建议,用已有好友积累的个人号去做视频号的运营者,这样可将已有的群和朋友圈用户纳入视频号的传播范围。此前出于谨慎,我用的是一个新号进行的视频号申请,目前看来完全没有必要。
点击“前往视频号”后会跳转到“视频号”首页,和从“发现”页进入视频号效果相同。
4.2 发送到朋友圈
令人惊讶的是,当把动态朋友圈时,标题竟然只显示“xxx的视频号动态”而没有像发送到群一样显示具体内容。
(标题也太敷衍通用了吧,没搞错吧?)
不过封面的确配上了该条动态的封面,点进去也是该条动态的页面(和群点进去是一样的)
因此我怀疑朋友圈的标题是个bug。
5 主页面下拉搜索
在视频号主页中,双击顶栏可返回顶部,长按下拉可以刷新,符合微信一贯的操作习惯。
此外,如果只是下拉(不长按)时会出现贴心的搜索框。
搜索结果包括动态和账号。
目前搜索范围仅包含视频号部分,并未和搜一搜打通。
5.1 搜索结果·账号
点击搜索结果的“账号”会进入到该账号的主页。内有该账号的全部动态。可选择关注或取关操作。
如果是企业机构号,点击公司名称,可以看到认证情况。
5.2 搜索结果·动态
如果你点的是搜索结果的“动态”部分,会跳转到另一个由搜索结果组成的信息流页面,上下滑动即可查看前后的搜索结果。
6 发表动态
点击右上角照相机图标,可以发表视频或图片动态。
支持拍摄和从相册选择两种模式:
拍摄模式和微信发朋友圈没什么区别,轻按拍照,长按摄像(美颜?不存在的)
相册选择模式支持两种形式:1个视频,或1-9个图片(不支持同时发视频 图片)
6.1 发视频(仅限1个视频)
上传视频时支持编辑,可以加配乐(看起来是调用的腾讯音乐的版权曲库)、剪辑,加文字或者表情。
(对,你没看错,加音乐,文字,和表情都是微信下拉发视频动态里面的功能。)
(视频加配乐,支持屏蔽掉视频原声)
视频的宽高比不限,但视频时长不能超过一分钟,超过则强制进入剪辑页面,你必须剪掉多余的才能继续。
体验下来的感觉是,除了添加配乐之外,视频号自带的编辑功能基本可以忽略,描边阴影动画不支持,字幕效果很废(描边、动效等完全不支持)。
因此如果有视频编辑的要求,还是需要借助第三方视频软件,如剪映、快影等剪辑好,再上传至视频号。
6.2 发图片
支持1-9张图片,以左右滑动的幻灯片形式展现,上传时图片会强制要求裁剪。图片高度不能大于宽度。
无论是发图片还是视频动态,发表时都支持带上下列内容:
一段描述文字(不超过1000字,支持换行)
所在位置
扩展链接(任意公众号的文章链接)
扩展链接支持选择任意公众号的文章链接。
(实际操作时,往往需要在不返回聊天框的前提下同时复制视频描述 扩展链接,在手机上操作很是不便,此处体验需要提升)
编辑到一半如果不想马上发,返回时支持“保留”当前编辑状态,便于下次继续编辑。
动态每天可以发多少次?
我试过一天发2-3次,还没有遇到限制,很可能不限每日发布次数。
发表后会显示“审核中”,不过视频审核很快,从审核到正式发布通常会在半小时内完成。
7 视频号后台
因为有一定的管理功能,姑且称其为后台。
点击主页右上角人头图标:
即可看到自己关注的视频号列表以及互动过的动态,还有“我的视频号”列表。
点击“我的视频号”中对应的视频号名称,进入自家的视频号主页。
这页的结构差不多如下图所示。支持设置封面。
7.1 管理评论/赞/通知
点击“”图标,可以管理评论/赞,或查看系统通知;
7.2 查看动态的数据
在自家视频号主页,点击任意一条动态可进入已发布的动态信息流页面,每一条动态都会显示查看/赞/评论/分享的数据。
7.3 查看认证资料
在自家视频号主页,点击“…”图标,可进入此页:
我的名片:显示视频号二维码,可分享给别人。视频号二维码是方形二维码,中间有圆形的图标。
认证:查看视频号认证信息。
隐私设置:目前仅有一个黑名单管理功能,点进去可以查看黑名单内的用户列表(上文提到过可以长按某条评论将发表者“移入黑名单”)或将用户移出黑名单。
8 一些碎碎念
8.1 关于推荐算法
张小龙曾经在微信公开课上说:
不过此次视频号,从现象上来看……如果不是搜索时搜到一大堆视频号,我还会还以为已开通并且向我推送内容的视频号寥寥无几,因为刷到的似乎都是同样一批视频号。
已关注或者最初刷过几次的视频号,其动态会反反复复出现,你看过的那条动态,下次仍会在前排优先被你刷到。
(站在发布者的角度看,我第一天发的动态,直到一周后的现在,每天都有1000左右的PV增加并收获若干个赞,但是越往后发的动态,数据越差。当然,这也可能是内容问题,而非推荐算法问题)
微信似乎并没有为动态内容或者视频号打分类标签(至少目前看不出),尚不清楚流量分配参考了哪些维度。
8.2 视频号怎么玩?
张小龙曾经在微信公开课上说:
虽然视频号被称作“短内容”,但这次内测,我个人感觉优质视频号内容的创作门槛和创作成本,反而比公众号和微博的真·短内容更高。
从时长上来看,视频号定位的是短视频。但从调性上来看,相比抖音,视频号的风格可能和微博更为接近。
前面也提到过,视频号的视频创作功能极差,几乎一定要依赖外部工具才能搞出及格的视频……那么这个创作视频的工具,微信是打算留白,自己做,还是把功能开放给第三方?
同时,与朋友圈相互独立意味着这是一块新的实验田,无论视频号未来长成啥样(脑洞一下,比如大量快手网红/抖音达人入驻……),至少暂时不会干扰现有的微信生态。
目前视频号依然处于测试阶段,播放、发布、推荐算法、数据展示等多个方面仍待优化,同时也没有同微信其他体系互通。相信这不是视频号的最终形态。
微信视频号未来会连接哪些服务和内容形态?视频号 公众号,视频号 支付/打赏,视频号 小程序是否会互通?
这些组合产生的场景能为用户做些什么?比如是否会带来知识付费的新模式?以及网红直播带货,毕竟路径更短?是否有可能渗透到线下?
未来会不会有所谓的“长内容”?
拭目以待微信接下来的表现。
附:微信视频号功能拆解
作者:卖萌的蚕豆,公众号:卖萌的蚕豆
本文由 @卖萌的蚕豆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由正版图库 图虫创意 授权
从P1到P40,扒一扒华为P系列9年的风光史
[PConline 杂谈]还有几天,我们就将迎来华为2020年度第二款智能手机旗舰——P40系列。据悉,该机将在时尚之都巴黎发布,在这座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与华为P系列简直是完美相呼应。
实际上,从2012年发布华为Ascend P1起,华为P系列的外形、硬件、功能等方面都是一代比一代完美。如今已来到2020年,历经九年时间,逐渐让P系列成为了华为的王牌旗舰系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华为P系列的发展史,展望一下即将到来的P40系列。
回顾视频
今年重磅:华为P40系列
华为已经正式官宣将于3月26日在法国巴黎举行P40系列新品发布会。国外知名爆料博主evleaks近日分享了一张华为P40系列的“全家福”照片,包括即将发布的华为P40、P40 Pro、P40 Pro Premium三款机型。
从后摄模组可以对其进行区分,华为P40为后置三摄,华为P40 Pro则是后置四摄,而P40 Pro Premium配备了后置五摄。如此华丽的影像硬件配置,势必又将创造更出色的拍照体验。
另外,华为官方微博也放出了P40系列渲染视频,四曲面机身显得格外显眼。硬件规格方面,P40系列将继续搭载麒麟990 5G处理器,预计8GB 128GB起步。如此华丽的配置,其实也是P系列九代产品的不断积累,现在,我们就来扒一扒华为P系列的风光历史。
华为Ascend P1:轻薄时尚
华为的第一款P系列手机诞生于2012年1月,该机搭载了双核处理器,虽然现在看来很落后,但这款机型在当时可是华为首批双核产品之一。
先来了解一下该机的基本配置:AscendP1采用了一块4.3英寸的SuperAMOLED屏幕,分辨率为960x540像素,虽然只有1GB 4GB的存储组合,但在当时也算很大了。另外拍照方面也很出色,后置采用了一颗800万像素摄像头。
作为P系列的开山之作,AscendP1最亮眼的地方就是它的外观设计了。初次见到华为Ascend P1的第一感觉是小巧,由于厚度只有7.69mm,所以实际上手也很轻薄。因为屏幕比例和纤薄设计的原因,在手感上要比当时很多4英寸的手机还要小巧一些。但略感遗憾的是,该机的电池只有1670mAh,而且不可拆卸。
小结:这是华为P系列的第一款手机,虽然AscendP1在如今看来有很多不足,但是在那个年代来说已经足够出彩。该机在2012年就采用了极窄边框设计,设计理念十分超前。因此可以看出P系列在刚开始就绝对要走轻薄时尚的路线。
华为Ascend P2:自主研发处理器
一年后的MWC大会,华为发布了P1的继任机型——Ascend P2。这款手机13年2月在欧洲上市后,本应该13年3月在国内发布,但因为4G牌照的问题,该机没有在国内上市成功。
这款手机和前代最大的区别就是采用了华为自家开发的海思k3v2处理器,虽说当时的软件兼容性有点小问题,但这一决定现在看来十分正确,对华为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配置方面,Ascend P2延续了该系列轻薄的特点,机身厚度还是保持在了8mm左右,虽说比前代略厚,但是电池却增加到了2420mAh。屏幕则是4.7英寸的720p屏幕,内存组合则是1G 16GB,后置摄像头也升级成了1300万像背照式摄像头。
小结:作为华为的第二代P系列手机,AscendP2已经支持LTE Cat 4技术了,下行速度最大可到150Mbps,是当时下行速度最快的手机,而且AscendP2还很有远见的加入了NFC功能,虽然实际应用很少,但为之后华为全面普及NFC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唯一的遗憾就是当时没有在国内发布,不过下代产品P6也算弥补了一些。
华为Ascend P6:更薄更美
紧接着是华为P系列第三代,和以往不同,这次的命名直接跳到了AscendP6,由于AscendP2没有在国内发布,所以华为在AscendP2发布的几个月后便发布了这款手机(具体发布时间为2013年6月)。
AscendP6可以说是P系列前三代产品中进步最大的,它不仅延续了轻薄的设计,更是将厚度控制在了6.18mm,比同年发布的iPhone 5s还要薄,是当时全球最薄的智能手机之一。
配置方面,AscendP6采用了4.7英寸/720p分辨率的in-cellLCD显示屏,搭载频率更高的1.5GHz海思K3V2E四核处理器,存储组合为2G 8GB,后置800万像素BSI背照式主摄像头。前置则升级到了500万像素,电池容量为2000mAh。
小结:时尚的外观设计,不俗的性能,让AscendP6当时一发布就成为了手机市场最火热的机型。而AscendP6使用的海思k3v2e处理器也在华为手机的崛起起到了很大作用。AscendP6的发布也为华为之后的改变做了铺垫(想成功就必须要做精品,以品质而不是价格取胜),这也是P系列逐渐向高端转型的重要一步。
华为Ascend P7:一脉相承
然后是P系列第四代产品—华为Ascend P7,2014年5月7日,华为在巴黎正式发布了这款手机,这也是华为P系列第一次在法国巴黎发布。
配置方面,AscendP7相比前代P6进行了全面升级,其采用了5英寸的1080P屏幕,搭配2G 16GB存储组合。后置升级到了1300万像素,前置也升级到了800万像素,至于电池容量当然也有提升,增加到了2500mAh。而最重要的处理器也升级成了麒麟910T四核处理器。
外观设计方面,整机延续了AscendP6的设计风格,机身厚度仅6.5mm(还是在升级电池后做到的),还采用了金属 双面玻璃的设计。
但相比AscendP6的机身线条来说更硬朗,质感和色泽也更好。背部没有做任何的弧度处理,纯色背板看起来简洁大气。
小结:不难发现,AscendP7无论是在性能还是外观上相比P6都有很大的提升,而且更加全面,在纤薄的同时还做到了大电池。不过AscendP7其实也是华为P系列最后一款主打轻薄和时尚的手机,后面的P系列都以旗舰为标准,一代比一代更完美。
华为P8系列:探索与突破
然后来到了华为P系列的第五代产品—华为P8(2015年4月伦敦发布),从这代产品开始,华为正式去掉了Ascend字眼,直接命名为P8——这也意味着华为将从P8开始,对P系列展开了全新的探索和突破。
配置方面,P8搭载了一块5.2英寸的1080P屏幕,摄像头则无太大变化,还是后置1300万像素 前置800万像素。而标配版采用的是麒麟930八核处理器,3G 16GB存储组合,高配版则是麒麟935八核处理器,3G运存不变,内存升级到了64GB,电池容量也升级成2680mAh。P8 MAX则是惊人的6.8英寸1080P屏幕,电池也升级到了超大的4360mAh(但厚度还是只有6.8mm),其他配置方面和P8高配一致。
左:P8 MAX 右:P8
小结:这次的P8可以说让人眼前一亮,因为它除了具备OIS光学防抖外,还有首创的4色RGBW传感器。另外在手机的拍照功能上也有很多进步,比如内置的“光绘”模式,可以捕捉黑暗中的光线轨迹,可以说P8是华为P系列从“拍照”变成“摄影”的一款重要机型。
华为P9系列:首款徕卡双摄
发布P9系列后(2016年4月,伦敦发布),华为P系列算是真正加入了国际高端旗舰手机的行列。因为它不仅和世界顶级摄影厂商徕卡合作研发了1200万像素双摄像头,还成为了华为第一款千万销量的系列手机。
外观设计方面,华为P9延续了之前简约、方正的设计,保持了一贯的品牌辨识度。而机身中框也进行了弧度处理,加上后壳边缘的2.5D效果,整机造型看起来比上代圆润了一些。另外在材质和纹理的处理上,钛银灰、陶瓷白和丝绒金都各具特色,后壳部分的玻璃 金属处理也十分自然。
配置方面,P9和P9 Plus分别配备5.2英寸和5.5英寸的1080p屏幕,都搭载了麒麟955处理器,存储组合有3G 32GB和4G 64GB(P9Plus只有4G 64GB),电池大小分别为3000mAh和3400mAh。
小结:华为P9不仅首次和莱卡合作,使用了其黑白方案的双摄,同时还搭载了华为独有的算法引擎IMAGESmart 5.0,将两个传感器的的图像融合到一张中。也是从P9开始,华为P系列的拍照第一次在行业内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另外扎实的做工、品质,还有优秀的成像质量,都让P9系列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不错的口碑。而P9Plus 4000 的售价也是华为对自身品牌的自信。也是从P9开始,P系列定位的时尚拍照旗舰开始被全球用户所熟知。
华为P10系列:再次突破
P系列第七代产品——华为P10系列(2017年2月MWC大会发布),作为顶级拍照旗舰,硬件更加豪华,这次的P10也没让人失望。
在华为P10系列产品上,徕卡双摄再次升级,不仅使用2000万像素的黑白镜头 1200万像素的彩色镜头,同时还配备光学防抖。可以轻易的拍出背景虚化的照片,而且虚化过渡自然,完全没有其他手机软件调校的感觉
配置方面,华为P10和P10 Plus分别配备5.1英寸1080p屏幕和5.5英寸2k屏幕,处理器都搭载了麒麟960处理器,存储组合方面,P10有4G 64GB和4G 128GB两种选择,P10Plus则有6G 64GB、6G 128GB和6G 256GB三种,电池容量分别为3200mAh和3750mAh。
小结:钻雕工艺的加入和外观设计的革新让P10系列相比前代更加完美,而光学防抖和F1.8大光圈的加入也让P10慢慢有了拍照机皇的称号。
华为P20系列:霸榜DxOMark
2018年3月,华为在法国巴黎正式发布了P20系列手机,这也是华为P系列第二次在法国巴黎发布。
配置方面,华为P20采用了5.8英寸显示屏(P20 Pro为6.1英寸),分辨率均为2240x1080,搭载了麒麟970处理器,P20配备的是3400mAh电池,P20Pro则为4000mAh。
华为P20系列中的P20 Pro在拍照方面有着巨大的跨越。其首次配备后置徕卡三镜头,拥有4000万彩色 2000万黑白 800万长焦三镜头组合,对画面的色彩捕捉更加得心应手。而且ISO最高可以达到102400,在1勒克斯的情况下景象依旧清晰可见。值得一提的是,P20 PRO还搭载3倍光学变焦镜头,配合三摄变焦技术,最高支持5倍三摄变焦。另外还拥有4D预测追焦能力,对焦更迅速、更准确。
小结:除了拍照,华为P20系列还将手机配色带到了一个新的境界,首次推出极光色便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宝石蓝、樱粉金和亮黑色同样颜值出众。而P20 PRO欧洲定价899欧元(6G 128G)也说明华为在国际市场上越发自信,对自家品牌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华为P30系列:潜望式镜头
2019年3月26日晚上21点,华为在巴黎新品发布会上正式推出了华为P30系列,全系采用麒麟980处理器,继承P系列拍照基因,成为了华为2019年上半年的旗舰手机代表作。
华为P30系列最大的特点在于拍照,华为P30 Pro搭载了后置徕卡四摄,由4000万主摄 2000万超广角 800万长焦 ToF深度相机组成。配备双OIS光学防抖,并且支持潜望式10倍光学混合变焦。华为P30则是4000万主摄 1600万超广角 800万长焦,支持5倍光学混合变焦,最大30倍数码变焦。
在发布会现场,华为还公布了P30 Pro后置相机的DxOMark分数。综合得分112分(改版后116分),自拍89分,在当时成功登顶榜首。外观方面,P30 Pro首次采用双曲面水滴屏设计,配备了屏下指纹,分辨率FHD 。背部机身采用渐变设计,提供了天空之镜、极光色、亮黑色等多种配色选择。
小结:P30系列是华为在智能手机拍照领域上的又一次突破,其中华为P30 Pro更是搭载了潜望式镜头,支持50倍数码变焦。这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牵起了一波50倍变焦拍摄的热议话题,让P30 Pro迅速火了一把。可以说,华为P30 Pro在拍照领域上又高了一个层次,用实际行动来推进了智能手机影像体验的新发展。
P系列各版本顶配配置
点击查看大图
华为P系列,未来可期
华为P系列迄今为止发布了九代产品,可以看到轻薄、时尚、拍照一直都是该系列的设计语言。就近几代P系列来讲,除了增加了电池容量,还配备了和自家Mate系列同样的顶级处理器,发布后就迅速在市场上获得了十分不错的口碑和销量。相信今年华为P40系列将再次刷新智能手机影像体验的新高度,到时候苹果、三星又会如何应对呢?作为旁观人的我只想说,让竞争来得更猛烈些吧!
快手极速版真是良心软件
我才刚刚用两天,就提现了7.82元!不欺诈,无套路,比大部分赚钱软件都好!内容有趣,堪比抖音,快去下载吧!下载后填写邀请码gh653s获取大额红包
机器一响,黄金万两一条野生蚯蚓的利益链
一条野生蚯蚓的利益链
冰点特稿第1266期
晾晒地龙干的现场。威宁县检察院供图
制作地龙干的现场。威宁县检察院供图
对蚯蚓宣告死期,是很容易的事,无论是一只,还是一群。
用一种叫“地龙仪”的设备捕捉蚯蚓,“一个电瓶,两根线子,插在地上,蚯蚓马上爬出来了,看着让人头皮发麻。”在有些地方,捉五六斤蚯蚓只需要20分钟,而一块充满电的电瓶能连续工作5个小时。在尚未被“电”过的土地上,一天电两三百斤也不在话下。
在自然界,蚯蚓生长了数亿年。原本,影响它们生长的最重要因素是温度与降水,现在,人类用科技横插一脚。
捕捉到的蚯蚓,开肚,冲净,晒干,然后被卖到中药材市场。在那里,它被称为地龙。它是一味被收录在《中国药典》的中药,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用。
尽管地龙作为中药材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但野生蚯蚓的捉捕从未像近些年来这般疯狂。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成百上千吨蚯蚓从土地里被电出来,人们捡走它们,晾晒成干。
电捕蚯蚓的人说,中国越来越多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它。在保护生态与保护健康同样备受关注的当下中国,野生蚯蚓被推至舆论焦点。环保组织、地方检察院开始起诉售卖地龙仪的商家、电蚯蚓的人、收蚯蚓干的老板,破坏生态与土壤;而在另一边,各地的药材市场,地龙被高价出售给制药公司、医院、药房,最终进入人的身体。
“机器一响,黄金万两”
在北方,夏季并不是一个适合捉蚯蚓的季节。这一点,河南商丘农妇刘玉莲心知肚明。她接触“蚯蚓产业”20余年,最近,一个朋友告诉她,“在家满处跑都找不着蚯蚓”。
这个时候,高温,少雨,土地常被晒得裂开口子,蚯蚓钻得更深。即便如此,仍有一些人带着地龙仪,在田间地头寻找它们。怕光喜暗的蚯蚓昼伏夜出,这群捉蚯蚓的人便昼伏夜出,带着灯,提着桶,穿着胶鞋,在夜幕降临后出现在野外。
有时,他们也“夜伏昼出”,通常在开春之后。滋滋作响的地龙仪,会出现在农田、菜地、公园、干枯的河道,以及山林。不少人第一次见到用如此“现代化”的技术来抓蚯蚓时,驻足围观,有人说,站在一旁能感觉到脚被电得麻麻的。
捉蚯蚓的人并不只是出现在河南,在安徽宿州、江苏徐州,在两广地区的山地丘陵、云贵川的山野森林、海南的橡胶地,都有他们的身影。
他们是循着蚯蚓留在地表的粪便,才寻觅到它们的踪迹的。140余年前,达尔文也曾观察过蚯蚓排便时的情景,最终写出《腐殖土与蚯蚓》,并称颂,“蚯蚓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有蚯蚓才有沃土。”
但捉蚯蚓的人找到蚯蚓粪便时,想到的是钱。
根据记者从多家蚯蚓收购商处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干蚯蚓价格在90-120元/斤,蚯蚓品种、成品质量不同,价格不一。在蚯蚓资源丰富的地区,一个农民靠“地龙仪”一天能够捉到上百斤湿蚯蚓,最终10斤湿蚯蚓,可以晾晒1斤干蚯蚓。
尽管农民们都知道,蚯蚓的存在有益于土壤,但对很多农村人而言,很少有挣钱的办法比电蚯蚓来得更快、更轻松。
20多年前,刘玉莲第一次接触“蚯蚓产业”时,捕捉是靠锄头挖,开肚用刮胡刀片,再晾晒在地板上,蚯蚓干大约20元/公斤。“(湿蚯蚓)才3毛钱1斤,一天刨40斤才挣10几元。”刘玉莲说,“那时间(做这行的)少。”
20年来,地龙的价格翻了10倍。2021年,全开广地龙(一种地龙收购行业术语,根据加工情况,地龙可分为全开、半开、统货等——记者注)市场价一度涨至275元/公斤。
她告诉记者,她所在的村子,不少村民是最近两三年才开始接触“蚯蚓产业”。在她看来,这源于药材市场上野生地龙的需求与价格不断走高。地龙仪的出现也使得蚯蚓捕捉更加高效。除此之外,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出现则也让更多人接触到这个“一本万利”的行业。
刘玉莲售卖地龙仪,也回收蚯蚓干,她说,她旺季一天能收1000斤蚯蚓干货。就在前不久,有山东菏泽的人前来实地考察,她向客户展示了“秒出蚯蚓”的机器,而她收到的货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四川、云南等。
“机器一响,黄金万两”“打工打工,两手空空,不如在家,蚯蚓加工。”那些收蚯蚓的商人,在网络上打出极具吸引力的口号。他们视“蚯蚓产业”为新的“农村致富路”,称蚯蚓是“农村土地里的软黄金”。
河南许昌的年轻人万泉是2019年春天从网络上注意到“蚯蚓产业”的,那时1斤蚯蚓干能卖80多元。
那时,捕蚯蚓已有一套相当成熟的产业链。此前做生意赔了钱的万泉对这个“创业项目”有疑虑,直到那年夏天,他到商丘虞城亲眼见识了当地发达的“产业链”。
万泉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带他创业的老板就在虞城,最初收蚯蚓时,骑着“二八式”自行车,如今,开着“大金杯”汽车,在村子里盖了一栋像模像样的大别墅,开起了超市。而他们村子围着蚯蚓挣钱的人“多得要命”。
万泉花800元从虞城带回一套设备,开始“创业”。“创业”的起点是城郊一条干枯的河道。如今,万泉的“蚯蚓加工厂”已经开到了贵州威宁、江苏徐州,每次外出回老家时,他都会去那条“创业河”看看。
他听说,在2016年左右,河南漯河刚开始有人做“蚯蚓”的生意时,有农村的老人连买地龙仪的钱也不愿意花,“全部拿锄头去挖,把那河坝子都挖塌了。”
裁判文书网上的判例显示,2020年,在江苏沛县,一名年轻男子在家门口测试购买的蚯蚓捕捉机时,触电身亡,留下年近七旬的父母、30岁出头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女儿。也有媒体报道,2022年,在江苏如皋,一个70多岁的村民自制地龙仪捕捉蚯蚓时触电身亡。
尽管如此,在这个圈子里,流传更多的是关于“致富梦”的故事。
“(想做)这个玩意儿就是得货多。”万泉告诉记者,他知道,去年在四川小凉山,有一个老板3个月出了200吨干品。他说,靠蚯蚓发家致富的“不是多,是太多了”。
近10年需求整体上行
没有资料显示,谁发明了地龙仪,但在中国,生产与销售它的商家大有人在。
多年来,用于捕捉蚯蚓的地龙仪经不同厂家的改造,已升级换代数次;市场上出现了用于蚯蚓保鲜的地龙止损液;有厂家生产专门用于剖开蚯蚓的“开肚机”、晾晒蚯蚓的铁丝网。
一家名为“中山市久驰电器有限公司”的企业在2017年、2018年申请注册了“地龙仪”“蚯蚓机”的商标,而位于中山市的另一家生产地龙仪的企业,以“地龙仪”为通用名称为由,请求予以“争议商标无效宣告”,但最终“争议商标予以维持”。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检索系统中,搜索“地龙仪”,有多项相关发明专利,其中最早的一项发明专利申请于2016年5月23日。
实际上,地龙仪或蚯蚓机的出现,远早于2016年。
据一位广西玉林的蚯蚓养殖户回忆,当地在2005年左右开始出现使用车用“水电瓶”电蚯蚓的现象。从事蚯蚓养殖31年的贾立明记得,他注意到“电蚯蚓机器”的出现是在十多年前。
2014年,有媒体报道称,在海南省琼海市、安定县存在用“地龙机”电捕野生蚯蚓售卖的情况,“2012年、2013年最高涨到150元/公斤”。从事蚯蚓研究30余年的中国农业大学生态系教授孙振钧,也是在2013年左右才注意到电蚯蚓机的出现。
这套设备的生产制造并不复杂。刘玉莲告诉记者,她自家有生产并销售电蚯蚓机器、开肚机。
记者通过“企查查”检索发现,经营范围中包括“蚯蚓机”的企业在河南有15家,其中13家集中在虞城县界沟镇,成立于2019年至2020年两年间,他们有的同时销售“蚯蚓开肚机”“锂电池”,有的还收购中药材。仅在界沟镇刘沿村小刘沿,就有6家与“蚯蚓产业”相关的个体工商户。
那些用电捕捉来的野生蚯蚓,需要先用“地锅灰”拌匀,再一条一条放入“开肚机”。开肚之后的蚯蚓,得用水冲洗干净腹内泥沙。而后,将其一条条摊平,晾晒在铁丝网或竹竿上。“晒干跟那个小鱼干是一模一样的味道。”
在一些大型加工点,会出现10余名被雇来的农妇,同时为蚯蚓开肚的景象。而成千上万条蚯蚓的开肚与晾晒,是一项耗费时间的工作。一个在农村的姑娘算过,她电了20斤蚯蚓,花了4个小时才摆完。
蚯蚓巨大的腥味时常招来满院苍蝇,这并未影响许多农民趋之若鹜。在刘沿村,有的村民将蚯蚓干的收购点设在村委会对面的马路边,也有人带着从焦作赶来考察的客户在界沟镇派出所刘沿警务室前的水沟边测试“地龙仪”。
商丘虞城当地成熟的蚯蚓加工产业,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想从土里“掘金”的人。商丘毗邻亳州,而虞城县界沟镇位于两市交界处,距离亳州市区的直线距离仅20余公里。安徽亳州有“中华药都”之称,这里拥有“全球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
一位在安徽亳州从事中药材批发生意的陈姓老板告诉记者,他收来的地龙“基本上都是野生的”,产地包括广西、四川、安徽、河南。
这些地龙大多进入制药企业。“截至2021年,中成药企业需求量占比57.56%,中药饮片企业需求量约28.52%,出口、保健品和其他占比约13.92%。”天地云图中药大数据平台首席数据分析师贾海彬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包含地龙这味中药材的上市中成药就有40种,在中成药中,地龙需求排名前三的产品包括,苏黄止咳胶囊、脑心通胶囊、乳块消片。
该平台提供的数据还显示,地龙需求量排名第一的企业是陕西一家制药公司,该公司的不少产品集中在心脑血管用药领域,其中“脑心通胶囊”便是该公司的产品,该公司官网信息显示:此药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用药”。
6月23日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我国每5例死亡病例中就有两例死于心血管病。报告还显示,目前,我国心血管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我国心血管现患病人数为3.3亿。在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病都被视为“头号杀手”。
贾海彬告诉记者,“老龄化加剧,心脑血管用药需求增长,近10年整体保持(地龙)需求上行。”确切的数据是,地龙的药用市场需求量从2010年的400吨上涨至2020年的675吨。
“野外捕捉占比约70%”
“(地龙用量)最近逐年在增加。”安徽亳州一家中药饮片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与10年前相比,地龙的使用量增幅有百分之七八十。而该公司主要生产地龙中药饮片与地龙配方颗粒,“主要是去到医院、药房”。
上述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公司主要使用广地龙,“养殖的基本上没有”。“因为药典中规定了,只有那4个品种。”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作为药材的“地龙”,指的是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栉盲环毛蚓4种蚯蚓的干燥体。前一种习称“广地龙”,后三种习称“沪地龙”。而人工养殖的蚯蚓,主要是“大平二号”。这是人工选育种,而大平二号蚯蚓目前尚不允许入中药,因为该品种的蚯蚓并未被列入《中国药典》中药材“地龙”的使用范围。这种被广泛养殖蚯蚓“90%应该在垂钓行业”。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系教授孙振钧告诉记者,广地龙主产于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沪地龙主产于上海、浙江、河南等地。
“因为《中国药典》里头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2000年之前,只有1种,就叫广地龙,学名参环毛蚓,后来(这种地龙)越来越少。”孙振钧说,“2000年,《中国药典》又加了三种沪地龙,它比广地龙的分布稍微宽一点儿。”
10多年来,尽管中药材市场上的地龙需求量巨大,但广地龙、沪地龙并未能实现大规模养殖。
“技术上没突破,因为它野性太强。”孙振钧说,在海南,他们通过调查广地龙的资源分布情况,找到了它在海南的主要分布区域,并尝试将原地环境保护起来,促使广地龙生态增殖。
在广西,电捕蚯蚓的人在减少,养殖广地龙的人在增多。31岁的陆放2020年开始养殖广地龙,他有7亩地,养着收购来的野生广地龙,他还在慢慢熟悉它们的生活习性,“需要有经验”,“细心,天又好的话,(一亩地纯利润)能到1万元至1.5万元。”
但陆放告诉记者,如今有不少广地龙养殖户,一边养,一边也收野生的,“赚快钱。”这种现象在河南虞城同样存在。一家“地龙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她这里“野生的、养殖的(蚯蚓)都有”,她一边养着“自己培养”的蚯蚓,一边到各地收蚯蚓干。
“它的繁殖速率没有办法跟大平二号相比。”孙振钧说,“从现代药用化学的分析来看吧,(二者)差异不大。”
贾立明也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蛋白质含量,有效成分含量等方面,“人工养殖的蚯蚓不比野生蚯蚓差”。
人工养殖大平二号蚯蚓干燥体市场价在60元-80元/公斤,要比野生蚯蚓便宜,但很多厂家不敢使用。“正规厂家(货源)都非常正规。如果不正规会犯法。”贾立明说。
但从该品种蚯蚓中提取的一种蚓激酶,可用于西药。一种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西药——蚓激酶肠溶胶囊(国药准字H20044080)便是从人工养殖的赤子爱胜蚯蚓(即“大平二号”蚯蚓)中提取的一组蛋白水解酶。
在贾立明看来,人工养殖的蚯蚓是对野生蚯蚓最大的保护。“因为它也不属于野生动物,它不破坏生态环境。”
“对蚯蚓的利用远远不是目前现有的一些报道所说的那样,中药在利用,西药在利用。保健品、化妆品、食品都在用。”一位长期从事自然保护的专家告诉记者,“通过人工饲养繁殖,是可以起到保护野外蚯蚓的。”“要用发展的问题解决保护的问题。”
但实际上,从中药材市场上地龙的来源看,“养殖、半养殖(野外捕捉幼体育肥)占比约30%,野外捕捉占比约70%。” 贾海彬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广地龙的传统产区广东、广西,由于近年来对蚯蚓资源的过度捕捉,“产量在一年年下降,往年一个主产镇多的时候有上千人抓地龙,现在也只有数十人,收购点也不断减少。”
贾立明觉得,可以尝试将人工养殖的“大平二号”蚯蚓,列入《中国药典》,纳入中药材目录,打破野生蚯蚓过渡捕捞造成的恶性循环,包括土壤与生态的破坏。孙振钧也支持将它列入药典。
“转移阵地”
多年来,在广西玉林,电蚯蚓做药材“是比较普遍的一个现象”,但现在“电的少了”。
广地龙养殖户陆放告诉记者,小时候,蚯蚓几毛钱一斤,村子里有人用茶饼兑水,倒在蚯蚓多的地方,“过一段时间它就会爬上来,就会晕。”
到2005年至2008年间,当地人开始用“水电瓶”电蚯蚓。“疯狂地电,那时候那些人一年都能创造十万元、二十万元的利润。”陆放说,“一直持持续到2017年左右吧,然后就变少了。”
但市场对于地龙的需求量并未减少,地龙价格还在一路走高,一些人开始“转移阵地”。
“一些常年收购的加工户这两年已跑到四川、云南、贵州去开发新产区,新产区的收购量还是可以。”贾海彬告诉记者,安徽、河南、湖南等省的部分地区,也成为地龙的新产区。
从近年来地龙产地供应商的数量来看,排名在前10位是贵州、广东、浙江、云南、湖南、湖北、江西、河北、江苏、河南。
2021年8月,万泉将蚯蚓加工厂开到了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雪山镇。
“因为那边环境比较好。山地比较多。”万泉说,他在威宁见过最长的蚯蚓有1米多长。于是,他带着10台地龙仪到威宁,将设备免费发放给当地农民,农民到山上捉到野生蚯蚓,再卖给他。他还在当地租下民房,雇工给蚯蚓开肚、清洗、晾晒。
“(威宁)那边一直都能干到过年呢,不像北方季节性强。”万泉告诉记者。
在威宁县,检察官李爱此前从未见过如此大规模的对野生蚯蚓的掠捕。
李爱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从2021年七八月开始,陆续有河南、安徽、四川等地的地龙收购商带着地龙仪来威宁,每到一个地方先租老百姓的民房,再把机器发出去。
李爱说,去年11月,有护林员、村民向林业局、公安局等部门反映有“有人在山上打蚯蚓”。威宁县检察院几乎在同一时间了解到这一情况,并决定研究“怎么样依法来处理这样的情况”,最终他们决定“拯救蚯蚓”,对这个产业链条上的人提起“公益诉讼”。
“大概有七八个镇有这个情况。”李爱告诉记者,在其中一个镇,多的时候,有六七个老板收购加工野生蚯蚓。
加工点负责开肚、晾晒的临时工多是五六十岁的农村妇女,而外出电蚯蚓的人多是留在村子里的四五十岁的人,男女都有,年轻人较少。“也有的人之前在外面打工,听到老家有这个生意可以做,回来专门搞这个。”李爱说。
从一个外地收购商的发货记录上,李爱了解到,该收购商从3月9日到5月31日,从威宁发出1804公斤蚯蚓干品。从一个本地电蚯蚓的农民的收款记录查到,从3月到6月,“他卖出去的货价值已经到4万元左右”。
过去的两个月,李爱一直为公益诉讼的事奔走山野,但他发现,“拯救蚯蚓”困难重重。
“他们没有法律意识,觉得那个东西反正地下全都是,打了好像也不会影响什么,反正不是在自家地里打,但赚取的利益是个人的。”李爱说,“我们下去调查过程中,很多老百姓直接说,‘国家没有法律规定,你们不能禁止我们来搞这个东西’。”
李爱告诉记者,“其实我们国家的法律是有规定的,但是是过于原则性的规定。”
在准备公益诉讼起始阶段,他们就翻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农业法》《土地管理法》等,“没有找到可以对应(蚯蚓)使用的具体的规定,蚯蚓也不在三有动物名录。”
他们又邀请公安局、环保局、林业局、农业农村局,开研讨会,想听一听行政机关的意见。“争议很大,最终没有达成共识。”李爱告诉记者,“各个部门都说,这个东西其他地方没有处理过,是罚款、拘留,还是没收工具?”
等检察院进入“调查取证阶段”,李爱发现,“调查对象抵触情绪很大。很多人不愿意配合。”
有时,电蚯蚓的人见到他们,拎着设备就往山上走,根据公益诉讼办案规则他们也没办法采取强制措施。“毕竟他们也是受人指使。”李爱说,有时他们去寻找加工点的收购商,收购商常避而不见,见了还会挨骂,有的甚至连夜将场子搬到其他地方去。
经过两个月复杂的调查取证,威宁县检察院对电击、收购、加工蚯蚓已立案民事公益诉讼案件6件。但在法律适用、生态环境损害量化上,李爱担心,无法与法官达成统一意见。此前,全国检察机关并没有提起蚯蚓保护方面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先例。
2020年,有环保组织对广东省中山市3家电蚯蚓机生产企业提起公益诉讼。广东省珠海市中级法院一审判决认为,蚯蚓属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的野生动物,人类对其进行经济利用的手段必须在合理范围之内。荣者光电等三家公司出售电蚯蚓机,使购买者以电击的方式猎捕蚯蚓,不利于蚯蚓和土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这个被媒体称为“电蚯蚓机第一案”的公益诉讼案件最终打到了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而高院驳回3家企业的上诉,并维持了一审判决。
除了没有检察机关提起诉讼的先例外,李爱的另一个担忧是,由于地龙涉及到中药产业,会不会对司法机关推动蚯蚓保护产生影响。但他还是希望,“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的时候,要在利用与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一种恶性的循环”
孙振钧担忧的,是蚯蚓的减少给土地带来的影响。
“如果大家都这么弄的话,跟农田的质量就有关系了。农田都没有蚯蚓了,没有好的土地怎么能生产粮食出来?”孙振钧说,其次涉及到生物多样性的问题。“不仅对这个蚯蚓有影响,对其他的土壤生物,土壤线虫、土壤螨类,还有蜘蛛等。”
“实际上蚯蚓在生态系统里面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位长期从事自然环保保护的专家告诉记者,“(电蚯蚓)对生态系统也是有破坏的。虽然它们不是受保护的物种,不是珍贵濒危物种,但是这是一个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问题。”
此前,不少媒体在报道电蚯蚓现象时,将这种行为描述为“灭绝式捕杀”。
“捕杀地龙,是不是灭绝式的,这个需要进一步探讨。”上述自然保护专家表示,在他看来,蚯蚓繁殖力极强,生存范围又广,“它不像大熊猫数量是有限的”。“现在还谈不上是‘灭绝式捕杀’,农药、化肥(对蚯蚓)造成的伤害可能在地域范围上会更广一些。”
但在这位专家看来,这种(捕杀)是存在问题的。
“土壤出了问题,是整个我们的土地利用方式出了问题。电蚯蚓只是其中问题之一,冰山一角。”那位长期从事自然环境保护的专家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蚯蚓也就是受害者。
孙振钧也认为,蚯蚓的减少是事实,而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大量使用,土壤面临的污染不断地加剧,使得野生蚯蚓种群降低;其次是中药对地龙的需求越来越大;再者是地龙仪的出现,使蚯蚓的种群更少了。
“现在是一种恶性的循环。”孙振钧说。
“我们农业专家早就提倡要休耕,要轮作。”该专家说,“我们对土壤是掠夺式的利用。其实不只是说电蚯蚓这一块儿,更可怕的是除草剂,使土壤板结。”
而使用野生蚯蚓,会带来另一个问题:中药中部分地龙重金属超标。
根据各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通告,多年来,在药品抽检中,常出现“地龙”抽检不合格的情况,其中不合格项目包括“重金属”。
四川食药监局在2018年的抽检中发现,四川涪丰药业有限公司销往威远县界牌镇卫生院的地龙“杂质、酸不溶性灰分、总灰分、重金属”不合格。2015年,亳州市国苑中药材饮片有限公司销往阳谷县张秋中心卫生院的一批地龙被检测发现“不符合规定”,不符合项目也包括重金属。
“实际上各部门都有保护生活多样性责任和义务,但我们往往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保护主管部门的事,这是片面的。”那位自然保护专家认为,“利用部门要主动承担起可持续利用和保护资源的责任。中药部门如果不提前考虑,就是把中药自己的路堵死了。”
万泉也听到了一些关于“禁止电捕蚯蚓”的风声,但是在许多地方,“大家偷着做的还是挺多的”。
2021年,万泉在威宁待了一个月,将加工点交给自己的哥哥,自己去了开在江苏徐州的蚯蚓加工点。今年下半年,万泉打算去陕西,“因为陕西是去年刚加入的新货源地”。万泉的哥哥则在威宁,继续回收蚯蚓,加工晾晒成干。
他也在做另一手打算:明年准备开蚯蚓养殖场。“如果哪一天国家只要说,蚯蚓都不要再电了,我立马就收手。”万泉说,“你不能电,你得想后路啊,因为它本来就是个紧俏产品。”
(文中刘玉莲、万泉、陆放均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