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笑傲江湖未删减版(1993年,47岁的狄龙拍了一部武侠经典,却因为内容删减而被埋没)
新笑傲江湖未删减版文章列表:
- 1、1993年,47岁的狄龙拍了一部武侠经典,却因为内容删减而被埋没
- 2、相比风情,我更爱她的狂
- 3、林心如霍建华都是最佳前任!分手后还和前任当朋友,合作拍摄新戏
- 4、古装剧顺产,有何法宝?
- 5、中国游戏风靡韩国……什么,还是在20年前?
1993年,47岁的狄龙拍了一部武侠经典,却因为内容删减而被埋没
90年代初,武侠题材开始在香港影坛风靡。1992年,《新龙门客栈》、《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的出现,更是将这股“武侠浪潮”推向了高峰。
1993年,大批的港片导演,将目光焦点放在了武侠片的拍摄之上。这一年,香港影坛的全才导演陈勋奇,也找来了“武侠专业户”狄龙,合作拍摄了一部武侠电影作品。它就是93版《边城浪子》。
这部《边城浪子》的制作精良,但因为上映时原片内容的过度删减,导致了影片的票房受挫。最终,该片只上映了7天便被下架,仅拿到了150多万港币的成绩,埋没在了惨烈的票房硝烟之下。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聊聊这部《边城浪子》,看看片中那些被删减的桥段,以及这些桥段被删减的原因。
本是一部武侠经典,却毁于删减
《边城浪子》的故事,改编自古龙的同名武侠小说,讲述了“神刀门门主”白天羽惨死之后,他的养子“傅红雪”、私生子“叶开”,前往关东为其报仇的故事。
为了出色地还原故事背景,陈勋奇带领剧组,前往内蒙古进行取景拍摄。片中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马群驰骋的壮观场面,也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
除了辽阔的草原风光,在这部《边城浪子》里,出色的服、化、道设计,演员们的精彩演绎,酣畅淋漓的动作打斗,都为影片增加了不少亮点。然而,上映时故事剧情的删减,却让影片的票房成绩,遭受了重大的打击。
《边城浪子》拍摄完成之后,导演剪辑的原版是140多分钟。但是在院线上映时,为了照顾观众们的观影体验,《边城浪子》被剪成了89分钟,原片中傅红雪与沈三娘的感情戏被删减,而翠浓的戏份,则全部被删掉。
感情戏的删减,也导致了剧情上的一些混乱。比如叶开赶到“相聚楼”时,一开始胸口别了一朵枯萎的花,而第二天却莫名其妙变成了翠浓的金钗。
影片最后,叶开把金钗送给傅红雪,并让他好好保管,别再乱丢,傅红雪会心一笑。因为之前翠浓的所有戏份都被删掉了,所以这段剧情的出现,让观众十分突兀。
最有意思的是,翠浓的戏份都已经被删掉了,但影片最后的字幕里,还是出现了翠浓的名字。
不光是翠浓,沈三娘戏份的删减,也给故事造成了不少BUG。
比如,沈三娘本来和马空群在一起,但为什么突然又去帮傅红雪、叶开。而傅红雪、叶开决斗时,沈三娘前去阻止,最后为何死在傅红雪怀中。这些剧情BUG的出现,都让观众一头雾水。
“大部分观众买票去看武侠片,都是冲着打斗场景去的”。可能正是因为抱着这样的想法,《边城浪子》在发行时,发行商对片中的感情戏进行了大量删减,但精彩的打斗桥段,却都进行了保留。
不管是片头的雪地打斗,还是之后傅红雪与金背驼龙、飞天蜘蛛的小镇对决。这些动作戏虽然精彩,但删减之后的剧情衔接问题,也让一些打戏的出现,显得十分突兀。
比如,金背驼龙与傅红雪的小镇打斗。没有任何原因,没有任何铺垫,二人突然就打了起来。
1993年的港片市场之上,武侠片迎来了创作大爆发。《东成西就》、《太极张三丰》、《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白发魔女传》、《新仙鹤神针》、《新流星蝴蝶剑》等作品层出不穷。
《边城浪子》的打戏设计虽然出色,但剧情衔接上的问题,却让它在票房大战中失利,最终只上映了7天,票房仅150多万港币。
虽然因为内容的过度删减,导致影片被票房洪流淹没,但陈勋奇并没有放弃对这部《边城浪子》的抢救。
从《边城浪子》到《仁者无敌》,开启“一片双剪”的先河
《边城浪子》因为内容删减遭遇票房失利,但陈勋奇导演却并不甘心自己的作品就此埋没。
1995年,陈勋奇导演将《边城浪子》里的删减镜头,进行重新排序。通过补拍的手段,扩充素材。利用这些“删减片段”和“补拍片段”,剪辑了电影《仁者无敌》,也叫《边城浪子之仁者无敌》。
在这部《仁者无敌》里,翠浓与傅红雪的感情戏,被作为了故事主线。在《边城浪子》中出现的剧情BUG,在这部《仁者无敌》里也都得到了解释。
“翠浓的金钗为何会别在叶开的胸前,沈三娘与傅红雪之间到底有什么情感瓜葛?”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这部《仁者无敌》里,陈勋奇导演都给予了回答。
为了给观众带来新鲜感,陈勋奇导演还在这部《仁者无敌》里,补拍了一个新的故事结局。
在《边城浪子》里,马空群查出了叛徒,还得到了金甲胄、鬼隐衣,成为了大BOSS,最终被傅红雪、叶开联手干掉。
而在《仁者无敌》里,丁白云才是最终的大BOSS,傅红雪杀了马空群,以为大仇得报,离开了关东。而叶开则查到了丁白云的住处,并在最终手刃仇敌。
在《仁者无敌》里,傅红雪骑马冲进万马堂,干掉马空群的桥段,沿用的还是《边城浪子》里的老镜头。
而叶开与丁白云的大战,显然是补拍的新镜头。可能是因为补拍时,没找来狄龙,所以这个傅红雪、叶开的“双雄故事”,到最后变成了叶开单挑BOSS的剧情。
1994年,随着内地电影市场引进制度的全面开放。1995年,陈勋奇导演将剪辑之后的《仁者无敌》推向了内地电影市场。
90年代的内地电影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电影的票房数据也极少对外公开。所以,当年这部《仁者无敌》在内地表现如何,我们也不得而知。
不过,想来这部《仁者无敌》,在内地的票房应该也不会太好。毕竟,90年代中期,正是“盗版碟片”泛滥的年代。
值得一提的是,陈勋奇除了是一名导演,还是一名电影配乐师。王家卫的《东邪西毒》、《重庆森林》、《堕落天使》里,电影的原声配乐,都是由陈勋奇完成的。
而巧的是,王家卫的《东邪西毒》,也和陈勋奇的《边城浪子》一样,玩儿了一把“一片双剪”的操作。先是在1994年上映了一版,2009年又搞了一个“终极版”。
之后的《一代宗师》里,王家卫再次搞出了“一片双剪”的操作,先是在2013年推出了一版。之后在2015年,根据删减镜头,重新剪了一个重置版。
不知道“墨镜王”的这番“一片双剪”操作,是不是跟老朋友陈勋奇学的。
1993年,“倒霉的狄龙”与被埋没的“武侠经典们”
1993年的狄龙,运气似乎显得格外差。
早年的邵氏武侠大银幕上,狄龙在《天涯明月刀》、《三少爷的剑》、《明月刀雪夜歼仇》中出演的“傅红雪”形象,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爱。
“傅红雪”这个角色对于狄龙,就如同“陈家驹”之于成龙,“黄飞鸿”之于李连杰一样经典。
1993年,47岁的狄龙,在陈勋奇导演的劝说之下,再度穿上黑袍、拿起短刀,踏上了江湖路。
虽然没有了年轻时的容颜,但经历了多次的银幕塑造,狄龙对于“傅红雪”这个角色的气质刻画,依然是到了收放自如的地步。无需台词、无需动作,单是一个眼神,就能让人感受到“傅红雪”的冷峻气质。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演技到位、打斗精彩的作品,却因为删减过度,遭遇了票房滑铁卢。更可怕的是,1993年《边城浪子》的票房受挫,对于狄龙仅仅只是开始。
除了《边城浪子》,狄龙在1993年还先后与洪金宝合作了《一刀倾城》,与杜琪峰合作了《赤脚小子》。
然而,在1993年的票房市场之上。《一刀倾城》只上映了9天,票房仅仅190多万港币。《赤脚小子》则只上映了12天,票房仅390多万港币。
80年代中期,随着武侠片市场的衰落,狄龙被邵氏辞退,陷入事业低谷。90年代初,武侠片市场的复苏,也让越来越多的导演,将目光聚焦在了这位“老牌武侠演员”身上。
1993年,狄龙接连出演了三部武侠作品,这三部作品的质量一部比一部硬,票房却一部比一部惨。1993年的港片银幕,成为了狄龙最后的电影高产时刻。然而,这一年的票房三连败,也让他对电影市场心灰意冷。
1994年,狄龙与成龙合作了《醉拳2》后,便选择淡出了港片银幕。
随着岁月的洗礼、时光的流逝,当年票房成绩惨淡的《一刀倾城》、《赤脚小子》,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影迷的认可。
而陈勋奇、狄龙合作的《边城浪子》,也因为两部作品的剧情互补,获得了越来越多观众的好评。
相比风情,我更爱她的狂
前几天史诗级话剧《如梦之梦》官宣,悲喜参半。
悲是,主创大换血——
赖声川将版权转卖不再执导,胡歌、金士杰、谭卓等主演,或合约到期或档期不合也不再出演。
如此“面目全非”,很多粉丝不禁担心,经典能否延续。
但......
喜的是,许晴续约了!
要知道,她饰演的顾香兰,称得上是整部戏的灵魂人物。
尽管同一角色,由不同演员出演各个年龄段,但要说最难忘、最出圈的,非许晴莫属。
剧中,她饰演的顾香兰是头牌名妓。
她因爱情嫁给地位悬殊的伯爵,后历经一番风光和落魄,终看透人间冷暖,开始勇敢的抵抗命运。
诠释这样一个丰满的角色,许晴举手投足间、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里,演技满满,全是韵味。
有风骚,有深情,有脆弱,也有反叛。
以至于现场观众都这样狠夸——
就这么站着,从头到脚无处不散发着魅力。
“晴”香兰,你又把窝的魂给勾走了。
不瞒你说,包括厂长在内,当初也是被她的一组剧照给勾进的舞台剧圈。
写到这,不知你有没有同感,一直以来,外界对许晴的实力真真的严重低估。
尤其近些年,提到她,往往是童颜,美腿,和性感臀线。
好比《老炮儿》和《邪不压正》,许晴的存在更被不少网友定义为“性幻想”的对象。
却完全忽视了,许晴也已经出道31年之久。
其实,从《笑傲江湖》到《来来往往》,再到《老中医》,她戏路很广,能演绿茶,也能演圣姑,可隐忍内敛,也可精明算计。
光说不练假把式。
借此机会,厂长就带你回顾一部她的早期作品——《狂》。
“狂”,一个字简单粗暴,却涵盖了整个故事以及许晴所饰演的角色。
尽管这只是她出演的第二部影片,当时不过二十岁上下,但她却合作大师级导演凌子风(《骆驼祥子》、《边城》),勇敢挑战出演少妇。
片中,她红杏出墙,被网友称作“现代版潘金莲”。
只是,许晴骚而不色,更灵动些。
这与她的年龄,和青涩的演技不无关系。
影片里的她,没有现在的棱角,脸上胶原蛋白满满,散发出一种青春水嫩,风韵绰约的熟女气息。
额外补充一点,本片在拍摄完毕后,曾被封杀12年之久,后来经过删减等才再次公映。
至于原因,大致有两个——
一是,在上世纪90年代,女人连露个腿都过分,更不要说许晴直接撩开衣襟,喂奶的镜头。
二是,故事太黑。
偷情、嫖娼、赌博、复仇、暗杀诸如此类元素到处可见,直指欲望压抑、乡俗恶习、愚昧。
真实不假,却更令人窒息。
让时间倒回至辛亥革命前后——
郑幺姑,出身贫苦,长于乡下的普通人家。
那时的姑娘家生身幸福全掌握在父母手中,找个合适的人嫁了,这辈子也就结束了。
然而......女主并不这么想。
她心气很高,不想去县城给人做妾。
但想归想,自己终究是做不了主的。
在父母的安排下,郑幺姑还是被许配给了从未谋面的,城郊天回镇兴顺号店铺的老板蔡兴顺。
虽是正妻,但此人憨憨的,脑子不太灵光。
不过,让郑幺姑感到满意的是,蔡兴顺家中无父无母,等于她嫁过去直接荣升老板娘。
婚礼由蔡兴顺的表哥罗德生全权操办。
他身材魁梧,行事果断,是个顶事的人。
在他的操持下,婚礼热热闹闹的进行,顺利落幕。
婚后的日子,平淡且乏味。
用郑幺姑的话说,丈夫除了给她带来一个胖娃娃,别的什么都没有。
结婚两年,两人说了总共不到十句完整的话。
此外,郑幺姑除了要照顾爷俩,还得兼顾店铺的买卖,忙得上气不接下气。
期间,还有不少觊觎她美貌的臭男人,变着法子想占她的便宜。
对此,懦弱胆小的蔡兴顺从未出面制止,保护过她,倒是表哥罗德生每回看到,前来相助。
一次,她感谢。
两次、三次......她渐渐对罗德生产生不一般的情愫。
有次,她和罗德生在院里说话。
她故意当着他面解开衣襟喂奶,谁知,罗德生瞥见后,即使内心荡起涟漪,却并没有见色起意,只礼貌的回避了下。
这让郑幺姑难掩失落。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罗德生去外地出差,郑幺姑日思夜盼。
好不容易盼回来,竟发现他身后跟着一个女人。
她名叫刘三金,青楼出身,现如今被罗德生包养。
风流却多情。
尽管罗德生明白告诉她,自己不打算结婚,跟她只是玩玩,但她早已芳心暗许,等待她爱上自己。
可惜,她错付了。
刘金三是个识时务的人。
眼看没有结果,便决定另谋出路,离开此地。
走之前,她还不忘在罗德生和郑幺姑两边点拨,戳破他们之间的那层窗户纸。
之后,罗德生接着一次醉酒,深情告白。
就这样,两情相悦的两人愈发亲近,罗德生像往常一样,在生意杂事上照顾她;郑幺姑则在他生病时,嘘寒问暖。
渐渐地,两人睡到一个屋,又从一个屋到一张床。
看到这,或许你会疑问,难道蔡兴顺就没发觉嘛?
只能说,他太愚钝了。
他看到妻子与表哥举止亲密,心里难受,却仍不忍责怪表哥,因为罗德生对他的照顾真的没得说。
在他眼中,罗德生是个很好的大哥。
好家伙,照这情形,怕是要三人同行,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啊。
不不不。
郑幺姑的受难史才刚刚开始......
可以说,了解那个时代背景后,你便会发现,导演描摹出一幅女性生存浮世绘。
是的,跟随郑幺姑的视角,我们能全方位看到旧社会的混乱和糜烂。
比如女性被物化。
无论是郑幺姑还是刘三金,甭管她是不是出身干净,皆被周围的男人当作随时可轻贱的对象。
心里痒痒了,就搂过来亲一口,摸一下,压根没什么道德可言。
比如封闭下的极端落后。
民众以讹传讹,认为西药是害人的毒药,孩子被洋人摸一下就没命,信洋教更是祖宗难容大逆不道。
再比如人人都有黑暗面。
别看罗德生对表弟有情有义,对兄弟照顾有加,实则阴险起来也是一把好手。
他设赌局,利用刘三金勾引,骗大粮户天成输得倾家荡产。
谁知,这直接导致接下来一系列的惨剧——
天成出于报复心,暗地里举报罗德生带头烧教堂,使得他被全城缉捕。
大难临头各自飞,罗德生丢下郑幺姑独自出逃,再没有踪影。
郑幺姑一家还受他牵连。
蔡兴顺遭到毒打,被关进大牢,郑幺姑也被打成重伤,差点毁容。
店铺被一抢而空,贴上封条,她只能带着襁褓中的婴孩,落魄回到娘家避难。
做到这一步,天成仍不罢休。
为了引罗德生现身,还找到郑幺姑,假心假意献殷勤。
讲真,全片从头看到尾,除蔡兴顺让人感到可怜外,没一个善茬。
直接应对片名的“狂”字。
疯狂的时代,扭曲的人,共同催生出一些系列丧失人伦、天理不容的丑恶事物,演绎着灰暗时代的荒唐乱象。
这之中,许晴饰演的郑幺姑,宛如一朵恶之花,以“狂”治“狂”。
她不信邪,大胆让洋人摸孩子;她利用美貌,将心怀诡计的天成按在脚底下摩擦,最后被明媒正娶。
你可以说她水性杨花,但不能否认她的有情有义。
因为结婚的条件是,放过蔡兴顺和罗德生,此外,她要做一个自由不受拘束的女人。
写到最后,厂长对郑幺姑有钦佩,也有不认同,是又爱又恨。
但撇开别的不说,打从心底里喜欢她的“狂”。
毕竟——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难免会像她这般,为命运所困,遭感情捉弄,几经波折;
可又有几人能做到她这样?
在命运的夹击下,始终保有对生命的热情,对命运的抗争,对自由的争取呢?
林心如霍建华都是最佳前任!分手后还和前任当朋友,合作拍摄新戏
分手后,还能不能当朋友?
这点林心如、霍建华夫妇很有发言权。
95年林心如和林志颖因拍摄电视剧《校园敢死队》相识相恋,两年后因为性格不合,加上彼此工作都很忙,经常碰不到面,于是这场青涩的恋情就此划下句号。
20多年后的现在,他俩罕见同框出席同一活动,记者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一个机会,逮着他俩那段过去不放,采访变成了大型前任访问现场,他俩脾气也很好,对于记者的提问,非常真诚友好的进行回应,场面不仅不尴尬,反而异常欢快。
被问到会不会介意被冠上“林心如前男友”的标签,林志颖的回答是当然不会,因为她一样被冠上了“林志颖前女友”的标签,大家彼此彼此。
毕竟他们都曾是红遍大江南北的男神女神,名气、颜值相当。
因为是和平分手,没有什么恩怨情仇,加上事情已经过去了那么久,在那之后,他们也有过其他恋情,所以再见时并不会感到尴尬,现在他们两家人还经常来往,两家小孩也有接触,所以尴尬的情况并不会发生,但他们怕的是记者会问一些让他们很尴尬的问题。
据林心如透露,他们两家人之所以走得这么近,还是因为霍建华。
众所周知林志颖是一名赛车手,霍建华就曾因为一些车子的事情,让林心如帮他联系林志颖,之后他们两人也加了联系方式,甚至成了很好的朋友。
林心如都感慨,霍建华给他发的信息比给自己发的还多,他们每天都要互相道早安,吃了什么东西也会互传给对方,和老婆的前任处得这么好,这个哪个圈子里,都算是很罕见的。
从林志颖的社交平台上也能看到,他和霍建华经常在一起聚会,还去看过演唱会,平时联系很紧密。
就连林志颖妈妈70大寿,霍建华都受邀参加,他们两家人的关系已经好到这种程度了吗。
林心如和林志颖的老婆陈若仪也是朋友,同样一起去看过演唱会,录制节目时,说到前任的话题,陈若仪也大方提起林心如,林志颖也找过林心如帮忙处理化妆团队的事情。
林心如、林志颖出席活动的这天,陈若仪也有来探班,她还在社交平台上晒了和林心如、林志颖、侯佩岑4人的合影,保养有方的他们,40多岁了看上去还是很年轻,就连最小的陈若仪都已经38岁了。
在采访现场,两人还被问到了会不会旧情复燃的话题,8G冲浪的侯佩岑也跟着起哄“所以你们两个人的电话还是跟20年前一样吗”?看来大家最近都没少吃瓜。
但旧情复燃这件事是不可能的,毕竟都过去20多年了,双方早已放下,并且都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
这也不是他们两人分手后首度同框,很多年前林心如曾代班主持《康熙来了》,林志颖就作为嘉宾参与录制,蔡康永也紧抓着两人的过去不放。
但他们态度都很大方,还公开谈及分手原因,林心如也透露,分手后是她主动打电话给林志颖问好,所以两人这么多年一直维持着朋友的关系。
霍建华之所以这么放心林心如和林志颖,除了信任之外,还是就是他同样跟前任处成了朋友,分手后也联系并且合作过。
陈乔恩是霍建华结婚前,唯一公开承认过的女友,他们在03年因拍摄《千金百分百》相识相恋,但戏拍完两人就分手了,因为性格不合,加上事业正处于冲刺阶段,还有公司的阻拦,让这段恋情走到了尽头。
分手后,霍建华也曾主动联系过陈乔恩,而且分开十年后,他们又合作主演了于正版《新笑傲江湖》。
事先于正并不知道他们是前任关系,还担心他们会辞演,但他们都很大方的接受了此次合作,只要求删减吻戏戏份,霍建华、陈乔恩的再次合作也在网上引起热议,这版东方不败和令狐冲,也再次成为经典,两人在戏里太般配了。
因为此次合作,网上还疯传他俩旧情复燃的消息,他们还挽手一起参加节目,一起同台领奖,大方合影,正主都发糖了,这CP谁能不嗑。
后面霍建华也在采访中回忆起,两人多年后再次见面的场景,进组后他主动跟陈乔恩搭话,问她近况好吗,第一场戏他们就已经打破尴尬,能够跟对方开玩笑了,之后两人也恢复成了朋友关系,仅此而已。
现在霍建华已经结婚有了孩子,陈乔恩也和男友艾伦感情稳定发展,也期待能够听到他们的好消息。
虽然霍建华和林心如婚后口碑下滑严重,但不得不说,他们的三观还是蛮搭的,都能称得上是“最佳前任代表”,分开后没有说过前任一句坏话,还能处得这么好,这在娱乐圈中真的很难得了。
现在林心如转型当制片人,事业做得风生水起,霍建华则以家庭为主,很少再露面拍戏了,这点挺让人遗憾的,希望还有机会看到他的新作!
古装剧顺产,有何法宝?
今年播出的古装剧在时间轴上有三处高地:一是开年档,二是暑期档,三是年末档。每个档期都有几部成色不错的代表作,Q1的电视端出现了引发全民观剧潮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Q3的网络端有因口碑或营销而出圈的《长安十二时辰》《陈情令》。
在经历百日献礼剧热潮后,视频网站终于在近期一口气放送了四部古装剧《鹤唳华亭》《从前有座灵剑山》《明月照我心》《恋恋江湖》,再次点燃了古装剧的希望之火。
年终节点将至,今年古装剧目前的整体表现优于去年,这是限古令监管下提质的表现。创作者们逐渐摸出了一些门道,不再像以往那样莫名地“谈古色变”。
虽然古装剧“敏感”的底色仍未褪去,但影视从业者们还是决定冒险奋力一搏。前段时间优爱腾公布了2020年的重点片单,古装剧不再销声匿迹。其中在腾讯公布的37部剧集中,古装剧有12部,占了三分之一。
尽管有些是积压剧,但也不乏近期开机的《有翡》《青簪行》等头部古装剧。似乎预示着古装剧即将回暖,甚至表露出“卷土重来”的迹象。
不过存货虽多,可不到最后播出那刻,一切都会有变数。所以,只有找到“保护伞”能顺利播出的古装剧,才算尘埃落定,也更具有参考价值。
笔者试图以近期播出的几部古装剧为例,从人物、题材、剧情、制作等方面探寻剧集得以播出的规律。
历数古装剧顽疾
11月12日,秋交会公布了《中国电视剧风向标报告2019》。提及今年1月-9月,古装剧备案数量骤降,与去年同比减少过半。其中古代传奇题材备案13部、古代传记题材备案5部、古代神话题材备案3部、古代武打题材备案2部,古代宫廷题材备案为0部。
诸多数据表明限古令的余温依然灼热。相比其他操作起来保险系数高的主流题材,古装剧仍旧是个“烫手山芋”。政策红线对宫斗剧步步紧逼,被戴上古装帽子的其他细分题材的日子也不太好过。
但限古令并非无来由地空降,而是面对影视行业乱象不得不挥出的一记重拳。说到底,还是与多年来古装剧暴露的顽疾有关。
一是通过宫斗戏过度渲染在男权社会统治下被物化的女性,其三观被扭曲,宫斗剧变成了传授职场厚黑学的课堂,与主流价值观相违背。
宫斗剧巅峰之作《甄嬛传》揭秘后宫轶事,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女人之间的心机较量,俨然一部女性职场生存记。该剧虽缔造了万人空巷的奇迹,横扫多项权威大奖,掀起卫视与地面频道轮番播出的收视狂潮。可到了续作《芈月传》,观众似乎对换汤不换药的宫斗戏码产生了“抗体”,剧集反响不及预期。
二是历史正剧、传奇剧为了增加戏剧张力,采用一定的艺术手法进行加工,最后舍本逐末地戏说历史、篡改历史人物,引来历史粉集体抗议,招来相关部门重点监督。
由张若昀主演的《霍去病》因片花透露的剧情和历史有很大出入,遭到历史粉抵制。尽管针对质疑,片方发表了澄清事实的微博,但依旧难平众怒,该剧杀青3年至今未播。
《秦时明月丽人心》和《巴清传》则是把统一六国的霸气秦始皇变成了沉迷爱情的霸道总裁。而经历了多次定档撤档改档、命运多舛的《天下长安》,更是多次删减修改了多处剧情,但仍未达标。
三是为一味迎合女性受众的喜好,在古装外壳下注入玛丽苏元素,催生出一系列狂开金手指的大女主剧。
《倾世皇妃》弱化权谋部分,把重点放在落魄女主角与两个朝堂美男之间的爱恨纠葛。讲述从奴婢逆袭为女皇、笑傲深宫食物链顶端的《武媚娘传奇》,女主角把男人玩弄于股掌之中,变成自己实现阶层跃升的工具。
四是误把架空等同于悬浮,用天马行空的叙事手法强行搭建一个看上去正能量的故事,但实则空洞乏味。尤其体现在内核是打怪升级的男性向爽剧。
从人设到剧情主线完全背离原著的魔改剧《莽荒纪》,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特效制作上。虽然视效升级了,但忽略了故事逻辑、犯了IP影视化改编的大忌,最后扑街。
古装剧雷区多,可就算创作者主动避雷,也未必能顺利过闸。从前期的剧本创作、备案、筹备,到中后期的拍摄、制作、宣发、审查,只要产业链的中间一环稍有差池,也许心血就会付诸东流。但一些人依旧愿意为了诱人的蛋糕,顶着风险摸索前行。
降低播出风险的“保护伞”
古装剧变敏感题材,为了让其“顺产”,创作者们绞尽脑汁趋利避害。无论男性向还是女性向,今年下半年播出的古装剧都不约而同打出了以国风、中华美德、礼仪文化、正能量等为关键词的几张安全牌。这与中华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为艺术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紧密相关。
可以说,新型古装剧找到了与邈远中华文化的接驳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该类剧的播出风险。具象化体现在剧集的人物、题材、剧情和制作四大方面。
首先,人物是映射古代多种思想流派的棱镜,用借古喻今的手法传递中华传统美德、揭露人性阴暗面,具有强烈的现实对照意义。
《鹤唳华亭》里太子萧定权的喻体是鹤,其谦谦君子外表下隐藏着杀伐决断的一面,暗合了鹤看似纤弱、内心刚强的猛禽特质。萧定权的言谈举止,在意境化处理方式的演绎下,流露出其脑内根深蒂固的儒家孝仁思想。
而出自儒学经典著作《礼记·中庸》里的一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成为人物的行事准则。
《鹤唳华亭》里以权谋为根基蔓延开的错综复杂的人物群像,宛如一本古代人物图谱。铁面谏言的卢尚书是“大儒”,善于诡辩的李柏舟是“谗臣”,背负家族枷锁的顾逢恩是“贵族”。主配角皆为血肉之躯,散发人性温度。
同样,《长安十二时辰》给张小敬赋予了东方“游侠”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设;《九州缥缈录》为姬野套上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雄心壮志设定。
其次,题材选择上不碰宫斗、去虚务实,转向更为落地的大仁大义的权谋或贴合时代性的正能量武侠。
《长安十二时辰》的内核是反恐与权谋、外壳是古装,原本由诸多人物编织的盘根错节的密网在倒计时器的限定下,变得更紧张烧脑。全剧设置了多道关卡,给观众带来抽丝剥茧的“破案”乐趣、锻炼观众的逻辑思辨能力,丰富和提升了古装权谋剧的硬核功能性。
《大宋少年志》为剧中人植入符合新时代年轻人的价值观,探讨家国情怀和个人成长之间的辩证关系,以新武侠的方式书写青春正能量,诠释传承千年的海纳百川的家国情怀。
再次,剧情折射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传递正向价值观,或结合网感走轻喜剧风格。
《鹤唳华亭》里萧定权面圣陈情,“上不愧君父,下不愧小民”。卢尚书教导太子,“靠祖荫的叫爵禄,靠自己的叫功名”。
《陈情令》里在云深不知处拜师听学那场戏,提到姑苏蓝氏“蓝氏崇教,开宗明义,明本,辨问,极言,勤求,此四则,为诸子戒”,以及蓝忘机在藏书阁一边监督魏无羡罚抄经书,一边阅读《易经》……都是中华传统文化借助影视化的传承。
此外,当视频网站越发成为古装剧的主要播出渠道,一些具有网感向的古装剧也应运而生。尤其是出品方和播出平台重叠后能发挥出制播合体的优势,这种自产自销模式在一定程度降低了古装剧的播出风险。
正在热播的《从前有座灵剑山》融入了搞笑、吐槽、撒糖等多种网络元素,用贴近Z世代的年轻化表达方式来叙事。青春化的创作语态让飘渺的仙侠故事找到了现实支撑,使古风与网络无缝接轨。
最后,制作层面复刻古代礼仪、弘扬国风之美。将存在于纸面上枯燥的文字记载变成生动的三维影像,能调动年轻观众学习中华文化的积极性,树立文化自信。
《鹤唳华亭》里关于行礼、点茶、写字、说话,极其考究、各有章法。譬如卢尚书点茶的手法还原了宋朝的点茶:搅动茶膏、渐加击拂、手轻筅中、指绕腕旋,与《大观茶论》中记载的一致。
剧中人物的服饰、发饰、妆容、鞋履,皆为典故与人物性格融合的设计产物,流淌着古代的曼妙审美。
同样打造出电影高级质感的还有描摹了盛唐浮世绘的《长安十二时辰》。精致考究的服化道和能工巧匠搭建的场景,对历史的高度还原复刻,让人仿佛置身盛唐时代。
李必头顶戴的道家芙蓉冠子午簪、屋内摆放的唐三彩、胡人喝的红酒,女子敷铝粉、抹胭脂、画黛眉等妆容,均有史实依托。剧中人见面使用的 “叉手不离方寸”的叉手礼,也蕴含着深厚的唐朝礼仪文化。
《陈情令》里的道具则充满了国风韵味,有些甚至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颇有渊源。蓝忘机的七弦琴忘机、魏无羡的陈情笛,都融入了浓郁的古风元素。
结语
客观来说,影视剧这类艺术作品应该在“健康”这一首要准绳下百花齐放,大众也需要更多元化的文化消费品满足日益丰盈的精神追求。
可是,何为健康?谁又来给其下定义?
在当下带着镣铐跳舞的创作环境下,从业者们唯有做出一定的让步妥协或变通,才能换取相对较多的话语权。这种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智慧放在古装剧上,反倒演变出了一些新兴的细分剧种,同时加重了影视剧承担文化输出的责任。
这四把“保护伞”,不管是片方的营销噱头,还是求生法宝,都赋予了古装剧这一“老”剧种以“新”含义。未来,古装剧又会走向何方?且看且珍惜。
中国游戏风靡韩国……什么,还是在20年前?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
韩国大规模引进中国游戏,玩家蜂拥抢购好评如潮 —— 这可不是业界大佬的未来展望,也不是社交媒体的洋葱新闻,更不是普通玩家的私人YY。
这是一段真实存在的历史,时间就发生在 20 年前。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被引进到韩国的中国游戏又有哪些?韩国玩家喜欢这些游戏么?这对韩国本土游戏业造成了什么影响?
一切的一切,都得从韩国武侠文化的沉积聊起。
谁送金庸来仙乡 —— 韩国武侠文化的源流
早在 1961 年,中国作家尉迟文的《剑海孤鸿》就由韩国小说家、翻译家金光渊译为《情侠志》在报上连载,成为第一部被译介到韩国的中国武侠小说。被国人誉为“武侠泰斗”的卧龙生更成为 6、70 年代最受韩国读者欢迎的武侠作家,同期有许多作品假其名号在街坊贩售。
但真正在韩国掀起武侠热潮的人物,还得属通俗文学大家——金庸。
此前的中国武侠小说在韩国惊鸿一现,旋即蛰伏。直到1986 年,有当时出版业龙头老大之称的고려원出版社将金庸小说引入韩国。随后短短三年光景,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越女剑》就已全部翻译付梓,速度之快令人瞠目。
不过韩国人翻译中国武侠小说有个毛病,那便是爱自个儿瞎改。文章开头提过的韩国第一部武侠翻译小说《情侠志》就已是如此,原作不到 50 页,译者金光渊却大幅注水加戏,在报纸上足足连载了 810 回。金庸被引入韩国的首部武侠小说也同样遭此毒手,不仅书名面目全非,字数更直逼 300 万。要知道,金庸小说里最长的《天龙八部》也才 150 余万字。
这部金庸作品的韩文名是三个简洁有力的朝鲜汉字——《英雄门》。小说分为蒙古风云、英雄归来和逐鹿中原共三卷,合计十八本。金迷们想必已经瞧出端倪了,所谓《英雄门》就是我们常说的“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以及《倚天屠龙记》。
其中,卷二的封面人物为小龙女,卷三的封面人物为男装赵敏,卷一的封面人物则众说纷纭,韩国读者有猜黄药师的,有猜丘处机的,还有猜中老年郭靖的,出版社也不曾出面澄清。
这种擅自三拼一又胡乱取名的行为,当然不可能得到金庸的首肯。实际上,고려원出版社压根就没向金庸或明河社申请过正版授权。不过大家也别急着开骂,毕竟韩国直至 1996 年方才加入国际版权保护协定《伯尔尼公约》,比中国还要晚上四年。不在体系内,当然不用遵守规定,大可随意翻译和印刷,其行为本身固然是钻了空子,但也算不上违法。
1997 年,国际版权公约生效,고려원出版社失去了金庸小说的出版资质。“射雕三部曲”也分别于 2003、2005、2007 年由其他出版社重新翻译印刷,书名亦恢复原样。
据韩国方面的书评,官方授权的新版本在译笔上远不及旧版圆融,文采颇受非议。三部曲的装帧风格也天差地别,压根凑不齐一套,令读者购买欲大跌。业已绝版的《英雄门》尽管有大量删节,原作内容十不存六,却被韩国的老书虫引为经典,卖价日增。
你能看出这是同一套书?
随着《英雄门》等一系列金庸小说的翻译出版,以及大量港台武侠影视剧的引进播出,6、70 年代昙花一现的武侠热潮开始在韩国中兴,在 8、90 年代更是达到了顶峰,这就是为接下来发生的中国武侠游戏进军韩国一事,奠定了文化基础。
玩家可欺之以方 —— 中国武侠游戏的引进
血气方刚的男性青少年历来是武侠小说的主要读者,各国皆然。对于 8、90 年代的男孩来说,他们又找到了新玩具——电子游戏。要是有武侠题材的电子游戏,那岂非好事成双?
此时的韩国尚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电竞和网游强国,游戏研发实力也不甚强劲,中国玩家较为熟悉的韩国单机游戏《西风狂诗区》、《真名法典》都已经是千禧年前后的作品了。而同一时期的中国及港澳台地区,拥有大宇、智冠、昱泉、弘煜、宇峻、汉堂、西山居等众多优秀的游戏公司。在许多人看来,那是中国距离世界游戏研发水平最近的时代。
一般提及被海外引进的国产游戏,大家总是第一时间想到 2001 年的《傲世三国》、2002 年的《秦殇》和《刀剑封魔录》,至于风靡东南亚的各路国产网游和众多手游还要更晚一些。可很少有国内玩家知道,早在九十年代,就有大批中文武侠游戏出口韩国了。
来自台湾的智冠科技是进军韩国市场的急先锋,该公司于 1992 年在韩国设立了分公司,1993 年又获得了金庸小说的游戏改编权。面对韩国的金庸热,他们自然不会熟视无睹。在韩国的武侠游戏之中,金庸小说的改编作品占据了很大一块份额,如:
《笑傲江湖》(韩文版为借力同名电影,译为《东方不败》),1993 年
左为韩版,右为中版
《射雕英雄传》,1993 年
《倚天屠龙记》,1994 年
《神雕侠侣》,1997 年
《新神雕侠侣2》,2001 年
与此同时,众多非金庸题材的中国游戏也借着这股东风,陆续被引入韩国。反倒是被推崇为国产 RPG 巅峰的《仙剑奇侠传》始终未推出韩文版,《轩辕剑》系列也只有二代进入过韩国玩家的视线。总体而论,韩国所引进游戏的水准颇高,其中不乏小众精品,如:
《天外剑圣录》,1992 年
《轩辕剑2》,1994 年
《侠客英雄传3》,1995 年
纵观整个市场,当时最受韩国玩家瞩目的武侠游戏还是《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及《倚天屠龙记》的改编版,一则是金庸原作水平高妙,二则是占了小说《英雄门》先入为主的便宜。黄蓉、小龙女等角色更成为不少韩国玩家的春梦女神。
游戏圈有云:没有被人盗用过的 IP就不算大 IP。当时的韩国虽然未必有 IP 这个概念,但也发生了下面这则发行商移花接木、致使韩国玩家被骗 20 余年的奇闻轶事 ——
河洛工作室于 1996 年推出的《金庸群侠传》是国产游戏中不可多得的经典,游戏将十四部金庸小说的故事串联起来,开放式的游戏流程更开创了武侠沙盒的风气之先。玩家可以周游各地名胜,学习各派武功,结识各路高人,其自由度足以让如今的国产单机游戏汗颜。
这款游戏在韩国由世界 500 强的韩国斗山集团、네스코社和智冠联合发行,推出后风评极佳,至今还有不少韩国玩家在 YouTube 上发布韩文版游戏实况视频。我们先来看看韩文版的截图:
倘若由不识韩语的人胡乱揣测,兴许会猜韩文标题上的“의천도룡기”五个大字分别对应“金庸群侠传”,至于小字“외전”看起来和“의천도룡기”开头俩字笔画相似,意思必是金庸无疑。
那可真是彻底想岔了,标题上的七个字分别是:倚!天!屠!龙!记!外!传!
是的,各位没有看错,《金庸群侠传》在韩国是以《倚天屠龙记外传》的名义发售的。剧情倒是没太大更改,讲的依旧是主角误入 VR 游戏世界,寻找高人留下的十四本天书,最终重返现实的故事。只是主角的默认名称从小虾米变成了李小龙。
如果是只读过《英雄门》的韩国玩家,说不定真会以为这是小说的科幻版番外篇,毕竟张无忌、杨过、郭靖等人都有登场,故事里又有各大派云集。即便是精通中文、普通话 10 级的韩国友人,也有极高的几率被糊弄过去,因为游戏包装上赫然写着五个汉字:
韩国玩家就这么稀里糊涂地玩了 20 年的“假倚天屠龙记”,哪怕后来知道真相的人也很难改过口来,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英雄门》三部曲在韩国的江湖地位。
遗憾的是,2001年《金庸群侠传》的续作《武林群侠传》并未推出韩文版。这当然难不倒勤劳朴实的韩国玩家,他们自发制作了韩化补丁,在游戏发售的第五年推出了第一版。游戏译名也不再张冠李戴,改用音译。前代主角依然被译做李小龙,以符合韩国玩家的习惯。
2015 年《武林群侠传》又推出了 3D 复刻版《侠客风云传》。如果你打开《武林群侠传》的Naver Cafe(姑且可以理解为韩国的贴吧),还能看到韩国玩家跪求 Steam 版韩化补丁的帖子。尽管 Steamspy 没有统计韩国玩家占了多少销量,但 Steam 游戏评论里足足有 1/10 是韩国玩家发布的,其中好评居多,差评主要集中在游戏 BUG 和英语翻译质量上,因为没有韩语而怒打差评的,倒是没怎么见着。
不识传奇是传奇 —— 韩国武侠热潮的余波
进入网游时代后,韩国游戏市场大洗牌。占据主流的,一类是《星际争霸》、《英雄联盟》、《守望先锋》等西方游戏,另一类是《天堂》、《永恒之塔》、《仙境传说》等西洋奇幻背景的韩国自研网游。来自中国的单机武侠游戏早已不复当年之勇,集体失去了踪影。
然而,武侠文化的根并未在韩国断绝。1997 年推出的《英雄门》同名 MMORPG (或者说图形 MUD),正是韩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武侠题材网络游戏。更为重要的是,这款游戏在西方奇幻题材所统御的韩国游戏业土壤,埋下了一颗武侠的种子。
时至今日,《英雄门》仍在运营,在网游圈算得上老前辈。在其之后,韩国网游厂商也陆续推出了《千年》、《热血江湖》、《剑灵》等为数不少的武侠风网游佳作。这和中国武侠小说、影视剧和电子游戏在韩国的传播,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些韩式武侠游戏的开发团队里,兴许也有人玩过当年那些中国武侠游戏吧。
在韩式武侠游戏里,有款不得不提的作品。那就是 1998 年由액토즈소프트社运营的《米尔的传说》。作为最早的武侠网游之一,游戏设定同时融合了古典武侠和洪荒幻想。游戏里的三大职业各分为阴阳两系,形成六种不同风格,不同职业还能相互学习技能,在当时算得上创新。游戏名称里的所谓“米尔”,是游戏里虚构的大陆名称。
可惜的是,其游戏画面与竞品相比实在太过朴素,这是《米尔的传说》的游戏画面:
这是同年网游《天堂》的游戏画面,看起来要比前者足足高出一个世代:
落伍的画面并没有带来满屏的游戏性。在当年,《米尔的传说》的运营状况并不算好,据说只在韩国京畿道部分区市受欢迎,如今互联网上甚至都找不到多少资料,只能从少数玩家的回忆文章中找到只言片语。《天堂》则就此开启了近二十年的韩国本土网游霸主之路。
到了 2000 年,액토즈소프트社卷土重来,他们一方面更新了《米尔的传说》资料片,另一方面则找了一家新成立的公司负责开发《米尔的传说2》。该研发团队由《米尔的传说》原班人马构成,从公司注册到续作封测,只隔了短短六个月时间。
很难说有多少人看好这款新作的前途。毕竟前作已经少人问津。实际上,《米尔的传说2》就连继承性都显得不足,在背景、职业、玩法、界面设计上都和前作颇有差异。冲着《米尔的传说》名头而来的老玩家会不会买账,本身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所幸 2001 年正是中国公司疯狂引进韩国网游的年头。《米尔的传说2》也被一家上海游戏公司引进了,咱们中国人当然不会用《米尔的传说2》(Legend of Mir 2)这个奇怪的名字 —— 米尔听着就不够武侠,没玩过一代直接出二代也很怪异,统统去掉。
他们给游戏起了个好记的中文名——《传奇》。
关注”游戏研究社“公众号后发送以下关键词,可看到更多好玩又专业的内容:
神考据 | 街机 | 任天堂 | 社长说 | FC | 红白机 | 长鼻君 | 黄油 | 魔兽 | VR | 守望先锋 | 精灵宝可梦 | 阴阳师 | 行业 | 盘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