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安GeChe手游下载站

农村信用合作社网上银行(金融服务零距离——东营农商银行开启暖冬行动线上直播)新闻

栏目

农村信用合作社网上银行(金融服务零距离——东营农商银行开启暖冬行动线上直播)

网络整理 2023-01-17 12:35:48

农村信用合作社网上银行文章列表:

农村信用合作社网上银行(金融服务零距离——东营农商银行开启暖冬行动线上直播)

金融服务零距离——东营农商银行开启暖冬行动线上直播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陈姿羽 通讯员 张亚启 李著韧 东营报道

为不断提高供热缴费服务质量,进一步方便广大居民缴纳取暖费,11月4日晚7点,东营农商银行开启抖音直播,为客户讲解取暖费线上缴纳相关事项,并对手机银行线上产品及操作进行简单介绍。

华灯初上,营业厅内已静谧无声,而线上“东营农商银行抖音直播间”却热闹非凡。来自该行的两位主播为观众现场演示取暖费缴纳的多种渠道和方式,还对支付过程中的绑卡、手机银行转账等金融知识进行了现场解答,并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观众介绍了多种多样的线上金融产品和服务。亲切生动的直播话术和轻松诙谐的直播氛围,将这场直播逐步引向高潮。

与此同时,为了向近期因居家管控无法外出的粉丝朋友们送去关怀,主播们还为大家普及了日常个人防疫的知识和小技巧,通过互动抽奖的方式,贴心送上了毛巾、充电宝、加湿器等多种精美礼品,进一步拉近了与客户的距离。

东营农商银行将坚守“客户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的理念,结合客户所急所想,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以创新的举措和专业的素养,持续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全方位金融服务。

温馨提示:2022年11月10日前为集中收费时间,居民用户可采用东营农商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小程序、网点柜面等四种方式实现缴费。非居民用户需要继续到东营市供热管理处大厅进行缴费。

零售数字金融各渠道用户比例持续增长,个人手机银行比例达86%

在12月6日举行的“2022数字金融创新发布周暨第十八届宣传年年度盛典”上,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发布的《2022中国数字金融调查报告(中篇)——零售数字金融综合评测》(以下简称《报告》)显示,随着银行数字化转型提速,金融业务线上化按下快进键,2022年调研数据显示,零售数字金融各渠道用户比例持续增长。

数据显示,2022年个人网上银行用户使用比例达66%,同比增长3%;个人手机银行用户使用比例达86%,同比增长5%;微信银行用户使用比例达55%,同比增长3%;电话银行用户使用比例仅为23%,同比上升1%。

《报告》指出,由于疫情的常态化、微信银行等新兴渠道的推广等原因,个人手机银行用户使用频率有所下降,43.1%的用户每周至少使用一次,较2021年下降8.4个百分点,相应的低频用户比例有所提升,但相较网上银行和微信银行,手机银行仍属于高频业务办理渠道。其中,用户年限越长,个人手机银行的使用频率越高。

“个人手机银行使用中仍存在痛点,如占用内存、担心安全和系统运行不稳定是典型痛点表现。”《报告》显示,用户认为手机银行APP占用内存较大(24.4%)是主要问题,手机银行功能不再局限于文字、图片呈现,动态图片和视频形式越来越多,大量复杂的功能组件导致APP越来越臃肿。其次,随着用户个人隐私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的提高,约23.7%的用户质疑手机银行的安全性,担心隐私泄露和资金安全。

此外,《报告》认为,微信银行拥有其独特优势,除操作便捷外,生活服务多样、无需下载安装也是吸引用户的主要因素。

用户认为微信银行的首要优势是操作流程简单便捷(54.1%),用户访谈时表示首次登录微信银行进行信息绑定,后续可直接进入,无需输入登录密码或验证码,业务操作流程也比较简单。此外,相较手机银行,微信银行依托于微信APP无需下载安装、系统运行速度快,这些也是微信银行占比较高的独特优势。

此外,对于个人网上银行,受其他电子渠道冲击明显,目前使用频率降低,部分用户向个人手机银行迁移。《报告》数据显示,相较2021年,个人网上银行用户使用频率持续降低,尤其是每月使用1至4次的用户占比明显下降,部分用户使用频率降低为每季度使用1至2次或一年1至2次。

编辑 罗东骏

校对 柳宝庆

信用北京查服务平台访问量已超百万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潘福达

11月3日下午,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外汇局北京外汇管理部举行“加强金融支持稳经济增长 着力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记者会上获悉,“信用北京查”服务平台访问量已超百万,成为群众获取征信服务的重要平台。

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认真落实人民银行总行关于征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不断践行金融为民理念,创新征信查询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征信查询及维权服务。同时,推动各项征信服务政策助力企业减负纾困,率先在全国实现机动车、船舶、知识产权等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信息统一查询,免收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登记服务费及部分金融机构征信查询服务费。各项利企惠民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提升了征信服务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征信服务助力企业减负纾困,进一步提高融资效率。2021年11月,国务院确定北京等六个城市为机动车、船舶、知识产权担保登记信息接入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的首批创新试点城市。在人民银行总行指导下,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联合北京市相关责任部门,密切配合,克服疫情影响,勇当改革先行者,深耕创新试验田。2022年5月30日,依托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北京市率先在全国提供机动车、船舶、知识产权担保登记信息统一查询服务,成为全国首个完成此项改革的试点城市,为全国实现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信息的统一查询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北京经验”。动产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完善和扩大统一的动产担保登记系统,有利于盘活动产资源,变动产为资产,进一步提高中小微企业的信贷获得。

为加大征信对企业的减负纾困支持力度,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按照总行减免部分征信服务收费的决定,自2022年7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免收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登记服务费;免收征信系统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10类金融机构企业信用报告、个人信用报告征信查询服务费,将进一步助力企业、个体工商户降低融资成本,恢复发展。

二是持续加大征信服务供给,服务效率大幅提升。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打造了全国首个征信服务引导平台——“信用北京查”服务平台,人民群众通过网络平台搜索“信用北京查”小程序,即可在线快速获取北京市征信查询指引、业务预约办理、线上征信维权服务等信息。目前服务平台访问量已超百万,成为群众获取征信服务的重要平台。同时,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不断创新征信查询方式,在全国率先推出个人和企业自助机查询、商业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查询。

目前,在北京地区设置了103个征信自助查询网点,推动15家商业银行开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自助查询服务,构建完成“半小时征信查询服务圈”,人民群众可高效、便捷、就近查询征信报告。2022年1月至10月,共为北京地区群众提供了180万余次征信查询服务。

为加强人民群众征信权益保护,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探索实现“线上 线下”维权服务模式。一方面指导金融机构加强维权服务,在北京地区1500余家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开通了征信异议“一点通办”服务,信息主体可选择涉及维权争议的金融机构任意营业网点就近提起征信异议,通过正确途径维护征信权益。另一方面,“信用北京查”服务平台上开通了线上征信维权服务,目前已覆盖京津地区,帮助人民群众与涉及金融机构进行“点对点”沟通,足不出户解决征信争议。

银保监会发布风险提示!与你的信用卡有关

来源:央视财经

信用卡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小额金融支付工具,受到广大金融消费者的青睐,但同时,部分持卡人在管理、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当或误区。

近期,银保监会在开展信用卡专项检查中发现,存在一些持卡人将名下信用卡出租、出借等行为,违反了《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关于“银行卡只限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出租和转借”的规定,且极易造成持卡人资金和征信受损。为此,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2年第6期风险提示,提醒广大信用卡持卡人,不要将自己名下信用卡出租、出借或交由他人保管,以免给本人及家庭造成损失。

一、信用卡租借带来的风险

风险之一:陷入过度透支及征信受损。持卡人出租、出借信用卡,可能导致信用卡过度消费、资金过度透支,因无力还款造成的信用卡逾期不仅会产生巨额利息、复利及违约金,还会损害持卡人个人征信,影响持卡人申请贷款,甚至引发司法诉讼等。此外,持卡人个人信息也存在泄露风险。

风险之二:造成违规使用信用卡。持卡人将个人信用卡出借,如借用人使用不当,将信用卡额度款项用于房地产、证券、基金、理财或典当、抵押、生产经营等非消费领域,将给持卡人带来信用卡使用违规的风险,容易导致信用卡被发卡行降额、限制使用、停止使用,甚至需要承担罚款、罚息等违约责任。

风险之三:埋下违法犯罪隐患。持卡人出租或出借信用卡可能会被实际使用人或犯罪团伙用于非法套现、洗钱、转移诈骗资金、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出租人、出借人也可能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例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规定“明知或主观综合认定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非法持有或向其出租信用卡,为其提供支付结算等帮助的”,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最高法、高检两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明确规定“收购、出售、出租单位支付账户的,非法开办并出售、出租他人手机卡、信用卡、银行账户、非银行支付账户的”认定为明知情形的主观犯罪。《刑法》有关条款对信用卡持有及使用和管理都有明确规定,使用不当或非法持有极有可能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等。

二、正确办理使用信用卡

一要按需办卡。消费者应结合自身消费习惯、还款能力等日常实际需求办理信用卡,避免盲目办卡、过量办卡。办理信用卡相关业务时要通过银行的营业网点或官方App、网上银行等正规渠道办理。

二要合规持卡。要及时注销长期睡眠卡或无用卡,以免疏忽管理造成遗失或产生年费、利息、违约金等。同时,要注意信用卡持卡安全,不要轻易将卡号、密码、验证要素等信用卡个人金融信息透露给他人,谨防上当受骗或被他人非法使用。当发现个人信息泄露或受到不法侵害时,应第一时间与发卡银行联系或向公安机关报案。

三要正确用卡。持卡人在使用信用卡时应根据个人及家庭财务状况科学、理性消费。要坚持“量入为出”,防止“寅吃卯粮”、过度消费,更要防止因大额负债陷入“以贷还贷”“以卡养卡”的境况。同时,在日常使用中应充分了解信用卡账单生成日、计息、免息还款期、分期付款等相关规定,避免还款逾期等带来的不良后果。

来源:银保监会官网

个人手机银行用户使用频率下降 数字化转型应向纵深推进

近日,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发布的《2022中国数字金融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随着银行数字化转型提速,金融业务线上化按下快进键。但由于疫情常态化、微信银行等新兴渠道推广等原因,个人手机银行用户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报告》在线调研了5114个样本量,覆盖不同的年龄、性别和城市等级,大数据画像达到1.96亿个,揭示了零售数字金融各渠道的用户使用行为及态度、使用体验、渠道替代情况。

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零售数字金融各渠道用户比例持续增长。其中,2022年,个人网上银行用户使用比例达66%,同比增长3%;个人手机银行用户使用比例达86%,同比增长5%;微信银行用户使用比例为55%,同比增长3%;电话银行用户使用比例为23%,同比上升1%。

《报告》指出,数字金融各渠道凭借其平台战略布局和专属优势,受到众多用户认可。由于使用需求、场景和偏好的差异,较多用户愿意尝试使用多种渠道。从渠道重合度来看,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重合度较高,达56.8%,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和微信银行三个渠道重合度较低。可见,用户更倾向于在两种渠道间进行功能切换。

不过,由于疫情常态化、微信银行等新兴渠道的推广等原因,个人手机银行用户使用频率有所下降。43.1%的用户每周至少使用一次手机银行,较2021年下降8.4个百分点,相应低频用户比例有所提升,但相较网上银行和微信银行,手机银行仍属于高频业务办理渠道。其中,用户年限越长,个人手机银行使用频率越高。

《报告》还提到,个人手机银行使用中仍存在一系列痛点,如占用内存、担心安全和系统运行不稳定。随着用户个人隐私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的提高,约23.7%的用户质疑手机银行的安全性,担心隐私泄露和资金安全。同时,部分用户关注操作流畅性,约22.6%的用户认为手机银行系统运行不稳定,会遇到闪退、卡顿等情况。

《报告》认为,在数字化时代,客户的需求及行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服务诉求亦在不断升级,对产品、服务、营销、渠道等维度均提出了新的要求。银行需要针对不同客群提供定制化、差异化的产品及服务;构建“千人千面”的精准营销模式;围绕客户线上化需求,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渠道服务模式,大力发展数字渠道。

农业银行网络金融部总规划师杨宇红表示,当前,以“移动化”为代表的用户金融消费行为发生了深刻变化。用户习惯且偏好于“一部手机走天下”的生活方式,势必对商业银行线上服务能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不断促使银行数字化转型向纵深推进。

对于如何持续提升手机银行的产品服务能力,工商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赵磊表示,银行要做好四个方面的促进工作:一是促进客户拓展的互联网化,二是促进业务经营的平台化,三是促进金融服务的场景化,四是促进技术创新的价值化。

具体来说,要积极扩大手机银行服务的覆盖广度,特别是针对老年人、新市民、学生、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群体,不断强化专属服务能力;将高质量的创新产品优先在手机银行布放,将更多的财富类、信贷类产品份额倾斜到手机银行,将最新技术成果优先在手机银行应用;应对群众多元化需求,建设以金融场景为核心、非金融场景和□区域特色服务场景相叠加的生态体系,不断强化财富管理与生活服务等。

本文源自中国银行保险报

相关文章

最新游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