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安GeChe手游下载站

诺基亚c601软件(18岁那年哪些音频播放器和歌曲陪伴着你?)新闻

栏目

诺基亚c601软件(18岁那年哪些音频播放器和歌曲陪伴着你?)

网络整理 2023-01-14 19:07:14

诺基亚c601软件文章列表:

诺基亚c601软件(18岁那年哪些音频播放器和歌曲陪伴着你?)

18岁那年哪些音频播放器和歌曲陪伴着你?

[中关村在线音频频道原创]前两天的微信朋友圈,你一定被大家秀18岁时的照片刷了屏。随着“00后”已经年满18岁,以及《芳华》这样的回忆青春的电影推波助澜,80后和90后再一次感受到了时间之锤的力量,只好用秀照片这种“曾经阔过”的形式来自嘲。

18岁那年哪些音频播放器和歌曲陪伴着你?

照片固然是回忆的一种载体,但回忆却远不止照片,回忆是一个综合体,那是一段时间和空间的切片,它包含着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乃至味觉构成的不可拆分的整体。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听觉所带来的记忆或许要远比其他更加深刻,比如一首让你难忘的歌曲,它就像一列时空列车,能够瞬间将你拉回时间切片当中;当然,除了音乐,还有当时陪伴着你的那款音乐播放器。

00后的聆听设备可能全部是手机了,他们或许没有见过磁带随身听、便携CD机和MP3播放器这些音频老古董,对世纪之交的那些音乐也没什么概念。但对于80后和部分90后来说,这些就是他们18岁时天天陪伴他们的事物。这次,我们就来看看影音群组的编辑们18岁时都用哪些音频播放器,陪伴他们的又有哪些音乐。

李药师:那会儿还用磁带机,阿杜最流行

18岁那一年,跨越了我的高三时代和大学时代。那时候我用的还是一台爱华PX390磁带随身听。这台爱华随身听是我买的第五台便携磁带机,算是一台超薄随身听,但又不是最薄的那种。由于当时是个超薄磁带机极其流行的时代,我在没买这台机器之前一直心心念念想买一台超薄机,然而囊中羞涩,买不起最薄的那些随身听,只好退而求其次选了这台次薄的机子,即便如此也是攒了高二一个学期的生活费才勉强凑足。

爱华PX390随身听

爱华PX390随身听

爱华PX390随身听

上大学出发前,由于路途遥远,家人劝说让我把几大盒磁带放家里,但我没有答应,全部背了过去。我不知道其实在外面的世界,人家已经不太听磁带机了,CD机更受年轻人欢迎。一年之后我买了CD机,这些磁带又被我陆陆续续背回了家,这是后话。

爱华PX390随身听

爱华PX390随身听

爱华PX390随身听

我已经想不起来高三时都流行什么音乐,高强度的考前复习让我无暇关注这些事情,每天上自习都揣几盒Metallica、Megadeth和Pantera轮番听。上了大学后终于没那么紧张了,慢慢也开始了解当时的流行音乐。那一年冬天阿杜、杨坤和周传雄异常地火,并且前两个人,直接引领了沙哑唱腔的流行。而在阿杜和杨坤之间,前者似乎又更受学生们欢迎。

阿杜的《天黑》专辑

阿杜的《天黑》专辑

阿杜在那一年发行了自己的首张专辑《天黑》,这是一张堪称巅峰水准的处女专辑,但同样也是阿杜的一个悲剧,此后的专辑没有一张能达到这张专辑的高度。学校的广播站天天放阿杜的歌儿,宿舍里的兄弟也放,大街上的店铺里也在放,听得多了觉得还不错,就自己买了一盒磁带。如今阿杜的这盘磁带还能听,但那台爱华PX390的皮带已经坏了,也不知道还有没有会维修随身听的师傅能把它修好。

心火昊:MP3初级尝鲜者,日系女声控

18岁的时候当时是2003年,当时我用的是一款来自韩国的MP3品牌JNC。在2003年拥有一台MP3几乎等同于在2007年拿着一台iphone。当时价格模糊的记得应该是在1500左右,内置64MB存储空间,可以插标准尺寸的SD存储卡,但当时存储卡的价格也很贵。记得最明显的就是每次出门都会例行的介绍一下这个东西叫什么、有什么用等等。

JNC MP3

当时音乐选择方面首当其冲的就是周杰伦、蔡依林、孙燕姿、王力宏等一线明星,国外明星主要为日韩系的滨崎步、宇多田光,冷门的有深田恭子。还有韩国的Baby V.O.X、SES等老牌明星。欧美方面则听的比较少。

JNC MP3

当时音乐下载还是靠搜狐搜索加网络蚂蚁,用56K猫拨号进行下载,峰值可达20KB/s。一首歌的大小约为3MB左右。当然,这款机型整体表现出众,唯一缺点是线控经常损坏。当时全国只有在北京海淀黄庄的一个办公楼里面才有原装线出售。这款MP3最后在一次上学途中丢失。

大C:器材一步到位,让音乐迷妹围观

记得小学的时候,那会还是90年代,很多现在的学生们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有了卡带随身听,品牌是爱华,型号忘了,但是是全金属机身的超薄随身听。大C拿到学校以后,被各种同学围观,当然更多还是同班的妹子们。之后再更换随身听,已经是高一了,16岁的花季,购买了人生中第二款随身听,索尼的Walkman D-EJ1000,相信很多人都认识,一代经典。当时购买的价格很模糊了,好像是1600元左右。

索尼Walkman D-EJ1000

索尼Walkman D-EJ1000

索尼Walkman D-EJ1000

由于CD随身听原配的耳机效果很差,于是当时攒了几个月的零花钱,购买了人生第一支非原配的耳塞,索尼MDR-E888LP,当时的旗舰耳塞,也是一代经典。音质效果这种网上铺天盖地的效果,大C也无需多介绍了,当年接近400元的价格购买的,那可是2002年啊,对于高中生来说也算是巨款了。

索尼MDR-E888LP耳塞

高中的时候,凭借着这只随身听和各种各样歌手的CD,与各种各样的妹子们共度了很多美好的课间、午休和放学后的生活。那个年代,刚刚度过千禧年,正式乐坛新老交替的年代,那个时代张学友、张国荣、Beyond、周华健、张信哲等等老人们还在流行,同时以周杰伦为代表的新人也崭露头角,可以听的CD实在是太丰富了。

现在留下的,仍然是古典乐和轻音乐

虽然流行乐是必修课,但是大C仍然没有错过古典。可能绝大部分人认为古典已经过时了,但是如果没有这些代音乐人的执着,也不会有现在流行乐坛的发展。从初中开始,大C的古典乐就与流行乐一起双修,自从有了CD随身听之后,就可以购买音质出众的古典乐CD来欣赏了。这些年,搬了几次家,很多CD盘已经找不到了,但是还剩下的这些CD盘仍然是心心念念的古典乐。

现在只能靠电池盒来供电了

两款CD随身听都是完好的,这一点很满意

好了,18岁的时候,就是这些伴随着大C度过了高三生活和高考。来到大二之后,MP3已经十分流行,于是又购买了可以听MP3的索尼Walkman D-NE20。用刻录机将MP3刻录在CD-RW盘里听。两款CD随身听都是一代经典,而且现在都没有问题,除了口香糖电池由于十多年没有充电而报废,接上电池盒依旧可以欣赏各种古典CD。

小明:HiFi与摄影,最后还是放弃了HiFi

十八岁正是我刚步入大学的时候,其实在高三,我就开始有事没事研究一些无损音乐下载之类的事情,高考完,我就买了我的第一套入门发烧设备,当时买的是iAudio的i9播放器,这个播放器在当时还是很热门的,对于一个刚入门的孩子来说,买到一个i9感觉像买到了一个宝贝,当然我还买了一个AKG K450耳机,这一套就是我最开始的发烧组合。

当年买COWON iAudio i9,就是奔着JetEffect 3.0_BBE 音效买的

K450也是相当常见的耳机,不过我这套已经不在了,只能找找图了

其实对于我来说,十八岁的我还是比较发烧的,在十八岁的尾巴上,我收到了一个新年礼物,七彩虹C4。相信每个发烧友都对这个播放器并不陌生,C4在当年毕竟是很多发烧友心目中的神器。对于C4来说,虽然大家认为听古典更好,但是其实我一般是拿来听女声。虽然C4的声音比较冷,不过对于一个刚入门的孩子来说听起来还是相当感动的。对于C4,其实可以说又爱又恨,播放器的确是好机器,但是用起来毕竟还是不太方便,后面就使用了几年之后就更换了。

C4的图也是找不到了,这里网上找一张证件照吧

在十八岁,我听的歌算是比较杂的,我喜欢一些女生,例如梁静茹,蔡淳佳,蔡健雅之类,但是我最喜欢的歌手,还是台湾的飞儿乐团。这些年飞儿乐团的歌听的不少,其实CD也基本是买齐的,而且很多是亲笔签名版。

从当时到现在,飞儿乐团的歌我一直是非常喜欢

其实这些年,虽然我已经退烧,但是来来去去还是有过不少播放器和耳机,但是18岁是我刚开始烧HIFI的一年。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在HIFI与摄影两个深坑中,我最终还是选择了摄影。时间一晃七年过去了,其实我的听歌习惯并没有变太多,只不过现在还会听一些刘德华张学友之类的歌曲,不过虽然习惯没变,但是当年的时光是真的回不去了。

陈老湿:新生代直接手机起步,最爱王力宏

我记得我18岁的时候已经很少有人用播放器听歌了,哈哈哈哈,不小心暴露了年龄,当时我听音乐用的Nokia C6,我老爸在我无数次“最后一次换手机!”的誓言中给我买了那款手机。

Nokia C6

记得当时每天陪伴我上下学的歌曲是王力宏的《心跳》《爱错》和《唯一》,当时薛之谦还没有现在那么火,可是他的《认真的雪》火遍整个校园,可能那会大家情窦初开喜欢这种情啊爱啊的歌曲吧,现在想起来当时真的有够非主流的。

义想天开:那年的IPC和神奇的iTunes

18岁那年,手里的听歌设备是水果的iPod Classic。没错,就是那个塞班S60的时代,仍然坚持着随身听和手机二者分开用的习惯。在听坏了N个MP3后,买了这个当时看来容量惊人的随身听歌设备iPod。

当年完全冲着操控设计去买的iPod Classic,结果到手后真的惊喜不少

当时之所以被iPod所吸引主要是两点,其一是超大的容量,在其他MP3,MP4都是1,2个GB的容量时,iPod的80GB容量实在是太省心了,再也不用愁音乐太多放不下的尴尬,对我这种选择恐惧症患者简直一大福音。其二则是苹果独有的人机交互界面,那个触控滑动转盘在当时看来简直惊为天人,在各种一坨按键的MP3,MP4中,苹果当时的设计真的完全震撼到我:原来操控可以是这样的。

而iPod Classic的声音风格也是非常符合我的习惯。虽然不少人觉得那是“白开水”,不过正是这种干干净净的风格可以很好地对各种音乐一视同仁。用现在流行的形容词来说就是:完美~

当然了,iPod最大的不同在iTunes,音乐导入到设备的模式其实真的很繁琐,不过也成了自己每次抓轨和音乐整理的一部分。而借由iTunes,当时第一次从概念上认识到了数字音乐版权和数字唱片(虽然当时自己都是买了CD抓轨到iPod里或者去网上下载……),这些可以说都是苹果带给我的。

再后来,苹果推出了touch系列,Classic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也被苹果停掉不再更新。自己的Classic也随着手机从塞班变成安卓而从背包里换到了抽屉里,手机渐渐成为日常随身的听歌设备。不过单纯从听歌设备的乐趣而言,那时的iPod Classic可以说是这么多年来给我印象最深和最有乐趣的。

大学时在跳蚤市场买到的自己的第一张eminem专辑,还是打口的貌似

至于说到18岁那年听的音乐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而且是现在还能想起来的主要是两位大神的音乐。其一是大一开始听的eminem,在室友的影响下开始接触eminem的音乐,当年宿舍被室友放《3 a.m.》各种循环,后来就成姆爷粉了(至今觉得,格莱美现场有eminem,其他歌手可以打出GG了)。

工作后有机会去了东京,买到了泽野弘之的BEST OF VOCAL WORKS [nZk]

此外是作为一个当年的二次元粉,因为高达Unicon接触到了泽野弘之。大学时看到Unicon的第1话,接近最后时《Unicon》的主题BGM想起真的是燃的飞起。直接因为因为OVA的配乐开始关注到泽野弘之,如今更是成为泽野弘之脑残粉。后来,终于到东京买到了泽野大神的专辑,也算是完成了当年18岁的一个小梦想。

很圆:以学英语的名义买MP3

2012年的时候18岁,12年初买了这个飞利浦MP3。上一辈人好像对飞利浦有着非常好印象,当时跟我妈说想买个MP3听英语(嘘~),我妈就挑了这个。当时正值高中,上课不让带手机,其实MP3也不让带,但我每天还是装在书包里,从来也没被发现过。买这个MP3用的最多的就是收音机。当时记得每天晚上9点下了晚自习就打开收音机听楚天音乐广播的《音乐人来分》(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有的时候还微博和电台DJ互动一下。

12年中端手机的拍照水平

写这篇文章翻到了这个MP3的图片想起来了当时的很多事,记得当时惠特尼·休斯顿去世了,西城也宣布解散了,正在开世界巡回演唱会。我从那一年开始看格莱美和CES,火星哥慢慢火了起来,阿黛尔拿了6座格莱美奖杯... ...

购买订单

当时版权没那么严,专辑都能整张整张的下,一首歌3~4M,2G都用不完。听得最多的就是周杰伦,再就是欧美的一些歌手,以至于当时在KTV除了周杰伦都不知道唱什么(捂脸)。这个MP3现在还能用,滑开就是USB接口,可以充电及导入歌曲,现在还能用,不得不服飞利浦的质量。

Monkey:索尼转松下,还是玛利亚大妈粉

作为一个从初中开始就离不开音乐的潜在发烧友来说,在高中的时候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台CD机,就是前面CC使用的Sony Walkman D-EJ1000,不过在高二的时候在宿舍丢了,后来18岁高考结束,我娘给我买了我第二台CD机,现在还记得是松下的CT820,当时的松下和Sony可以说是便携CD的唯二选择,因为上一台是索尼,这一台也就选择了松下,当然选择松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相比Sony要便宜一些,具体价格记不清了,只记得当时不到1000元。图片找不到了,就用网络上的图片来看一下外观吧,机器也因为自己后来升级了iPod,为了凑钱也就一起出掉了,可以说是作为置换iPod的一部分了。

松下 CD820

记得尤其清楚的是小时候因为便携CD就算再轻薄,本身的面积也是不小的,我有很多件外套和衣服都让奶奶或者妈妈给我在衣服里做了个大的布口袋,就为了可以把CD机放在衣服里而不用背包……

在音乐方面18岁时候的我应该沉迷于摇滚乐、嘻哈音乐以及常规的欧美流行音乐。现在还记得自己当时特别沉迷于玛利亚凯利,虽然当时其实已经是她的黄金期末期了。自己收了几乎她所有的CD,当时对于摇滚乐和嘻哈音乐也收了不少盘,自己现在还留着以前买的所有CD,下图就是当时我的CD收藏了,不过当然,现在应该已经翻了四五倍了吧……

一直觉得《叶惠美》的专辑封面很漂亮,当年还贴在墙上

当年还有一张MC亲笔签名的海报,现在搬家都不知道扔哪去了……

其实现在也经常怀念初中、高中、大学时候所听的音乐,对于现在的音乐市场来说,无疑比将近十年前的那些日子惨淡了不少,那些年几乎年年都有新的巨星出现,每年我们都可以听到非常多质量超高的唱片,而这么多年过去了,回过头发现,活跃在舞台上真正的大明星,还是当年的那些人……

鼓手彬:器材是其次,能听摇滚乐就行

和前面那些土豪不同,身为一个穷孩子,什么索尼Walkman、爱华随身听这些装逼又炫酷的产品根本与我无缘,甚至连一张正版CD唱片对我来说都要精打细算才能买下来。然而18岁的我却发自内心的喜爱音乐,还记得那时的我正在疯狂迷恋许巍、谢天笑、反光镜、林肯公园、Green Day等等摇滚乐手/乐队。而我手里的设备也是在两个多月节衣缩食后买的第一部国产杂牌便携CD机,然后就是经常光顾我们小县城的各个唱片店(买盗版CD)。

当年用的就是类似这样的国产杂牌CD机

虽然没有钱买好的设备和喜欢的正版CD,但每次逛唱片店我都非常开心(可以好好欣赏每张唱片的封面设计),看到喜欢的歌手/乐队的新专辑上架,内心更是无比激动....还记得当年在昌平政法大学西侧的报刊亭旁边,有个精瘦的哥们长期推个三轮车在那卖打扣CD。哥们能言善辩,而且对国内外摇滚乐颇有研究,每次都不厌其烦的给我普及摇滚乐知识。也正是从他那里认识了更多的牛逼乐队:Led Zeppelin、AC/DC、PANTERA、黑色安息日、山羊皮、红辣椒等等。

和那哥们混熟了之后,他偶尔也会以非常便宜的价格将打扣CD卖给我,我对他除了感激还是感激。后来甚至有一次我和一个同学还去了他家里(还见到了他媳妇儿,呵呵~),在他的卧室里我终于见到了一箱一箱的打口CD,当时我真的好感慨:如果有钱我一定要把这些CD全买下来....再到后来,我就很少能在老地方见到那哥们了,因为当时唱片行业已经越来越不景气,我想他可能也转行去做别的生意了吧(那些打口CD呢?),唉...

大学毕业后由于搬家等各种原因,我唯一的一箱磁带&CD唱片也都遭遇了坏的坏/丢的丢的命运。有时候想起来真的觉得挺可惜的,尤其是看到上面那几位土豪家里收藏的CD唱片(还TM都是正版),让我瞬间想起了卖打扣CD那哥们,同时也想再感慨一句:有钱真TM好!

至今手里为数不多的CD唱片

去年夏天去于大户(我的同事)家听真力音箱,他顺便给我了几张正版CD,当看到林肯公园的首张录音室专辑《混合理论》(Hybrid Theory),我的思绪又回到了18岁......如果没有后来的MP3,没有iPod,没有现在的QQ音乐、虾米音乐,我们依然使用CD机和实体唱片听音乐,这个世界会不会很美好呢?

写在最后:

写下这些曾经陪伴我们度过18岁的音频设备和音乐,我们其实不只是在怀念自己的青春岁月,同时,作为科技媒体编辑,这些也见证了这十多年来数码音频产品的发展轨迹,从磁带机到CD机,再到MP3,直到现在的手机。我们聆听音乐的设备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容易获得,但现在产出的音乐却再也没有能够媲美当年那些能够让无数年轻人传唱的经典了,这到底算是一种进步还是悲哀呢?

诺基亚X6北京发布!性价比超高但老粉丝还是有些失望……

早在5月2日的时候,诺基亚X就在北京三里屯和我们见过面了,不过也仅仅是见面而已!除了外形,我们对于它的配置和价格仍旧是一无所知,诺基亚为了保密真的是够了

……

技哥对诺基亚还是有很深的感情的,因为技哥自己的第一台手机也是技哥最喜欢的一台手机就是诺基亚的C6-01。所以技哥特别希望诺基亚能再出一款旗舰产品,重回机圈巅峰。

正因为这样,技哥对诺基亚X报以了极大的期望!希望它能像iPhone X一样成为一款能够影响业界的产品。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次发布的诺基亚X6仅仅是一款中端产品,着实让技哥失望了。

不过如果只是单纯的来看这款诺基亚X6的话,它还是一款很值得推荐的产品呢!

X6是诺基亚首款搭载刘海屏的手机,采用了5.8英寸的19:9FDH 显示屏,极窄的下巴中央标记有Nokia的logo。并且诺基亚为X6提供了星空黑、暗夜蓝、极地白三种配色,颜值还是很高的!

熟悉技哥的小伙伴们都是了解的,技哥对于刘海屏一向不怎么感冒!但诺基亚X6真的让技哥第一次感觉到刘海屏也能做的好看!!!

诺基亚X6搭载了高通骁龙636处理器,Geekbench上跑出了单核1332,多核4892的成绩,在中端机中来说还是比较不错的。此外X6还内置了一块容量为3060mAh的电池,支持QC3.0快充。

在系统方面,诺基亚 X6 依然继承着诺基亚接近原生 Android 的体验,预装了安卓8.1系统。不过诺基亚官方也说了,X6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系统升级为诺基亚 7Plus所试用的安卓9.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安卓P),感觉还是挺不错的。

诺基亚的拍照功能从塞班时代开始就是很不错的,这次发布的诺基亚X6同样如此。X6前置了1600万像素的摄像头,后置1600万 500万像素双摄像头,支持HDR、AI背景虚化、类似于三星S9动态萌拍的萌趣表情、双视野拍摄、直播和EIS视频防抖技术。

诺基亚X6 拍照样张

但技哥觉得最实用还是X6的AI 去阴影功能。垂直拍摄美食的时候手机和我们的影子会对照片的成像效果造成很坏的影响,而诺基亚X6则可以智能的抹去阴影,emmm……帅!很帅!!特别帅!!!

诺基亚X6的价格也是挺惊喜的:4 32G版为1299元、4 64G版为1499元、6 64G为1699元!这个性价比相当的超值啊~~

虽然诺基亚X6是一款即为优秀的中端机产品,但技哥还是很失望……没有真旗舰的存在,诺基亚永远都没有可能成为一个顶尖品牌,更不用说回到以前的高度了!

不过据诺基亚官方的说法,诺基亚X将会是一个系列,而诺基亚X6只是其中的第一款产品而已。那也就是说以后的诺基亚X还是有可能出旗舰的!

技哥真心希望这一天能早点到来!不要再让我们这些诺基亚的老粉丝失望了~~

HTC如今的失意,或是源自二十多年前创业时的祸根

2019年5月10日晚间,一则微博消息让许多智能手机的老玩家们为之叹息:“出于对HTC中国长期经营策略的考量,我们(HTC)将暂时关闭HTC手机京东旗舰店和天猫旗舰店。”这一则简短的官方声明,实际上也印证了很多人此前一直抱持着的担心:那个已经连续亏损了十几个季度的HTC,这一次真的可能不太行了。

然而你知道么,HTC曾经也是个“天选之子”

说实在的,讲到HTC,现阶段的很多年轻手机用户可能都是一脸懵逼的。但只要是经历过曾经Windows PPC、Windows Mobile,以及安卓早期时代的老玩家们,对于HTC就必定会有一些特别的的情感。毕竟,在那个时候,HTC几乎就等同于“顶级触屏智能手机”的直接代名词。然而,你真的知道曾经的HTC有多强大么?

只要稍微追溯一下历史,就会发现HTC在创业之初简直就可谓是“天选之子”——创始人卓火土、周永明原本是康柏电脑公司的前员工,因此公司创业初期就接到来自康柏的iPAQ掌上电脑代工业务;企业刚开始发展就碰上微软正准备大力推广Windows PPC掌上智能操作系统,因此有iPAQ生产经验的HTC立刻被看中,与微软开始了历时数十年的合作历程;企业创业才不过两年,就得到前供应商威盛的垂青,由威盛投入巨资助力其发展,同时迎来了在商界有着重量级影响力的董事长王雪红加盟……

康柏给面子、微软给技术、威盛给钱,HTC刚刚成立不过两三年时间,就已经成为了全球Windows Mobile智能设备生态的“幕后领导者”。事实上,当时许许多多的一线品牌Windows Mobile智能手机,包括惠普、康柏、戴尔、富士通西门子、Palm、索尼爱立信、iMate等等,全部都由HTC代工生产。可以说,HTC一家就撑起了整个Windows PPC/Windows Mobile生态,也一家就直接“吃完”了当时的整个最高端触屏智能手机市场。

HTC Touch Diamond,曾经最辉煌时代的象征

2002年3月,也就是距离创业还不到5年,HTC就在台湾证券交易所核准股票挂牌上市,而仅仅又过了不到3年时间,才只有7岁零9个月大的HTC,就登上了台湾股票市场的“股王”宝座。如此之快的发展速度,即使放到今天来看也要远胜许多知名的“独角兽”企业。

继续称霸安卓初期,但其实辉煌已然不再

客观地来说,WM时代的HTC,用“天下无敌”来形容并不过分。但是,这种极致的垄断实际上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说,由于WIndows Mobile系统普遍采用“类电脑式”造型,在那个时代就早早用上大触屏交互——这自然意味着它定位高端商务、售价更是高高在上。除此之外,由于彼时的HTC将智能手机等同于“电脑手机”,这也导致了彼时的HTC手机大量采用侧滑键盘设计,同时并不太注重外观的时尚感,在机身厚度、机背造型上更是常常“放弃治疗”。

2008年9月,HTC再一次迎来了它历史上的高光时刻:全球第一台实际商用的安卓智能手机由HTC代工,以“T-Mobile G1”之名在美国发布,并于当天就引发了排队抢购。不久之后,这台设备正式以“HTC Dream”的名义在全球市场开卖。继Windows Mobile之后,HTC大有再一次拿下安卓这个全新操作系统领导地位的势头。

HTC Tatoo,彼时HTC安卓手机低配高价的典型

HTC“拿下”安卓了么?应该说,一开始的确曾经如此。从Dream到Magic,从Hero到Tattoo,再到最初的“亲儿子”Nexus One和HTC的第一款安卓真旗舰Desire。在那个安卓最初的时代,HTC的确做到了两件之后无人能及的“成就”:其一,是因为自身的产品名称实在太难记,所以导致许多消费者和商家自主地对HTC安卓产品线进行了“重命名”,衍生出G2G3G4G5一直到G二十几的“诨名”。其二,就是靠着独家的Sense界面,完全重新定义了安卓的操作逻辑和审美风格,一时间,“Sense界面移植”成为了许多非HTC安卓手机论坛里的热门话题。

但是,兴盛的表象之下,此时的HTC其实已经不再“一帆风顺”了:一方面,谷歌采用开源、免授权费方式推广安卓系统,这让HTC在WM时代紧抱微软大腿、独家代工的优势荡然无存。

其次,安卓操作系统和Windows Mobile本身的市场定位就存在着极大差异:前者重视互联、社交,相比于后者的商务属性,很明显更贴近年轻人的喜好。而HTC的安卓手机在外观设计、产品调性上却依然大走“商务旗舰风”,一代代厚实的机身、奇葩的造型使得HTC在安卓时代落得了一个“后头丑”的标签。

然而,更糟糕的是,习惯了曾经叱咤高端市场、习惯了WM代工时代接连不断地在不同市场连续推出各种“换壳”智能手机的HTC,在安卓时代却并没有及时意识到消费人群的转变。HTC安卓手机不仅大搞机海战术,而且常常推出许多低配高价的型号而不自知。这都让此前并未解除WM“老板机”,对于HTC没有情怀的年轻消费者,在安卓时代对这家老牌厂商实在提不起好感来。

接连犯错,曾经的大哥终于跌落神坛

当然,产品设计老气、价格偏高、机海战术令人生厌,这几个现象在那个时代其实并不是HTC的“专利”,而是许多还没有适应互联网智能手机新变革的老牌厂商所共有的现象。但是,相比起当时的诺基亚及时推出诸如5230、C6、X7等产品“救场”,摩托罗拉靠里程碑、RAZR系列一度翻身的举措,HTC却几乎是在同期接连犯下了多个大错,进一步让自己遭受重创。

首先引起争议的是HTC在2011年推出的新旗舰Desire S——这台于当年3月上市的手机刚发售不多久,互联网上就出现了大量关于其经常死机、崩溃、自动重启的报告。经多个相关论坛反馈和商家自主研究,最终确定为“字库门”现象——也就是说手机的eMMC存储芯片可能质量不过关、容易损坏。然而,HTC官方对此事的态度却是不闻不问,未做任何反馈,使得许多老用户开始对HTC的品质产生怀疑。

紧接着,在一年之后的2012,HTC突然“发声”,称取消了原定给老旗舰Desire HD升级最新安卓4.0系统的计划,理由是“手机内存不够大,升级之后体验不好”。这一表态立刻引发了全球性的不满。一方面来说,Desire HD作为HTC曾经最引以为傲的旗舰,在两年后的性能也根本没有过时。再加上当时诸如索尼爱立信ST18i、三星Nexus S等规格比HTC Desire HD更低的手机纷纷得到官方升级,这让HTC立刻就被冠以“背信弃义”、“技术不够”等种种负面标签。

然而,HTC的“作死”还未结束。同年6月,HTC发布了旗下采用最新设计语言的One系列智能手机。其中的One S造型流畅超薄,让许多人眼前一亮。然而,当中国的消费者拿到这款全新的HTC手机之后,他们发现HTC这家中国厂商竟然在手机配置上坑起了自己人:在欧美地区,HTC One S使用的是最新的Krait架构高通骁龙S4处理器;而在中国大陆,名称和外观均相同的手机,HTC却给配备的是架构落后了一代的的骁龙S3。这一事件迅速引发大量科技媒体声讨,HTC公然歧视中国消费者,事后却依然没有任何表示……

当市场竞争逐渐白热化,HTC却又昏招迭出

产品品质欠佳、售后服务不积极、地域歧视消费者——就在HTC“作死三连”的同时,整个安卓市场的版图也在发生着悄然的改变。旗舰市场上,三星凭借着Galaxy S系列独有的自家旗舰处理器配置、高度强调科技感的功能迅速后来居上,取代HTC成为安卓“一哥”;中等价格市场上,魅族、LG乃至索尼都在不断进步,逐渐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入门级智能手机方面,当时的中兴Blade、华为(初代)荣耀也凭借着有诚意的配置收获了大量消费者。很显然,安卓智能手机市场早已不似当年WM时代那么“太平”,激烈的市场竞争、以真正的产品品质决胜负才是此时的主旋律。

那么,此时的HTC是如何应对的呢?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最老牌的触屏智能手机厂商之一,HTC的“技术底子”那个时候还是很强大的。全新的HTC One(M7)一改过去的设计语言,纤薄的全金属机身、真正的旗舰性能、超强的外放效果和高品质屏幕都让值得让人大声叫好。

但是,尽管当时HTC已经将品牌口号从“Quietly Brilliant”(谦逊之中见卓越)改成了“Bold、Authentic、Playful”(大胆个性、真实原创、好用好玩),可这家以代工起家的智能手机老牌厂商到底还是没有学会怎么在互联网时代宣传自己。HTC One(M7)本来是技术创新点的超感光400万像素相机,在市场宣传过程中反而被竞争对手抹黑为节省成本的缺憾;续作HTC One(M8)首创的景深双摄方案,明明功能更强大,却在市场宣传上远输给了某款技术根本没成熟就推向市场的“仿生双摄手机”。而再续作HTC One M9,作为全球首款双色金属机身旗舰,其在散热方面的优势再一次被抹黑成了“发热大、功耗控制失败”。

HTC M9包含标准版、防抖版(加防抖阉割CMOS和处理器)、Plus版(机身更大性能更差)和Plus防抖版……

当然,我们不是说HTC在这个时期就是纯粹输给了竞争对手的市场宣传、输给了水军的抹黑。要知道,同期HTC自己也确实是昏招迭出:低端市场再一次大搞机海战术,成批成批的“Desire 3XX、5XX、6XX、7XX、8XX”让大家一再吐槽低配高价;而高端旗舰的宣传既极其不到位,同时还常常推出一些令人困惑的、甚至是主动“升级降配”的小改款,令消费者更加头大。基本上,自HTC One M9之后,HTC就已经明显在产品策略、技术积累、设计选型上开始与市场脱节。此后再也没能真正跟上市场第一、甚至是第二梯队的步伐。

从未走出舒适区,也许正是这一点害了HTC

不难看出,从当年独霸WM时代、引领早期安卓发展到如今手机业务全线溃退,HTC的失败绝不是一个策略、一款产品所能导致的。机海战术、品控不佳、后续升级不及时、设计脱节、定价不接地气、配置地域歧视、产品宣传不到位……在至少长达十年的时间里,HTC把几乎所有智能手机企业可能犯的错误都犯了一遍。

但是,如果你更深层次地,从HTC创设开始看过它到至今为止的历程,就会发现真正导致HTC失败的深层次原因,并不是这些细碎的、一次次的决策错误,而恰恰是从最初看似一帆风顺的创业就埋下的隐患。

反思整个HTC手机的历史,我们看到的其实是一个许久没能走出“舒适区”、且格局颇小的企业形象:当竞争变得陡然激烈时,HTC总是反应慢上一拍;当其他家都在努力塑造品牌特质时,HTC却一直在消费者曾经的情怀;当三星、索尼、诺基亚甚至联想都懂得以技术、体制的重大变革应对曾经的失败、重建市场信心时,HTC却总以为自己的失败源自某一个、某一代产品的食物,从而将“复兴”的行动停留在对产品某个功能、某个小设计的小修小补上,最终变而不革。可以说,对于这样的HTC来说,其实没落的种子是早已埋下,只不过因为它曾经实在是“家大业大”,所以能够一直撑到现在而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道理从来就没有变过。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15-20万家轿该怎么选?我想你应该懂得了!

这一段时间,大家都在说SUV或者在自主品牌家轿价位突破十万打气,但是小编觉得还有一部分人购车处境比较尴尬,就是15-20万这个价位,BBA强上有点难,这个价位买自主品牌性价比又不是特别的高,日系因为某种原因也不会被考虑,又不想买SUV,从而陷入比较尴尬的情况,其实不是因为没得选,而是可选的太多了,挑花了眼。今天小编带来几款性价比还算不错的车型,来看看这个价位区间应该如何选车。

蒙迪欧

指导价:17.98-31.98万

其实说起这款车,小编认为在外观设计上相对2013款好像是有些退步的,造型已经没有当初那么犀利了,不过审美问题上咱们见仁见智,小编在文章里太主观的描述还是有些不妥,只是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不过改款也有改款的好处,比如曾经蒙迪欧饱受诟病的用料问题应该已经妥善解决了。而且2017款在内饰方面换上了与金牛座相同的旋钮式换挡操作系统,极大的提升了车内科技感和舒适性。

该车尺寸长宽高分别为4873*1852*1470mm轴距为2850mm,轴距虽然和2013款相同,不过这一次蒙迪欧重新调整了作为布局,所以在第二排空间表现上还是非常令人满意的。动力方面该车搭载了1.5T涡轮增压发动机,其最大输出功率为181马力,峰值扭矩为240牛·米。传动系统则匹配一台6挡手自一体变速箱。

雪铁龙C5

指导价17.99-23.69万

可能有人要问,上边都说蒙迪欧了,这里明显要对标雪铁龙C6啊。其实不然,雪铁龙C6的价格如果要上BBA的话问题也是不大的,C6拿出来BBA的车型也能拿出来了,我们都知道买车优先看标配车型,一般性价比都比较不错,毕竟有时候那些价格不菲的花里胡哨的配置我们日常用车很少能用到。

其实2016款的雪铁龙C5销量方面确实有些差强人意,不过雪铁龙明显已经认识到了自身的问题,在上个月的时候有关2017款雪铁龙C5的谍照曝光,如果看过那篇帖子的话,应该知道,新车在外观、内饰、空间、配置上都有不错的升级,而且新车在会在不久的上海车展正式亮相。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该车与目前在售车型采用同样的发动机,其中1.6T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为167马力,1.8T发动机为204马力。

速派

指导价16.98-27.28万

如果,你追求高性价比,那么速派这款车绝对会满足你挑剔的胃口,这款车上市的时候,小编看某杂志上的广告,就被深深的吸引,并非车模采用了非常性感的击剑女郎,而是这款车给我的第一直观印象就是时尚,外观上小编觉得已经挑不出毛病来了。

内饰方面确实要吐槽一下,斯柯达跟大众没学点好,把诺基亚显示屏当中控屏这点学的倒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虽然整体给人感觉还算不错,不过这样简约的设计更加受老司机的青睐,而对于小编这样刚成年的年轻人来说确实少了一份吸引力。该车共计有三种动力总成,其中小编认为1.4T发动机比较具有性价比,其最大输出功率为150马力,峰值扭矩为250牛·米,数据表现上还算非常不错的。

最后,再重申一遍,小编不是拿一些竞品车型在文章里边假设一个斗兽场,所以不要问这几款车怎么能凑到一块,还是那句话,给15-20万价格区间购车的消费者提供一些思路才是本篇文章的核心,有运动,有实用,有高性价比,弄清楚自己用车需求的时候,买车才不会后悔。

哪里的汽车资讯最新鲜?哪里的汽车信息最实用又可靠?

请微信搜索【车动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chedongtai

宏观经济美企海外业务收入比例与回流可能

近期随着疫情爆发,美国政府正力推企业回流。前期美国税改及中美贸易战经验显示,税收优惠及对外发起贸易战确实带来了跨国企业现金流回流及美国制造业回流。那么,在当前美国政府计划给予企业回流补贴政策预期下,美国跨国企业会进一步回流吗?

本文通过挖掘标普500.上市企业的海外业务收入数据发现,在已披露海外业务收入的上市企业中,海外收入占其总收入比重的平均水平为39.5%,高出同期出口与GDP比重27.8个百分点,折射.上市企业海外业务收入更多源于海外生产。其中,个别上市企业如百特国际、美国网存及菲律普莫里斯国际的收入全部来源于海外市场。

同时本文进一步计算标普500.上市企业对中国市场依赖度发现,在已披露中国收入的.上市企业中,中国收入占其总收入的平均水平为16.2%。分行业看,美国标普上市企业对中国市场依赖度较高的行业集中分布于高端消费及高端制造市场。高端消费市场方面,主要分布于酒店餐馆与休闲、纺织品服装与奢侈品两个行业;高端制造市场方面,主要分布于通信设备、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电子设备仪器和元件等行业。这些行业的共同特点为,中国均在这些行业占据全球前列的市场份额,且开放程度较高。

综合来看,我国拥有巨大市场规模优势,这将成为应对美国供应链去中国化的有效手段

近期随着新冠疫情爆发,特朗普政府再度推动全球供应链去中国化。4月10日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表示,“一种可能吸引美国企业从中国回流的政策是将回流支出100%直接费用化,实际上等于我们为美国企业从中国搬回美国的成本买单”[1]。随后,路透社5月4日报道[2],美国商务部、国务院和其他政府机构正在寻求方法以推动美国企业将采购和制造业务都从中国撤离,同时美国现任和前任的一些官员告诉路透称,采用税收激励和潜在的回国补贴是正在考虑的用于促进这种变化的措施之一。这引发了市场关于美国企业回流的担忧,本文据此展开讨论。

1、特朗普政策的企业回流效应

特朗普政府主要通过对内减税和对外加税两种方法,以吸引和倒逼企业回流美国。在对内减税方面,2017年12月22日美国最终税改法案正式提交美国总统签署生效。该法案将C型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1%,使得美国总税率与OECD国家的25%的平均水平基本一致。此外,该法案亦降低了境外利润汇回税,以鼓励美国企业的境外公司利润回流美国。在对外加税方面,特朗普对外挑起贸易摩擦、加征关税,提高企业对美国出口成本,进而倒逼企业回流美国。以中美贸易摩擦为例,自2018年1月初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对中国关税水平已由2018年1月1日的3.1%加征至2020年2月的19.3%,参见图表1。

从其政策效果看,受利润汇回影响,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在2018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别为-481.3亿美元和-1209.2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大幅收缩,参见图表2。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于2019年6月12日发布的《2019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201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继续下滑,减少了15%降至13000亿美元,连续第三年出现下降,主要原因是2017年底美国实行税制改革后,美国跨国企业在2018年前两个季度将累积的国外收益大规模汇回本国。

同时,美国通过对外加税抬升跨国公司的交易成本,进而倒逼服务于美国市场的跨国公司在美国投资设厂。具体从外国跨国公司的资本流入情况看,2018年外国跨国公司在美国制造业资本流入1688.9亿美元,同比增长74.6%,增速为2014年以来的最高值,参见图表3。

2020年4月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发布的美国年度贸易回流指数显示,美国制造业正从亚洲低成本地区撤出[3]。2019年美国自中国、越南、菲律宾等亚洲低成本地区制成品进口总额为7570亿美元,较2018年下降了7.2%,同期美国国内制成品总产值为62710亿美元,持平于2018年。具体从美国制造业进口比率[4]看,2019年美国制造业进口比率出现自2011年以来首次下行,由2018年的13.1%下降至2019年的12.1%,参见图表4。这种变化主要受中美贸易战影响,美国自中国制造业进口900亿美元,同比下降17%。

综上,特朗普制造业回流政策确实初见成效。那么,随着疫情的扩散,美国制造业的回流会进一步加快吗?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其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可分为资源导向型、市场导向型、成本导向型、分散风险导向型及技术导向型等。其中,发达经济体向发展中经济体直接投资以资源、市场和成本导向为主。目前,跨国公司“邻近采购”(“near-sourcing”)现象日趋普遍,跨国公司寻求接近本国市场、交货周期更短的制造地。为此,我们尝试从美国跨国企业海外收入比重视角,分析美国制造企业回流本国的空间。

2、美企的海外业务收入状况

为计算美国跨国企业的海外业务收入占比,本文以标普500指数的505家作为样本,观察了其海外业务收入情况。标普500指数成份企业来自于经济各个领域,其具有采样面广、代表性强及连续型好的特点。

具体从全样本看,在我们观察的505家美国上市企业中,披露海外业务收入的上市企业共计有336家,其海外收入与其总收入之比的平均值为39.5%,而2019年美国出口与GDP的比重仅为11.7%。这意味着,这些上市企业的海外业务收入更多源于当地生产当地销售。

从企业分布情况看,有189家上市企业海外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位于平均水平以上,其中百特国际、美国网存及菲利普莫里斯国际披露的年报数据显示海外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高达100%;同时有147家上市企业海外业务收入低于39.5%,其中DISH NETWORK、霍顿房屋、杜克能源、LEIDOS、沃那多房产信托海外业务收入为零,总收入全来自于美国市场。

具体从已披露数据的上市公司的行业看, 根据WIND三级行业分类,本文将这336家上市公司归类至WIND三级行业分类中,并计算该行业对海外业务收入依赖度发现:

第一,海外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超过50.0%以上的行业主要有:烟草(100%)[5]、技术硬件与设备(76.8%)、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75.9%)、汽车零部件(68.8%)、公用事业(68.3%)、能源设备与服务(64.8%)、化工(60.0%)、家庭与个人用品(59.5%)、电脑与外围设备(57.7%)、金属非金属与采矿(56.5%)、综合类(56.2%)、生命科学工具与服务(54.7%)、互联网软件与服务(54.1%)、通信设备(52.8%)、纺织品服装与奢侈品(50.0%)。

第二,海外业务收入低于50.0%但高于平均水平39.5%的行业主要有:办公电子设备(49.6%)、医疗保健设备与用品(49.4%)、电子设备仪器和元件(49.3%)、软件(48.3%)、公路与铁路运输(47.9%)、饮料(47.0%)、制药(45.4%)、建筑产品(44.9%)、机械(44.4%)、石油天然气与供消费用燃料(44.4%)、休闲设备与用品(43.8%)、电气设备(43.5%)、酒店餐馆与休闲(43.0%)、食品(42.8%)、互联网与售货目录零售(42.4%)、信息技术服务(42.2%)、房地产管理与开发(42.0%)、容器与包装(41.6%)、生物科技(40.8%)、消费品经销商(39.7%)。

第三,海外业务收入低于平均水平线39.5%的行业主要有:保险(38.7%)、多元金融服务(37.7%)、航天航空与国防(35.7%)、航空货运与物流(31.9%)、资本市场(31.4%)、专业服务(30.5%)、房地产投资信托(28.8%)、汽车(28.6%)、媒体(28.5%)、消费信贷(25.3%)、食品与主要用品零售(23.7%)、建筑与工程(22.7%)、纸与林木产品(21.8%)、医疗保健提供商与服务(20.2%)、贸易公司与工业品经销商(20.1%)、专营零售(17.6%)、家庭耐用消费品(17.6%)、复合型公用事业(13.6%)、医疗保健技术(11.0%)、商业银行(10.9%)、多元电信服务(10.4%)、电力(6.6%)及建材(1.3%)。

需要指出的是,某些行业中如建材、多元电信服务、商业银行、医疗保健技术、消费信贷、房地产管理与开发、休闲设备与用品、公路与铁路运输、办公电子设备、公用事业、公用事业只有一家上市公司,由此就使得我们观察的行业情况实际就是其所属公司的情况。

3、美企从中国撤出的空间测算:中国市场依赖度视角

我们在2020年3月25日发布的报告《贸易战改变了我国产业链什么?》中发现,对于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的行业,贸易战不仅没有导致外资流出,反倒还促进了美国企业的对华直接投资。因此,从美国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出发,我们可观察美资企业撤出中国可能性大小。

在这505家上市企业中,共计有61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其来源于中国的收入。从这61家上市公司行业分布情况看,有11家为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企业,5家为电子设备、仪器和元件企业,5家为化工企业,5家为生命科学工具与服务企业,参见图表6。

从其收入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看,在已披露来自中国收入的上市企业中,对中国市场依赖的平均水平为16.2%。其中,酒店餐馆与休闲行业对中国市场依赖度高达50.8%;随后依次为通信设备,对中国市场依赖度为47.8%;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对中国市场依赖度为41.3%;电子设备、仪器和元件,对中国市场依赖度为22.4%;电脑和外围设备,对中国市场依赖度为16.8%,参见图表7。

具体分行业看,美资企业对中国市场依赖度较高的行业可分为两类:高端消费及高端制造。

从高端消费看,主要分布于酒店餐馆与休闲、纺织品服装与奢侈品两个行业。酒店餐馆与休闲行业作为不可贸易品,要求本地提供本地消费。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提高,酒店餐馆与休闲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以金沙集团为例,2019年其在中国收入为119.4亿美元,占总收入比重86.9%。具体从旅游市场规模看,根据《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2020)》,2018年,美国和中国在服务贸易出口国和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国中均位列前两位,亚太地区城市的年旅游投资规模最大,达到1406亿美元,占全球城市旅游所吸引投资总额的48.2%。中国和美国是旅游投资的热土。2018年,中国城市的年旅游投资总额最高达939亿美元,其次是美国,其年投资总额为440亿美元。同时就纺织品服装与奢侈品而言,伴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市场。根据麦肯锡的《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2019》,2018年中国人在境内外的奢侈品消费额达到7700亿元人民币(约合1150亿美元),约占全球奢侈品消费的三分之一,参见图表8。

从高端制造业看,美国上市企业对中国市场依赖度较高的行业集中分布于通信设备、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电子设备仪器和元件等行业。具体从通信设备市场看,根据Dell’Oro发布的2019年全球电信设备市场报告[6],2019年全球电信设备市场收入排名前五的供应商分别为华为(28%)、诺基亚(16%)、爱立信(14%)、中兴通讯(10%)和思科(7%)。根据爱立信首席执行官估计[7],中国占4G基础设施市场的60%,且在未来5G中还可能占有类似的份额。从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市场规模看,2019年中国市场的半导体销售额占全球半导体销售额比重为35.1%, 分别高出美洲及欧洲16.2及25.5个百分百分点,参见图表9。

综上,一方面,经验数据显示,特朗普的税收优惠政策及对华贸易政策,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制造业回流;但另一方面,美国标普500上市企业数据显示,美国上市企业中平均有39.5%的收入来源于海外,同时对中国市场平均依赖度为16.2%。这或表明,受制于对海外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高度依赖,美企回流存在天花板。

注:

[1]资料来源:Kenneth Rapoza,《Kudlow:‘Pay The Moving Costs’ Of American Companies Leaving China》,https://www.forbes.com/sites/kenrapoza/2020/04/10/kudlow-pay-the-moving-costs-of-american-companies-leaving-china/#2d03e5c513c6,2020年4月10日

[2]资料来源:弗林,《消息人士:特朗普政府强力推动全球供应链去中国化》,http://www.rfi.fr/cn/,2020年5月4日

[3]资料来源:KEARNEY,《Trade war spurs sharp reversal in 2019 reshoring Index, foreshadowing COVID-19 test of supply chain resilience》,2020年4月,https://www.kearney.com/operations-performance-transformation/us-reshoring-index

[4]美国制造业进口比率(MIR)=制成品进口总额占国内总产值的百分比,其中制成品进口总值包含从14个传统离岸贸易伙伴进口的制成品数据,这14个贸易伙伴包括中国、中国台湾地区、马来西亚、印度、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中国香港地区、斯里兰卡和柬埔寨

[5]该行业包含的样本只有菲利普莫里斯国际一家上市企业,而该上市企业披露的2019年年报数据显示海外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100%。

[6]资料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Dell’Oro发布2019全球电信设备市场报告,中国企业取胜》,2020年3月3日,http://www.cww.net.cn/article?id=466316

[7]资料来源:讯石光通讯网,《2019年全球电信设备市场增长2% 华为中兴份额增至38%》,2020年3月3日,http://www.iccsz.com/site/cn/News/2020/03/03/20200303010951097620.htm

相关文章

最新游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