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安GeChe手游下载站

暗黑通101简体版(一句话影评,值得收藏的电影TOP250)新闻

栏目

暗黑通101简体版(一句话影评,值得收藏的电影TOP250)

网络整理 2023-01-13 01:52:08

暗黑通101简体版文章列表:

暗黑通101简体版(一句话影评,值得收藏的电影TOP250)

一句话影评,值得收藏的电影TOP250

这是豆瓣电影的一份单子,估计不少读者朋友看过了,再加整理,和各位分享。涉及外国影片的,统一用翻译过来的中文影名。这250部电影,你看过几部呢?

豆瓣电影TOP250
序号影片名一句点评
1肖申克的救赎希望让人自由
2这个杀手不太冷怪蜀黍和小萝莉不得不说的故事
3阿甘正传一部美国近现代史
4霸王别姬风华绝代
5盗梦空间诺兰给了我们一场无法盗取的梦
6海上钢琴师每个人都要走一条自己坚定了的路,就算是粉身碎骨
7美丽人生最美的谎言
8三傻大闹宝莱坞英俊版憨豆,高情商版谢耳朵
9辛德勒的名单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整个世界
10放牛班的春天天籁一般的童声,是最接近上帝的存在
11龙猫人人心中都有个龙猫,童年就永远不会消失
12搏击俱乐部邪恶与平庸蛰伏于同一个母体,在特定的时间互相对峙
13泰坦尼克号失去的才是永恒的
14教父千万不要记恨你的对手,这样会让你失去理智
15忠犬八公的故事永远都不能忘记你所爱的人
16天堂电影院那些吻戏,那些青春,都在影院的黑暗里被泪水冲刷得无比清晰
17千与千寻最好的宫崎骏,最好的久石让
18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一生所爱
19罗马假日爱情哪怕只有一天
20乱世佳人Tomorrow is another day
21天使爱美丽法式小清新
22楚门的世界如果再也不能见到你,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23当幸福来敲门平民励志片
24怦然心动真正的幸福是来自内心深处
25两杆大烟枪4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盖·里奇果然不是盖的
26飞越疯人院自由万岁
27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瑰丽壮观、无人能及的冒险之旅
28指环王3:王者无敌史诗的终章
29让子弹飞你给我翻译翻译,神马叫做TMD的惊喜
30七宗罪警察抓小偷,老鼠玩死猫
31闻香识女人史上最美的探戈
32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旷古烁今
33剪刀手爱德华浪漫忧郁的成人童话
34无间道香港电影史上永不过时的杰作
35海豚海豚的微笑,是世界上最高明的伪装
36情书暗恋的极致
37鬼子来了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38美丽心灵爱是一切逻辑和原由
39指环王1:魔戒再现传说的开始
40触不可及满满温情的高雅喜剧
41指环王2:双塔奇兵承前启后的史诗篇章
42低俗小说故事的高级讲法
43蝙蝠侠:黑暗骑士无尽的黑暗
44阿凡达绝对意义上的美轮美奂
45勇敢的心史诗大片的典范
46活着张艺谋最好的电影
47机器人总动员小瓦力,大人生
48飞屋环游记最后那些最无聊的事情,才是最值得怀念的
49窃听风暴别样人生
50V字仇杀队一张面具背后的理想与革命
51入殓师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
52致命魔术孪生蝙蝠侠大战克隆金刚狼
53死亡诗社当一个死水般的体制内出现一个活跃的变数时,所有的腐臭都站在了光明的对面
54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以戏谑来戏谑戏谑
55教父2优雅的孤独
56钢琴家音乐能化解仇恨
57十二怒汉1957年的理想主义
58阳光灿烂的日子一场华丽的意淫
59蝴蝶效应人的命运被自己瞬间的抉择改变
60大鱼抱着梦想而活着的人是幸福的,怀抱梦想而死去的人是不朽的
61沉默的羔羊安东尼·霍普金斯的顶级表演
62美国往事往事如烟,无处祭奠
63哈尔的移动城堡带着心爱的人在天空飞翔
64岁月神偷岁月流逝,来日可追
65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百看不厌
66玛丽和马克思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67黑客帝国视觉革命
68小鞋子奔跑的孩子是天使
69上帝之城被上帝抛弃了的上帝之城
70重庆森林寂寞没有期限
71萤火虫之墓幸福是生生不息,却难以触及的远
72本杰明·巴顿奇事在时间之河里感受溺水之苦
73阳光姐妹淘再多各自牛逼的时光,也比不上一起傻逼的岁月
74拯救大兵瑞恩美利坚精神输出大片No1
75猜火车不可猜的青春迷笛
76疯狂原始人老少皆宜,这就是好莱坞动画的魅力
77告白没有一人完全善,也没有一人完全恶
78心灵捕手人生中应该拥有这样的一段豁然开朗
79一一我们都曾经是一一
80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美丽无罪
81真爱至上爱,是个动词
82菊次郎的夏天从没见过那么流氓的温柔,从没见过那么温柔的流氓
83爱在黎明破晓前缘分是个连绵词,最美不过一瞬
84爱在日落黄昏时九年后的重逢是世俗和责任的交叠,没了悸动和青涩,沧桑而温暖
85甜蜜蜜相逢只要一瞬间,等待却像是一辈子
86燃情岁月传奇,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
87虎口脱险永远看不腻的喜剧
88春光乍泄爱情纠缠,男女一致
89饮食男女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都准备好了才下锅
90熔炉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91海盗电台生命不止,摇滚不死
92穿越时空的少女爱上未来的你
93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上帝之城 猜火车 阿甘正传 开心辞典=山寨富翁
94电锯惊魂真相就在眼前
95秒速五厘米青春就是放弃和怀念
96东邪西毒电影诗
97碧海蓝天在那片深蓝中,感受来自大海的忧伤寂寞与美丽自由
98雨人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可以让周围的人显得可笑和渺小
99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曾经的那段美好会沉淀为一辈子的记忆
100黑天鹅黑暗之美
101撞车天使与魔鬼的冲撞
102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感情不分食草或者食肉
103人工智能对爱的执着,可以超越一切
104荒野生存出门必备:本草纲目
105恋恋笔记本爱情没有那么多借口,如果不能圆满,只能说明爱的不够
106七武士时代悲歌
107两小无猜Love me, if you dare
108卢旺达饭店当这个世界闭上双眼,他却敞开了怀抱
109我是山姆爱并不需要智商
110朗读者当爱情跨越年龄的界限,它似乎能变得更久远一点,成为一种责任,一种水到渠成的相濡以沫
111燕尾蝶现实与童话交相辉映的旅程
112幸福终点站有时候幸福需要等一等
113海洋大海啊,不全是水
114音乐之声用音乐化解仇恨,让歌声串起美好
115浪潮世界离独裁只有五天
116摩登时代大时代中的人生,小人物的悲喜
117超脱穷尽一生,我们要学会的,不过是彼此拥抱
118纵横四海香港浪漫主义警匪动作片的巅峰之作
119英雄本色英雄泪短,兄弟情长
120巴黎淘气帮四百击的反面
121教父3任何信念的力量,都无法改变命运
122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尽管有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这部电影依旧是一部感人肺腑的佳作
123一次别离只有有信仰的人才能说出事实真相
124罗生门人生的N种可能性
125勇士热血沸腾,相当完美的娱乐拳击大餐
126再见我们的幼儿园萌点、泪点全中
127杀人回忆关于连环杀人悬案的集体回忆
128迁徙的鸟最美的飞翔
129叫我第一名乐观比一切都有力量
130卡萨布兰卡与同名歌曲无关
131被解救的姜戈热血沸腾,那个低俗、性感的无耻混蛋又来了
132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青春的阵痛就是,女孩永远比同龄男生更成熟
133香水一个单凭体香达到高潮的男人
134喜宴中国家庭的喜怒哀乐忍
135绿里奇迹天使暂时离开
136麦兜故事麦兜是一只很哲学的猪
137迈克尔·杰克逊:就是这样这部电影可能让你作为伪粉丝进影厅,看完后就成了真粉丝
138可可西里坚硬的信仰
139发条橙我完全康复了
140悲惨世界本片有怪薯蜀如何诱拐萝莉的详细教程
141罪恶之城权力不是来自枪和子弹,权力来自谎言
142中央车站心灵救赎
143完美的世界坏人的好总是比好人的好来得更感人
144魂断蓝桥中国式内在的美国电影
145战争之王做一颗让别人需要你的棋子
146倩女幽魂两张绝世的脸
147玩具总动员3跨度十五年的欢乐与泪水
148上帝也疯狂纯净原始的笑与感动
149末代皇帝“不要跟我比惨,我比你更惨”再适合这部电影不过了
150猫鼠游戏骗子大师和执著警探的你追我跑故事
151曾经有些幸福无关爱情
152雨中曲骨灰级歌舞片
153红辣椒梦的勾结
154蓝色大门青春的窃窃私语
155爱在暹罗把爱放在心底,有爱就有希望
156蝴蝶我们长途跋涉寻找的东西,有可能一直就在身边
157英国病人In memory, love lives forever...
158暖暖内含光恋爱是一次神经的冒险。就算失去记忆,也会爱上你
159断背山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
160阿飞正传王家卫是一种风格,张国荣是一个代表
161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弱者送给弱者的一刀
162源代码邓肯·琼斯继《月球》之后再度奉献出一部精彩绝伦的科幻佳作
163地球上的星星天使保护事件始末
164天空之城对天空的追逐,永不停止
165终结者2少见的超越首部的续集,动作片中的经典
166偷拐抢骗典型盖·里奇式的英国黑色幽默黑帮片
167美国丽人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深不可测的大海
168变脸当发哥的风衣、墨镜出现在了凯奇身上⋯
169我在伊朗长大像自由一样美丽
170跳出我天地家人的爱,是自己所能拥有的最大的财富
171末路狂花没有了退路,只好飞向自由
172再见列宁一个伟大的谎言成就了一个伟大的理想
173莫扎特传上帝的宠儿
174新龙门客栈嬉笑怒骂,调风动月
175不一样的天空生命有裂缝,阳光才照得进来
176疯狂约会美丽都一切都没有变,只是你不在我身边
177梦之安魂曲一场没有春天的噩梦
178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诺兰就是保证
179买凶拍人一堆贱人组合的化学反应
180幽灵公主人与自然的战争史诗
181爱·回家献给所有外婆的电影
182我们俩想外婆了,有没有?!
183无耻混蛋昆汀同学越来越变态了,比北野武还杜琪峰
184傲慢与偏见爱是摈弃傲慢与偏见之后的曙光
185夜访吸血鬼弥漫淡淡血腥气的优雅
186她比烟花寂寞大提琴是种悲伤的乐器
187黄金三镖客最棒的西部片
188国王的演讲皇上无话儿
189加勒比海盗约翰尼·德普的独角戏
190第六感深入内心的恐怖,出人意料的结局
191家园俯瞰地球的伤痕
192蓝白红三部曲之红最接近人道精神的是博爱
193攻壳机动队上承《银翼杀手》,下启《黑客帝国》
194茜茜公主每个女孩都有个公主梦
195出租车司机在每一个城市,都有独行者
196我爱你你要相信,这世上真的有爱存在,不管在什么年纪
197速度与激情5爆米花动作电影新标杆
198对她说令人心碎的单恋,令人心痛的觉醒
199歌剧魅影摘下残缺的面具往往比真实的脸更令爱情动容
200初恋这件小事黑小鸭速效美白记
201遗愿清单用剩余不多的时间,去燃烧整个生命
202布达佩斯之恋甜蜜忧伤一曲难唱
203开心家族让人又哭又笑的“鬼片”
204伴我同行每个人都有自己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
205城市之光永远的小人物,伟大的卓别林
206忠犬八公物语养狗三日,便会对你终其一生
207桃姐温馨小品,哀而不伤
208蓝白红三部曲之蓝有些失去总令人念念不忘
209刺猬的优雅简简单单,回味悠长
210寿司之神大和民族真是一个认真到让人害怕的民族
211相助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来之不易
212赛德克·巴莱台湾土著版《勇敢的心》
2132001太空漫游现代科幻电影的开山之作,最伟大导演的最伟大影片
214美国X档案憎恨是包袱
215自闭历程不管梦想被怎样嘲讽打击,前进、前进,希望永存你心,你永远不会孤单前行
216上帝也疯狂2随便一种动物都能点爆你的笑穴
217未麻的部屋好的剧本是,就算你猜到了结局也猜不到全部
218天水围的日与夜琐碎便是生活
219枪火一群演技精湛的戏骨,奉献出一个精致的黑帮小品
220精英部队2:大敌当前巴西领先我们一光年的,不光是足球
221青蛇人生如此,浮生如斯。谁人言,花彼岸,此生情长意短。谁都是不懂爱的罢了
222狩猎天真无邪才是最大的邪,童言无忌才是最大的忌,天使有时候才是恶魔
223追随诺兰的牛逼来源于内心散发出的恐惧
224时时刻刻那些被自我侵蚀得无路可逃的年月
225盲井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
226风之谷动画片的圣经
227角斗士罗马斗兽场的鸦雀无声,久久停留在这样的肃穆中
228导盲犬小Q宠物的意义在于化解人的孤独
229花样年华偷情本没有这样美
230老男孩你笑,世界和你一起笑;你哭,只有你一个人哭
231迷墙一部后现代主义的超长MV
232惊魂记故事的反转与反转,分裂电影的始祖
233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商业片与科幻、哲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234第九区对全人类的陋习进行质责,看到和想到的更多的还是中国
235血钻每个美丽事物背后都是滴血的现实
236荒岛余生一个人的独角戏
237河童之夏其无数耐人寻味的细节具有治疗眼睛干涩、焦躁不安、心神不定、失眠多梦的功效
238恶童坏孩子的天空
239与狼共舞充满诗意与情怀的史诗作品
240魔术师这个世界上本没有魔术,只是现实的不堪让我们需要有点光亮
241罗拉快跑每一秒你都在改变世界
242岁月的童话往日情怀
243社交网络这世道,绅士做不了,海盗是王道
244无敌破坏王迪士尼和皮克斯拿错剧本的产物
245老爷车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46八月迷情音乐引人入胜
247暗战人生能有多少次棋逢对手的快乐
248我们天上见生活是中国最靠谱的编剧
249千年女优爱情是一场没有尽头的虚幻追逐
250钢的琴比想象更荒诞的,是他们那个卑微的梦

来源:理想国

最伟大的科幻游戏TOP20:你是一个合格科幻游戏粉吗?

“科幻,用幻想艺术的形式,表现科学技术远景或者社会发展对人类影响。”这是“科幻”一词最被大众接受的说法。“只要故事中含有超现实因素,便可算作科幻作品。”但是要做到真正的科幻,又谈何容易。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20大最硬核的科幻游戏,评选的标准是科幻元素>游戏性,所以最好玩的游戏不一定在最前面,但是最科幻,最未来的游戏会名列前茅哦!N7号飞船,弗里曼的撬棍,恐怖的“石村号”……这些都是属于科幻玩家最经典的记忆!你是一个合格的科幻游戏粉吗?

《沙丘2》

不仅是爷爷级别的科幻游戏,也是爷爷级别的即时战略游戏。游戏根据赫伯特同名小说改编,当时盛极一时的Virgin与其全资子公司westwood合作。把整个游戏系统改为即时方式(尽管依然需要输入文字命令)开创了即时战略的时代,现在无论是媒体还是玩家对沙丘2的评价,都是即时战略的鼻祖,任何美誉用在它的身上都不过分。

这对部队的移动能力造成影响,而且在这个星球上找一片适于建造建筑的石头地表也很困难。沙层之下活动的沙虫感受到沙子表层的震动后,就会浮出,将在沙漠表面作业的采集车和采矿部队吞没。游戏中要派出采集车去采集香料,建造各种建筑物,开发更强大的单元以消灭敌人。

《辐射3》

也许是所有玩家最喜欢的一部科幻类游戏了。

2077年地球引发的核战争导致了地面的荒废,人类在被称为 “Vault” 的地下避难所生活、生育、死去。其中一间避难所编号为101,就在如今“废土”的首都华盛顿DC附近。游戏背景是2277年(核战200年后)的未来世界。避难所101被誉为废墟中的珠宝。在200年里,101号避难所一直忠诚地侍候着华盛顿与其郊外的幸存居民。虽然2077年的全球原子战争留给美国的只有废墟,但是101号避难所上的居民很享受逃脱外部世界压力的自由生活。巨大的变异昆虫,盗贼,奴隶贩子,还有甚至超级异形全部都无法对抗超级避难所技术工程。然而一个命运的早上,当你醒来时,你会发现你的父亲公然顶撞监督(Overseer),没有什么理由离开了舒适安全的101号避难所。离开你熟悉的避难所,从中走进了太阳底下荒芜的废墟,来找寻你的父亲,还有真相。

《太空入侵者》

“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游戏”,“史上最伟大游戏”……《太空入侵者》拥有太多的美名了。游戏的剧情很简单,一群邪恶的异星人,有组织有秩序地排成了11*5的大方阵,向地球袭来。玩家的目标就是在它们冲到屏幕低端前消灭它们。随着你打掉的异形越多,它们的速度也会越练越快。如果你被击中,就会丢掉一命.更要命的是,只要有一架异形飞船飞到了屏幕的低端,就意味着你的星球遭到入侵而立即game over。

现在看来简单到令人发指的游戏,在1978年造成了全民狂欢。

《杀出重围》

《Deus Ex》的方法是说它是一款完全开放游戏,可以让玩家自由选择游戏进程直到结尾的一种经历。游戏是一个讲述未来的黑暗的故事,游戏以我们现实世界中早已存在的阴谋论为基础引申出一系列的复杂剧情,令人叹为观止。

而且游戏中涉及了大量关于哲学,政治,以及神话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些可能会让一些低水平的玩家摸不到头脑,再加上较复杂的操作方式,很容易让人望而却步,可游戏本身所创造理念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而且此作品还被科学界评为最有科学引导价值的游戏之一。

《银河飞将》

一个阴险恶毒的外星族人发现地球的星座位置,计划入侵毁灭地球,地球上的星河战队应征而战,在地球和外星人之间的太空展开了激烈星际战斗,捍卫全人类。克尔瑞奇族-猫人派遣一支舰队奇袭,轰炸帕格萨斯小行星。

胡塞尔与帕托契卡的生活世界

作者:浙江大学哲学系、现象学与心性思想研究中心教授 倪梁康

内容提要:胡塞尔晚年与他的同乡、捷克现象学家帕托契卡在巴黎和弗赖堡相遇相识,开启了现象学运动的一个新章节。在思想上,胡塞尔后期对生活世界和欧洲危机的关注和讨论影响了年青的帕托契卡。在生活上,他们两人都处在二战前后的世界动荡局面中,并以各自的方式最终经历了政治与社会的危机。总体上看,他们都是不问政治的纯粹哲学家,但政治最终赶上了他们。他们二人始终都是观念力量的信奉者,而且也是观念力量的牺牲者。他们也因此在思想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埃德蒙德·胡塞尔生命的最后十年里,有一位他的捷克同乡进入他的生活与思想圈中,成为他的学生,这人就是扬?帕托契卡(Jan Pato ka,1907-1977)。帕托契卡的父亲是一位古代语言学家。因而尽管帕托契卡是在布拉格的一所实科中学里接受的实用学科的教育,也就是说,在这样的中学不需要学习古代语言;但在父亲的帮助下,他很早便具备了扎实的古希腊知识。此后在布拉格大学学习时,帕托契卡的大学哲学老师是捷克哲学家柯萨科(Jan Blahoslav Koz k)。后者是批判的实在论者,也是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第一任总统托马斯?马塞里克(Tommá Garrigue Masaryk)的学生。

世界真小!在与帕托契卡相遇的五十多年前,即在帕托契卡出生的三十多年前,胡塞尔于莱比锡大学注册学习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和哲学期间便认识了当时也在此学习的马塞里克,确切地说是在1876年莱比锡的哲学学会上相识的。马塞里克此后成为胡塞尔青年时期的哲学引路人和精神引领者:胡塞尔不仅在马塞里克的影响下终身以哲学为业,而且在宗教上也受其影响而从犹太教(摩西教)转信了基督教(耶稣教)。此外,马塞里克的老师是布伦塔诺。正是在马塞里克的建议和推荐下,胡塞尔也成为布伦塔诺的学生。就此而论,胡塞尔的确有理由将马塞里克称作“我的第一个老师,是第一个在我心中唤起了对世界与生活的伦理理解的人”①。

当然,胡塞尔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老师”是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布伦塔诺。他也是胡塞尔与马塞里克的共同老师。他们所共同延续和发展的一个哲学传统可以称为维也纳哲学传统,这个传统是由一条从鲍尔查诺到布伦塔诺、胡塞尔、马塞里克、维特根斯坦直至帕托契卡的思想发展线索来体现的②。

帕托契卡是1929年在巴黎初见胡塞尔的。那时这位只有22岁的布拉格大学学生获得一笔奖学金,正在巴黎学习,而胡塞尔恰好在此期间应邀到巴黎大学讲演。于是帕托契卡“带着激动的心情”聆听了胡塞尔的巴黎讲座,“一同体验了‘笛卡尔式的沉思’的开端”③,因为这个讲座的文本就是后来得到深化和扩展的《笛卡尔式的沉思》书稿的最初底本。

通过胡塞尔的学生柯瓦雷(Alexandre Koyré,1892-1964)和古尔维齐(Aron Gurwitsch,1901-1973)的介绍,帕托契卡在巴黎结识了胡塞尔。胡塞尔似乎当即便邀请他去弗赖堡学习④,尽管胡塞尔此时已退休并将讲席传给了海德格尔。1930年,帕托契卡从巴黎回到布拉格,并在那里于一年后递交了他的博士论文《明见性的概念以及它对意向活动学的意义》⑤。从笔者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这篇用捷克文撰写的博士论文一直存放在布拉格大学的图书馆中,始终没有正式出版,也没有被翻译为任何其他文字,而且关于它的论述也寥寥无几,其原因尚不得而知。仅从它的论题来看,这应当是一篇关于胡塞尔现象学的研究论文。

帕托契卡在完成博士考试后没有在大学找到工作,因而他最初是在布拉格的文科中学里担任哲学教授,但他一直没有停止对现象学哲学以及捷克哲学的思考。1933年夏季学期,他获得了一份洪堡奖学金,借此而能够赴德国的柏林和弗莱堡进行访问和学习。他在柏林随尼古拉·哈特曼学习并在那里亲历了德国政局的重大变化。随后他来到弗赖堡,名义上随海德格尔学习,但主要关注的是胡塞尔的现象学。当这位26岁的青年来到弗赖堡,出现在74岁的老人面前时,胡塞尔已经将纳粹政权给他带来的“最初的失望和屈辱”⑥抛在身后,能够“带着最令人感动的友善来接待”他的同胞帕托契卡:“啊,终于有这一天!我已经有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但一位同胞来到我这里——这还从来没有发生过。”⑦

同样是在这次访问学习中,帕托契卡结识了胡塞尔当时的私人助手欧根?芬克并与之结下深厚的友谊,同时也见到当时在胡塞尔家中做客的一位日本人和一位中国人⑧。帕托契卡后来曾回忆这段在胡塞尔家中做客的经历,并且记录下胡塞尔当时在面对充满敌意和战争气息的欧洲时局以及由国际学生构成的周边环境时所说的话:“我还记得,他[胡塞尔]当时说:‘我们在这里的统统都是敌人。’他指着我和芬克:‘敌人。’指着中国人和日本人:‘敌人。’‘而超越一切的——现象学。’”⑨

这里表现出的民族、欧洲与世界之间的强烈张力后来在胡塞尔与帕托契卡的生活世界思考中一再地被讨论和论述⑩。它是胡塞尔在面对欧洲两次大战之间的危机时对哲学观念一方面与自然的生活世界观点的相关性、另一方面与自然科学观点的相关性问题上的思考的流露。这种超越性在胡塞尔那里意味着某种在政治、伦理、法权、社会方面的跨文化、跨民族的普遍性之可能。胡塞尔在一次大战期间便曾面对过这个问题,但看起来他并未能够通过他的政治实践而得出令他自己满意的答案(11)。在面临纳粹政权的残酷现实与二次世界大战的临近可能时,他不得不再次面对这个问题。而这次他是从生活世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进行观念史的思考和反省。

关于这个时期的胡塞尔以及他的工作,英加尔登曾在回忆他1935年最后一次去弗赖堡拜访胡塞尔时说:“让·海林晚上到旅馆来看我。我们谈到胡塞尔。海林在那段时间去看过他多次,并且赞叹他的好状态,他的坚定性,以及他对科学研究的不懈的奉献。胡塞尔在此最后的岁月里作为人和作为哲学家变得更加伟大了。他坚信,他的哲学终有一天会拯救人类。他预感到将会发生的事情吗?”(12)

在此期间,随着德国情况的变化,捷克以及布拉格大学1933年后的情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埃米尔?乌悌茨(13)因其犹太血统而不得不放弃他在德国罗斯托克大学的教职,返回他的母校布拉格德语大学担任讲席教授。关于乌悌茨,帕托契卡回忆说:“他视野开阔,对于精神可能性的嗅觉极其敏锐,而且是一流的组织者。这位以前的布伦塔诺学生并不理解超越论,因此他也就更为强调在胡塞尔那里的具体分析,并且拟订了一个将布拉格建成一个现象学研究中心的计划。”(14)乌悌茨与帕托契卡的老师柯萨科一同在此方向上努力。1934年,“布拉格哲学社团”成立。乌悌茨担任学会的德语主席,柯萨科担任捷克语主席,帕托契卡成为新成立的哲学社团的捷克语秘书,胡塞尔的另一位学生兰德格雷贝担任社团的德语秘书。在他们的努力下,这个社团逐渐建立起与国际现象学运动的联系并产生影响。

这年的圣诞节,帕托契卡收到胡塞尔的邀请,再赴弗赖堡拜访胡塞尔和芬克。他此次的德国之行负有两个重要的使命:其一是找到某种方式来保存胡塞尔的大量手稿,以免它们被纳粹毁灭,例如通过将速记体文稿誊写成打字稿来安置它们,或将它们部分地挪放到布拉格;其二是邀请胡塞尔到布拉格做一次旅行讲演,借此宣布他的最新思想和研究成果。这两项计划都受到胡塞尔本人的全力支持,究其原因,应如帕托契卡所说,胡塞尔对其殚精竭虑的科学研究之命运的担忧由来已久,这种担忧原初可能与现象学内部海德格尔学派占据上风的状况相关联(15)。此外还要加上1933年之后由政治所引发的忧虑,这些忧虑的确是有充分根据的。胡塞尔在他的国家是一个“内部流放者”,并且不能指望任何来自公共方面的公开支持。布拉格学会、捷克斯洛伐克在此情况下虽然不是非常强大的联盟者,但却是在这个看起来毫无指望的黑暗中的一束亮光。“将一个伟大的哲学使命、也是人类的使命感受为一种始终活跃的工作冲动,同时不得不为此工作去期待一个被丢入海中的瓶子的命运,这是贯穿在多年间的持续担忧。”(16)

最终这两项计划都以出版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实现:其一是胡塞尔的维也纳和布拉格之行连同他在那里所做的关于欧洲科学危机的讲演以及在此基础上加工出版的两篇“危机”长文,其二是由兰德格雷贝整理编辑和由胡塞尔本人审定的《经验与判断》的著作的发表(17)。《危机》与《经验与判断》这两部著述的思路在一个关节点上相交并汇合:生活世界。正是由于这两项工作的完成,我们今天才有可能谈论一门“生活世界的现象学”。而这门学说的产生,无疑与帕托契卡、兰德格雷贝和布拉格哲学社团的努力密切相关(18)。

《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现象学》一书的形成,通常首先被视作胡塞尔的维也纳之行的直接结果,但阐述“危机”思想的最早起因实际上更多与布拉格有关。首先可以确定一点:1934年在帕托契卡去弗赖堡实施上述计划之前,胡塞尔便于1934年8月应这年在布拉格召开的第八届世界哲学大会的大会主席莱德(Emanuel Rádl)的邀请而起草和回复了一封长信。它后来于1989年被收入《胡塞尔全集》第二十七卷《文章与讲演(1922-1937)》(S.184-221)发表。全集编者为它所加的标题为《论当前的哲学任务》,胡塞尔自己则将它称作“布拉格书信”或“布拉格文章”(19)。它的一个部分在大会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由帕托契卡宣读。按帕托契卡的说法,“其中暗示了现象学的世界使命——显然是对‘危机’问题域的一个预先说明”(20)。这个说法所依据的是胡塞尔自己在1934年9月13日致帕托契卡的信:“我现在透彻地思考了[布拉格论文的]副本,并且不久会在做相应的深化(必要的扩展)的同时将它们加工成一个进入现象学的历史入口。”(Hua Brief.Ⅳ,S.427)帕托契卡事实上对胡塞尔从“布拉格书信”到“危机”论文的整个思想进展最为熟悉,熟悉的程度甚至超过胡塞尔的两个助手兰德格雷贝和芬克。胡塞尔本人至迟从1934年9月起便在与帕托契卡的通信中连续报告他对“布拉格书信”或“论文”的深化和扩展工作的进程,直至1937年3月将他发表在贝尔格莱德的《哲学》期刊上的“危机”论文第一篇的抽印本寄给帕托契卡(cf.Chronik,S.451,460,473,476,478,485)。正因为此,在“危机”论文发表之后,帕托契卡可以撰写出第一篇关于“危机”文章的评论,首先对胡塞尔的思考做出回应并进行传布(21)。

此外还可以再留意一点:胡塞尔关于“危机”问题的公开讲座本来计划先去布拉格,再到维也纳。只是由于布拉格方面因故推迟,胡塞尔才于1935年5月先赴维也纳讲演,而后于11月再赴布拉格讲演。而这个调整的直接结果就是:虽然布拉格讲演比维也纳讲演滞后,但也因此而“更为深刻和更为原本”。

最后的这个表述出自帕托契卡对他曾亲自聆听过的胡塞尔后期三个异国演讲(巴黎、维也纳、布拉格)所做的一个十分言简意赅的比照和刻画:“这是[布拉格哲学]学会的活动与存在的顶峰。伟大的思想家来到这里,就像此前在维也纳,就一个迫在眉睫的当前问题域进行讲演,但在这里要更为深刻和更为原本,因为在这里首次将所有问题都建基于被跳过的生活世界问题上:人们看到在尽管成就斐然却仍然爆发的科学危机背后的理性危机和人类危机,人们看到几百年来日趋深化的启蒙危机,要想克服这个危机,就不能回避理性,而是必须达到一个尚未预料到的理性和科学的阶段。它与巴黎讲演形成如此鲜明的对比,在那里论述的是一个在新构建的思想之纯粹苍穹中的设想,而在这里则有一个声音在呼唤人们回返,它将哲学家的信息传达给处在极度危险中的人类。”(22)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帕托契卡的这个说法——“在这里首次将所有问题都建基于被跳过的生活世界问题上”。他本人正是在这次访问中从胡塞尔那里获得了对当前哲学问题的重要启示,并就此论题撰写了自己的任教资格论文《自然世界作为哲学问题》。

帕托契卡在其1936年的任教资格论文《自然世界作为哲学问题》中已经专注于对生活世界的哲学问题的讨论,并成为对胡塞尔生活世界现象学做出诠释和发展的既是首个也是首要的思想家(23)。如比梅尔所说,在这部著述中“处在核心位置的是对生活世界的分析,甚至可以说,在这里已经预先认识到胡塞尔在其‘危机’著作中所阐述或要求的生活世界问题”(24)。现象学运动随之而在这里打开了一个新的问题域并因此而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胡塞尔的催促之下(25),帕托契卡的任教资格论文首先于1936年以捷克文在布拉格出版,时间恰好处在胡塞尔两篇“危机”文章在贝尔格莱德的流亡刊物《哲学》上的刊发期间。它的法文版、德文版和英文版分别于1976年、1990年和2016年先后出版(26)。

1937年8月,帕托契卡赴巴黎参加第九届世界哲学大会,会议结束后他在返程途中绕道弗赖堡再次拜访胡塞尔,未料此次访问会成为他与胡塞尔的诀别:“在我滞留的最后一天,当我打电话去时,我听到马尔维娜太太说,胡塞尔在浴室滑倒了,并且受伤严重。我不能再像约定的那样去看望他。这就是那个发展成致命的肋膜炎的事故,他未能从这个肋膜炎中再得到恢复。”(27)

1938年4月27日,胡塞尔在医院卧病六个多月之后与世长辞。同年5月13日,帕托契卡和兰德格雷贝在“布拉格哲学社团”为胡塞尔去世发表了各自的纪念讲话。两篇演讲文字后来在该社团的著述系列中出版,文后还刊登了兰德格雷贝编辑的胡塞尔遗著《经验与判断:逻辑谱系学研究》的出版预告(28)。这两篇文字与欧根?芬克同年4月29日在胡塞尔墓前的致辞一起,成为在那个充满危机的年代里关于一位伟大思想家的少数几篇重要讣告和悼词(29)。

帕托契卡在纪念讲话中将胡塞尔视作观念的力量的信奉者和牺牲者:“尽管在世界的全部负担上感受到所有的痛苦,在世界之中仍然有一个非人形的天意的闪烁之光从深处穿透出来,这是最终理想的目标设定之天意,正是这些目标设定构成了对一个漫长向往的奖励。”(30)

步胡塞尔之后尘,帕托契卡本人也成为这种观念力量的信奉者,并在四十年后也成为它的牺牲者。

胡塞尔去世近一年后,他的遗著《经验与判断》(31)在布拉格学院出版书局得以刊印,但未及发行。它是“布拉格哲学社团著述”系列的第二辑,而第一辑就是前述帕托契卡和兰德格雷贝的两篇纪念胡塞尔的讲话。与贝尔格莱德的流亡杂志《哲学》一样,这家书局也是一家流亡出版社,由一位从德国流亡到布拉格的犹太出版商创立。当兰德格雷贝于1939年从出版商那里拿到《经验与判断》的第一本样书时,德军的坦克已经开进了布拉格城区(32)。帕托契卡回忆说:“而后除了少数几册之外,它们都被没收和销毁。战后我还能够为兰德格雷贝提供一册样本用于重印。”(33)

帕托契卡在完成任教资格考试后曾在布拉格大学哲学系担任了三年的无薪讲师。1939年德国入侵之后,所有捷克高校都遭到了关闭。在此期间,为了养家糊口,帕托契卡继续在布拉格的各个文科中学中任教,直至1944年。

在德国占领期间,帕托契卡仍然在思考胡塞尔的“敌人”与“超越一切的现象学”之间的关系问题。“他一方面强调捷克精神史与德国精神史的联结,另一方面又突出捷克思想的自立性,同时坚信捷克精神的欧洲使命在于为东、西欧提供中介。”(34)根据耿宁的回忆,帕托契卡始终认为捷克斯洛伐克属于西欧而非东欧(35)。他的这些思考在当时引起许多批评。在战争结束前他就已经失去了在文科中学的教授职位,作为隧道工人而被拉入全面战争中。

二战结束后,帕托契卡在捷克的高校重建中重回布拉格大学,继续作为无薪讲师开始他的教学工作,开设关于古代哲学和黑格尔的讲座。在此期间他也开始关注和讨论当时在德国和法国盛行的生存主义(Existenzialismus)思潮的论题。他曾一度有希望得到布尔诺大学教育系的哲学正教授职位,但最终未果。因为在1947年苏联和美国进入冷战状态之后,继许多东欧国家之后,捷克斯洛伐克的多党执政也于1948年结束,在思想领域中与西方的接触和交流也被中止,帕托契卡作为亲西方的学者无法再被聘任,甚至在1950年他还不得不离开布拉格大学。

帕托契卡此后首先在马塞里克图书馆找到一份管理员的工作,而后图书馆关闭,他很难再找到正式的工作,只能靠一些翻译工作和教授补习课程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36)。此后由于帕托契卡在捷克教育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J.A.Comenius)方面的专业知识,他被捷克斯洛伐克社会科学院教育学研究所聘请参与夸美纽斯著作集的编辑工作,并在此期间撰写和发表了关于夸美纽斯的一些研究文章。他论证了夸美纽斯不仅是一位教育学家,而且是一位具有独创性的哲学家(37)。夸美纽斯对帕托契卡的思想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一点我们在后面还会看到。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期,捷克斯洛伐克对待西方国家的政策有所松动,其哲学界与西方哲学界的联系也逐渐恢复。1964年,帕托契卡将他那些年的关于亚里士多德的系统的和历史的研究论著结集,以《亚里士多德:他的先驱和他的遗产》为题(38),作为第二篇任教资格论文提交给捷克斯洛伐克社会科学院,并于1967年成为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的科学博士。

通过兰德格雷贝、梵·布雷达等人提供的帮助,帕托契卡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能够应邀到东西欧各地的大学参观访问并担任多个大学的客座教授。他在此期间也曾到梵·布雷达主持的比利时鲁汶大学胡塞尔文库、兰德格雷贝主持的科隆大学胡塞尔文库、芬克主持的弗赖堡大学胡塞尔文库访问参观。当时(1965年)在鲁汶大学胡塞尔文库工作的博士生耿宁因此而认识了帕托契卡,二人开始了一段忘年之交。在其尚未发表的回忆录中,耿宁写道:“在胡塞尔所有重要的学生中,我感觉我与扬·帕托契卡关系最密切。他是一位出色的独立思想家、伟大的胡塞尔哲学学者,也是黑格尔哲学学者,由于研究和翻译作为卡尔·马克思哲学的基础的黑格尔,他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政权下还有可能在科学院里进行哲学活动。不过,帕托契卡的为人给我留下更为深刻印象的是,尽管他在哲学上的伟大,或者毋宁说,恰恰因为他在哲学上的伟大,他格外谦逊。”(39)在回到布拉格之后,帕托契卡在1965年7月16日和1970年1月30日期间与耿宁有通信往来,共致函八封和明信片一封,一共24张手写页面。耿宁曾委托笔者将其中四封信转交给布拉格的帕托契卡文献馆,并将另外四封信与一张明信片转交给中山大学现象学文献馆。

1968年发生了“布拉格之春”政治运动(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于1968年进行的改革)。在苏联及华约成员国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之后,改革失败,捷克斯洛伐克继续实行“正常体制”,加强对媒体的控制,以清除西方思想影响。随后有大量的难民涌向西欧,其中包括许多精英知识分子。虽然这年帕托契卡在布拉格大学终于获得了一个正教授的位置,但四年之后(1972年)他便过早地被强制退休了。按照利科的统计,在获得任教资格后的三十四年里,他只有八年时间被允许公开授课(40)。帕托契卡没有选择离开祖国,而是留在布拉格继续在自己的住宅内教授各种哲学课程。他的听众中常常有手工艺者、锅炉工,他们中的一些人曾是哲学教授或哲学学生,在后来的政治清洗中被迫离开自己的精神文化岗位,以体力劳动来维持生计(41)。听众中还有后来在捷克斯洛伐克解体后的第一任捷克共和国总统哈维尔(Václav Havel,1936-2011)。

在此期间,虽然帕托契卡已如胡塞尔晚年不能在祖国发表著述一样,也无法在捷克出版自己的作品,但他仍然在西欧,尤其是法国和德国发表了诸多著述和文章,其中的一本《哲学史的异端散论》“在七十年代早期以十二个抄本的方式散布开来,此后成为东欧最有影响的哲学作品之一”(42)。利科认为:“在《哲学史的异端散论》最后几页上的‘震惊者们的团结’之动机更接近于夸美纽斯所提供的绝望的慰藉,而非海德格尔的面对死亡的决断和尼采在虚无主义时代中对超人的寻找。”(43)

与此同时他的任教资格论文的法文版《自然世界作为哲学问题》于1976年出版。他也曾计划对他的《自然世界作为哲学问题》进行加工,主要是关于语言的第八章,同时关注雅各布森在结构语言学方面的贡献(44)。他于1976年已经在鲁汶大学的《哲学杂志》上发表他讨论雅各布森的“现象学的结构主义”的文章(45)。1976年鲁汶大学胡塞尔文库出版了帕托契卡六十五诞辰的纪念文集《人的世界——哲学的世界》(46)。帕托契卡在纪念文集的卷首发表了他的胡塞尔回忆(47)。1976年和1977年是帕托契卡的丰收年头,他在国外思想界已经具有很大影响。尽管如此,或者说正因如此,他在国内所受的监视和限制也越来越明显。

除了晚年两人都不能在国内发表著述之外,帕托契卡与胡塞尔晚年遭遇的另一个相似之处还在于:他们后来都被禁止出国参加学术会议,胡塞尔于1937年被禁止去巴黎参加在那里举办的第九届世界哲学大会(cf.Chronik,S.486),而帕托契卡在最后几年里也被禁止出国参加会议和领取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授予他的名誉博士学位。

1977年发生了帕托契卡参与的“七七宪章”运动。拜瑞?斯密思曾对帕托契卡与“七七宪章”的关系做过如下的勾勒:“帕托契卡是‘七七宪章’的主要作者。他也是‘七七宪章’运动的三位主要发言人之一,这个宪章本身是一个细微工作和非政治之政治的典型事例(对损害人权的特殊的个别案例的艰苦审核,同时并不带有任何宏大口号或意识形态立场)。”(48)“宪章”在1977年1月3日被公之于众。是年3月,帕托契卡与荷兰外交部长有一次会面。接下来的情况可以参考耿宁在回忆录中的记述:“1977年3月3日,帕托契卡被警察拘禁审问长达10个小时。由此也妨碍了帕托契卡受邀参加西德大使馆在布拉格的一次招待会。在这10个小时之后,他有一次心脏病发作,必须送医院。他短暂地休息片刻,写下了他最后的文章《我们能够从〈七七宪章〉那里期待什么》。1977年3月11日,他第二次心脏病发作,两天后溘然长逝,享年69岁。”(49)

也许因为谙熟希腊人“人的习性就是他的命运”之真谛,胡塞尔似乎很早就预料到帕托契卡的生命结局。早在1933年9月7日,芬克便在致帕托契卡的信中转达过胡塞尔对帕托契卡的印象:“他坚信在您身上发现了绝对的认识意志,它也许是一个反生活的怪物,但它却是哲学生存的不可或缺的本质。”(50)

瓦尔特?比梅尔在为帕托契卡所撰悼词中写道:“扬·帕托契卡是欧洲人的一个重要形象,他的生与死是一种经验,欧洲文明可以在此经验上检验它自己的生活意义。现象学哲学因他的去世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学者。”(51)

最后还要指出在胡塞尔与帕托契卡在各自经历的政治遭遇方面的第三个相似之处:为了避免遭受毁灭的命运,他们的手稿或其副本都在他们去世后被带到国外安置起来。胡塞尔的手稿被带到比利时鲁汶大学的哲学研究所存放,帕托契卡的文稿和他的地下出版物则被带到维也纳的人学研究所存放。在1989年前出版了四卷本的德文《帕托契卡文集》(52),1990年开始编辑出版捷克文的《帕托契卡全集》(SSJP)(53)。

按照未曾见过胡塞尔本人而是仅仅根据其著作来判断的保罗·利科的说法,胡塞尔的思维是“非政治的”,“他受的教育、他的爱好、他的职业以及他对科学严格性的偏好都决定了他的非政治”(54)。

这也是作为胡塞尔亲炙弟子的帕托契卡对其导师的第一印象和总体印象。还在巴黎第一次见到胡塞尔时,帕托契卡就将他视作“一位哲学家,他不做报告,不做评论,而是坐在他自己的工作间里,就好像他是独自一人,并且在与他的问题搏斗,全然不去关心世界与众人”(55)。

第二次在弗赖堡见到胡塞尔和芬克,这种感觉依然强烈。帕托契卡回忆说:“一个大学生很少会将尊敬的老师看作一个有烦恼、有苦痛、有人的困境的人。两位哲学家[胡塞尔与芬克]当时所过的生活对我来说是新奇的事情。他们似乎并不关心那时在围绕着他们周围的、无论他们是否愿意都决定着他们命运的压抑政治现实。他们有自己的任务,因为这个任务,他们生活得更为敬业,并且他们当时给了我第一个范例:在全然的公共性之外,一种真正的意义上的精神生活如何能够不顾一切地盛开。”(56)

这种“在全然的公共性之外的生活”在胡塞尔那里也被称作“纯粹作为科学的哲学家而生活”(Hua Brief.Ⅳ,S.409)。不过胡塞尔也曾一度脱离开这种生活,“坠入一种教授激情”(57),例如在一次大战期间。笔者此前曾撰文讨论过胡塞尔的这段历史,并指出他后来对这个问题所做的反省和得出的结论:“作为一个擅长反思的哲学家,胡塞尔在战后不久也很快开始对自己在战争中的所感、所思与所为做出认真的反省。看起来通过这个反省而得出的最重要结果就在于,胡塞尔最终要求自己:满足于将哲学的实践活动的可能性当作哲学理论研究的课题,并彻底放弃在提供政治建议和发挥政治影响方面的哲学实践的意图。”(58)与此相应,在1919年9月4日给学生阿诺德?梅茨格的信中,胡塞尔写道:“我没有受到召唤去做追求‘极乐生活’(59)的人类的领袖——我在战争年代的苦难冲动中不得不认识到了这一点,我的守护神告诫了我。我会完全有意识地并且决然而然地纯粹作为科学的哲学家而生活。”(Hua Brief.Ⅳ,S.409)

帕托契卡所认识的胡塞尔,正是一次大战后“在全然的公共性之外”和“纯粹作为科学的哲学家”生活的胡塞尔。胡塞尔在这个方面不仅给帕托契卡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样也对他产生深刻的影响。帕托契卡说:“当时我还远远无法思考胡塞尔的极度担忧,这些担忧与他的事业、这项巨大而努力的工作的命运相关,而且我当时还不知道,这些担忧有朝一日会与我如此接近。”(60)帕托契卡这里所说的离他如此之近的“极度担忧”可以是指他在写作这篇回忆录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已经体验和预感到的“危机”。面对他所极度担忧的境况的来临,“这位倍受尊敬的布拉格学者作为其国家的公民发出了他的清晰声音”(61)。

帕托契卡原本并不是一个政治哲学家或社会哲学家。尽管他可以被视作一位实践哲学家,但在总体上仍然是一位苏格拉底意义上的理性地思考和探讨“经过论证的生活”的学者,或者说是一位“当下的人文主义学者”(62)。按照帕托契卡自己在其题为《什么是现象学?》的文稿中的更为明确的表述,现象学“既不是一门献身于对学识传统之维护的陈腐哲学,也不是一门想要以在改变世界方面提供协助的方式来伸张其活力的哲学,亦即不是一门革命的或想要是革命的哲学”(63)。最后我们还可以参考比梅尔的说法:“帕托契卡将哲学理解为向着理性的自身回溯、调动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共同体工作,就像胡塞尔有一次曾表述过的那样,但在帕托契卡那里并不带有那种我们在黑格尔和胡塞尔那里可以发现的乐观主义。”(64)

严格说来,在社会政治的实践中,帕托契卡只是尽到了——如他的一篇文章的标题所说——“在不义面前自我保护的义务”(65)。帕托契卡最亲近的两个朋友之一兰德格雷贝(66)在其纪念文字中写道:“关于扬·帕托契卡的命运以及导致了他死亡的那些事件,人们已经谈论了如此之多,以至于无需再做重复了。但人们在许多方面仍然没有认识到,这个死亡并不是一位背对世界、远离所有政治和所有意识形态争论的哲学家由于未认识到他为实现人权所做顽强努力的风险而陷入的不幸偶然。毋宁说这是一位哲学家的最后的和极端的生命之结果,他知道,所有哲学思想都只有在不仅被思考而且被亲历的情况下才会具有其真理性。”(67)

说到底,帕托契卡与胡塞尔一样,都是利科所说的“非政治的思想家”,但政治最终还是赶上了他们。

①E.Husserl,Briefwechsel,10 B nde,in Verbindung mit E.Schuhmann hrsg.von K.Schuhmann,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4,Bd.Ⅷ,S.59.(以下凡引此书信集均只在正文中用括号标明:Hua Brief. 卷数 页码。)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马塞里克离开莱比锡去维也纳之前将自己的一个小书桌(或一个小书架)留给了胡塞尔。胡塞尔一直保留这个小书桌,并在它上面工作过很长时间。直到他的同胞学生帕托契卡出现,胡塞尔才于1934年圣诞节将这个书桌转送给帕托契卡,因此而使他成为“一个伟大传统的继承人”。参见Hua Brief.I,S.100、利科纪念帕托契卡文章的开篇(Paul Ricoeur,"Hommage an Jan Pato ka",in Jan Patocka,Ketzerische Essays zur Philosophieder Geschichte,Berlin Suhrkamp Verlag,2010,S.7),以及[捷克]帕托契卡:《回忆埃德蒙德·胡塞尔》,倪梁康译,载倪梁康编《回忆埃德蒙德·胡塞尔》,[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第287页。

②④参见Barry Smith,"Von T.G.Masaryk bis Jan Patocka:Eine philosophische Skizze",in J.Zumr and and T.Binder (eds.),T.G.Masaryk und die Bre tano-Schule,Graz/Prague:Czech Academy of Sciences,1993,S.94-110,S.101。

③[捷克]帕托契卡:《回忆埃德蒙德·胡塞尔》,载倪梁康编《回忆埃德蒙德·胡塞尔》,[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第287页。

⑤Jan Pato ka,"Pojemevidence a Jehov znam pro Noetiken" (Der Begriff der Evidenz und seine Bedeutung für die Noetik),Praha,1931,S.165。参见Milan Walter,"Jan Pato ka.Eine biographische Skizze",in Ph nomenologische Forschungen,Vol.17,Studien zur Philosophie von Jan Pato ka,1985,S.89,以及Ludger Hagedorn und Hans R.Sepp,Jan Pato ka.Texte,Dokumente,Bibliographie,Freiburg und München:Alber,1999,S.529。

⑥1933年4月6日,已经退休五年的胡塞尔收到巴登文化部的第7642号“被休假的”通告,随后于4月14日基于这个通告而“被立即休假”。4月底胡塞尔太太向她的儿子格哈特写信报告说,他的父亲受失眠和神经痛的折磨,不得不中断工作,去瑞士洛迦诺休养十天。(参见K.Schuhmann (Hrsg.),Husserl-Chronik.Denk-und Lebensweg Edmund Huserls,Den Haag:Martinus Nijhoff,1977,S.429。以下凡引此《年谱》均只在正文中用括号标明:Chronik 页码。)

⑦[捷克]帕托契卡:《回忆埃德蒙德·胡塞尔》,载倪梁康编《回忆埃德蒙德?胡塞尔》,[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第281页。——胡塞尔将帕托契卡视为自己的第一位同胞学生,这说明他更多地将捷克(由帕托契卡的出生地波希米亚和胡塞尔自己的出生地摩拉维亚两个地区组成)视为自己的故乡,即他所说的“我的可爱而古老的祖国”(Hua Brief Ⅷ,S.58),而不是以奥匈帝国为自己的祖国,因此他似乎并不将出生在维也纳的路德维希?兰德格雷贝视为自己的同胞学生。

⑧[捷克]帕托契卡:《回忆埃德蒙德?胡塞尔》,载倪梁康编《回忆埃德蒙德·胡塞尔》,[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第281页。——这两位亚洲学者中的日本人的身份尚无法查实,但另一位中国人则极有可能是沈有鼎(1908-1989)。对此可以参见倪梁康:《沈有鼎与胡塞尔在直观问题上的思想因缘》,[南京]《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尤其是第一节“沈有鼎与胡塞尔师承关系的历史考察”,第72-73页。

⑨[捷克]帕托契卡:《回忆埃德蒙德·胡塞尔》,载倪梁康编《回忆埃德蒙德·胡塞尔》,[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第281页。

⑩这也是黑尔德近年来想要在他的文集《欧洲与世界:世界公民现象学的研究》(Klaus Held,Europa und die Welt.Studien zur welt-bürgerlichen Phanomenologie,Sankt Augustin Academia Verlag,2013)中想要处理和回应的问题。

(11)关于这个问题的较为详细的讨论可以参见倪梁康:《胡塞尔于一次大战期间的政治践行与理论反思》,载《中国现象学与现象学评论》第十五辑《现象学与实践哲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18页。

(12)[波兰]罗曼·英加尔登:《五次弗莱堡胡塞尔访问记》,倪梁康译,[南宁]《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13)乌悌茨(Emil Utitz,1883-1956)出生在波希米亚地区,也是犹太血统。他曾在慕尼黑、莱比锡和布拉格学习法学、考古学、艺术史、哲学和心理学,并最终于1906年在布拉格随布伦塔诺的学生、心理学家、完形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埃伦费尔茨(Christian von Ehrenfels,1859-1932)完成博士学业,而后又完成任教资格考试,并于1925-1933年在罗斯托克大学担任哲学副教授。1933年纳粹政府上台后,他因犹太身份而先被休假,后被永久退休。此时他刚刚50岁。随后他流亡到他的家乡布拉格,在布拉格德语大学担任讲席教授,直至1942年德国占领捷克。他不仅被逐出大学,还被纳粹关进集中营。只因其“名人”的身份,他在那里才受到特殊对待,最终得以度过战争,活到战后。1945年起他重新执教于布拉格大学,直至1956年去世。

乌悌茨曾与胡塞尔和舍勒有过直接联系和书信往来。现存于中山大学现象学文献馆的一封舍勒手写的战地明信片便是他于1916年战争期间写给乌悌茨的。另一封胡塞尔1914年手写的致乌悌茨的明信片则被收藏于德国比勒费尔德图书馆。此外在1993年由舒曼编辑出版的《胡塞尔书信集》中还收有胡塞尔致乌悌茨的一封信和乌悌茨致胡塞尔的两封信(Hua Brief.I,S.187 ff.)。

(14)(16)[捷克]帕托契卡:《回忆埃德蒙德?胡塞尔》,载倪梁康编《回忆埃德蒙德?胡塞尔》,[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第283页,第286页。

(15)关于胡塞尔对现象学内部的海德格尔学派占上风的状况的担心,帕托契卡曾在给兰德格雷贝的个人信件中表达得更多。按照兰德格雷贝的回忆,帕托契卡曾说:“海德格尔思想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关系问题后来几乎也是我们在布拉格每天谈论的话题之一。而且这也是我们的共同信念,即这个关系必定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参见L.Landgrebe,"Erinnerungen an meinen Freund Jan Pato ka:EinPhilosoph von Weltbedeutung",in Perspektiven der Philosophie,Vol.3,1977,S.298)

(17)关于胡塞尔最后这两部著作的形成历史与基本思路可以参见笔者的两篇论文《胡塞尔未竟之作〈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1936)〉的形成始末与基本意涵》(《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以及《胡塞尔遗著〈经验与判断——逻辑谱系学研究(1939)〉的形成始末与基本意涵》(《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18)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主要通过兰德格雷贝来实施的布拉格哲学社团的计划:聘请胡塞尔到布拉格德语大学任职。但这个计划没有实现。英加尔登在回忆录中记述了胡塞尔的思考、犹豫和最终的决定过程:“我这此次来弗莱堡只有两天时间,并在胡塞尔那里遇到让?海林和兰德格雷贝,后者带来一份邀请函,邀请胡塞尔到布拉格德语大学任教。此外他还想带另一部分胡塞尔手稿到布拉格。——关于布拉格邀请的谈话持续了很长时间。我们考虑了所有赞成和反对的理由。但我和海林都不知道,这里能够做何种建议。很明显,胡塞尔在德国的境况在这些年里从根本上变坏了,很难预料将来还可能会发生什么。但布拉格?——谁能够知道在那里会更平静和更安全吗?胡塞尔倾听并沉默。我们在没有做出决定的情况下各自分手回去。——第二天早上我去胡塞尔那里。他立即坚定地告诉我:‘我留在这里’。他勇敢而骄傲。不愿退让。我没有抗议,尽管我忧心忡忡。”(罗曼?英加尔登:《五次弗莱堡胡塞尔访问记》,倪梁康译,[南宁]《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19)这篇文章后来收入《胡塞尔全集》第27卷,于1989年正式发表。参见Edmund Husserl,Aufs tze Und Vortr ge(1922-1937),Hua XXⅦ,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89,S.184-221。

(20)[捷克]帕托契卡:《回忆埃德蒙德·胡塞尔》,载倪梁康编《回忆埃德蒙德·胡塞尔》,[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第285页。

(21)参见Jan Pato ka,"Edmund Husserl's Die Krisis dereurop ischen Wissenschaften und die transcendentale Ph nomenologie",Review of the first part of Husserl's Krisis as published in the Belgrade journal Philosophia,1936(1),pp.77-176,in eskámysl,1937(33),no.1-2,pp.98-107。

(22)[捷克]帕托契卡:《回忆埃德蒙德·胡塞尔》,载倪梁康编《回忆埃德蒙德·胡塞尔》,[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第288页。

(23)另一位关注生活世界问题的思想家当属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笔者在《现象学及其效应》中专门讨论了他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的关联与差异。此外还有受胡塞尔影响更大的舒茨(Alfred Schütz,1889-1959)和布鲁门贝格(Hans Blumenberg,1920-1996)曾对“生活世界”论题做过深入的思考。参见Alfred Schütz,Thomas Luckmann,Strukturen der Lebenswelt,Band 1,Frankfurt a.M.:Suhrkamp,1979; Band 2,Frankfurt a.M.:Suhrkamp,1984以及Hans Blumenberg,Theorie der Lebenswelt,Frankfurt a.M.:Suhrkamp,2010。

(24)Walter Biemel,"Jan Pato ka:1.7.1907-13.3.1977",in Ph nomenologische Forschungen,Vol.4,Mensch,Welt,Verst ndigung:Perspektiven einer Ph nomenologie der Kommunikation,1977,S.132.

(25)参见[捷克]帕托契卡:《回忆埃德蒙德·胡塞尔》,载倪梁康编《回忆埃德蒙德?胡塞尔》,[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第347页:“在布拉格停留期间,胡塞尔一再催促我完成任教资格考试;探讨胡塞尔论题、尤其是生活世界论题的文章在1936年完成。”

(26)参见该书的捷克文版(Jan Pato ka,P irozen Svět Jako Filosofick Problém,Prag: eskoslovensk Spisovatel,1936)、法文版(Jan Pato ka,Le monse Naturel Comme Probleme Philosophique,traduit du tchèque par Jaromir Danek et Henri Declève,Postface de l’auteur,La Haye:Martinus Nijhoff,1976,Phaenomenologica 68)、德文版(Jan Pato ka,Ausgew hlte Schriften,herausgegeben vom Institut für die Wissenschaften vom Menschen in Wien,Stuttgart:Klett-Cotta,1987-1992,Band III:Die natürliche Welt als philosophisches Problem.Ph nomenologische Schriften I,herausgegeben von Klaus Nellen und Jí i Němec,Einleitung von Ludwig Landgrebe,Stuttgart:Klett-Cotta,1990)、英文版(Jan Pato ka,The Natural World as a Philosophical Problem,Evanston,Illinois: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2016)。

(27)[捷克]帕托契卡:《回忆埃德蒙德·胡塞尔》,载倪梁康编《回忆埃德蒙德·胡塞尔》,[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第289页。

(28)参见Jan Pato ka,"Edmund Husserl zum Ged chtnis:Zwei Reden gehalten von Ludwig Landgrebe und Jan Pato ka",in Schriften des Prager Philosophischen Cercles,herausgegeben von:J.B.Kozák und E.Utitz,Prag:Academia Verlagsbuchhandlung,1938。

(29)参见Eugen Fink,"Totenrede auf Edmund Husserlbei der Ein scherungam 29.April 1938,gesprochen von Eugen Fink",in Perspehtiven der Philosophie,Volume 1,1975,S.285-286。

(30)Jan Pato ka,"Edmund Husserl zum Ged chtnis.Zwei Reden",in Schriften des Prager Philosophischen Cercles,herausgegeben von:J.B.Kozák und E.Utitz,Prag:Academia Verlagsbuchhand-lung,1938,S.28f.

(31)Edmund Husserl,Erfahrung und Urteil.Untersuchungen zur Genealogie der Logik,ausgearbeitet und herausgegeben von Ludwig Landgrebe,Prag:Academie Verlagsbuchhandlung,1939.

(32)Ludwig Landgrebe,"Erinnerungen an meinen Weg zu Edmund Husserl und an die Zusammenarbeit mit ihm",in Sepp,H.R.(Hrsg.),Husserl und die Ph nomenologische Bewegung-Zeugnisse in Text und Bild,Freiburg:Verlag Karl Albert,1988,S.26.

(33)[捷克]帕托契卡:《回忆埃德蒙德·胡塞尔》,载倪梁康编《回忆埃德蒙德·胡塞尔》,[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第291页。——关于此还可以参见兰德格雷贝的更为准确的说法:“出版商必须逃离,但他们逃走前还能将200本样书寄往伦敦的阿伦和昂文出版社,出版社能在英国和美国售书。其余的样书则被纳粹没收并焚毁。”(Ludwig Landgrebe,"Erinnerungen an meinen Weg zu Edmund Husserl und an die Zusammenarbeit mit ihm",in Sepp,H.R.(Hrsg.),Husserl und die Ph nomenologische Bewegung-Zeugnisse in Text und Bild,Freiburg:Verlag Karl Albert,1988,S.26)

(34)Barry Smith,"Von T.G.Masaryk bis Jan Pato ka:Eine philosophische Skizze",in J.Zumrand and T.Binder (eds.),T.G.Masaryk und die Brentano-Schule,Graz/Prague:Czech Academy of Sciences,1993,S.95.

(35)参见耿宁(Iso Kern)的未刊回忆录《有缘吗?——在欧洲哲学与中国哲学之间》第5章“我在鲁汶胡塞尔文库担任助教和编者期间(1961-1972年)”第12节“在胡塞尔文库时我的国际哲学联系:伊莉·罗森贝格-胡塞尔、格哈特·胡塞尔、艾玛纽埃尔?勒维纳斯、罗曼·英加尔登、扬·帕托契卡、阿隆·古尔维奇、达格芬·弗洛斯达尔、伊格纳西奥·安杰勒利”。译文出自郑辟瑞的中译稿第20页。——此外还可以参见Jan Pato ka,Schriften zurtschechischen Kultur und Geschichte,Stuttgart:Klett-Cotta,1992。

(36)参见L Landgrebe,"Erinnerungen an meinen Freund Jan Pato ka",in Perspektiven der Philosophie,Vol.3,1977,S.298。

(37)见Jan Pato ka,Andere Wegein die Moderne.Studien zur europ ischen Ideengeschichtevon der Renaissance bis zur Romatik,Würzburg:K nigshausen &Neumann,2006,S.295-330。

(38)Jan Pato ka,Jeho P edc dci a Dědicové (Aristoteles,jehopfedchudci a dёdicové (Aristoteles,seine Vorl ufer und seine Erben)),Praha,1964.——这部任教资格论文与他的博士论文一样,据笔者所知也至今没有作为整体出版。但它的内容有很大一部分已在1964年之前作为单篇论文分散发表。

(39)[瑞士]耿宁:《有缘吗?——在欧洲哲学与中国哲学之间》第5章,郑辟瑞中译稿,第19页。

(40)(43)Paul Ricoeur,"Hommage an Jan Pato ka ",in Jan Pato ka,Ketzerische Essays zur Philosophie der Geschichte,neu übersetzt von Sandra Lehmann,mit Texten von Paul Ricoeur und Jacques Derrida sowie einem Nachwort von Hans Rainer Sepp,Berlin Suhrkamp Verlag,2010,S.13,S.8.

(41)我们曾在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主人翁托马斯身上隐约看到这样一类人的影子。参见[捷克]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许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版。——实际上,昆德拉本人也是这个团体的一员。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文学创作难以进行。在此情形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

(42)Barry Smith,"Von T.G.Masaryk bis Jan Pato ka:Eine philosophische Skizze",in J.Zumrand and T.Binder (eds.),T.G.Masaryk und die Brentano-Schule,Graz/Prague:Czech Academy of Sciences,1993,S.108.

(44)Milan Walter,"Jan Pato ka.Eine biographische Skizze",in Ph nomenologische Forschungen,Vol.17,Studien zur Philosophie von Jan Pato ka,1985,S.104.

(45)Jan Pato ka,"Roman Jakobsons ph nomenologischer Strukturalismus",in Tijdschrift voor filesofie 38,Nr.1,Leuven,1976,S.129-135.

(46)L.Landgrebe u.a.,Die Welt des Menschen-Die Welt der Philosophie.Festschrift für Jan Pato ka,herausgegebenvonWalter Biemelund dem Husserl-Archiv zu L wen,Den Haag:Martinus Nijhoff,1976.

(47)[捷克]帕托契卡:《回忆埃德蒙德?胡塞尔》,载倪梁康编《回忆埃德蒙德·胡塞尔》,[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第279-291页。

(48)Barry Smith,"Von T.G.Masaryk bis Jan Pato ka:Eine philosophische Skizze",in J.Zumrand and T.Binder (eds.),T.G.Masaryk und die Brentano-Schule,Graz/Prague:Czech Academy of Sciences,1993,S.108.

(49)[瑞士]耿宁:《有缘吗?——在欧洲哲学与中国哲学之间》第5章,郑辟瑞中译稿,第24页。

(50)Eugen Fink und Jan Pato ka,Briefe und Dokumente 1933-1977,Freiburg /München:Alber Verlag,Prag:Oikoymenh,1999,S.29.

(51)Walter Biemel,"Jan Pato ka:1.7.1907-13.3.1977",in Ph nomenologische Forschungen,Vol.4,Mensch,Welt,Verst ndigung:Perspektiven einer Ph nomenologie der Kommunikation,1977,S.130-137.

(52)Jan Pato ka,Ausgew hlte Schriften,B nde I-IV,herausgegeben vom Institut für die Wissenschaften vom Menschen in Wien,Stuttgart:Klett-Cotta,1987-1992.

(53)Sebrané spisy Jana Pato ky,1-5,9-13,20,Praha:Oikoymenh,1996.

(54)Paul Ricoeur,"Husserl und der Sinn der Geschichte",in Noack,Hermann (Hrsg.),Husserl,Darmstadt:Wissenschaftliche Buchgesellschaft,1973,S.231.

(55)(56)参见[捷克]帕托契卡:《回忆埃德蒙德·胡塞尔》,载倪梁康编《回忆埃德蒙德·胡塞尔》,[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第280页,第283页。

(57)参见英加尔登的回忆:“这种激情我只见到过一次,即在胡塞尔1917年为休假的战士所做的那些讲演中。但那并不是真正的大学讲演。”([波兰]罗曼·英加尔登:《回忆埃德蒙德·胡塞尔》,倪梁康译,载《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二十辑《德法现象学的新视域》,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12页)

(58)详见倪梁康:《胡塞尔于“一战”期间的政治践行与理论反思》,载《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十五辑《现象学与实践哲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18页。

(59)胡塞尔在这里的所说的“极乐生活”与费希特的宗教伦理著作《极乐生活指南》(1806年)有关。

(60)见[捷克]帕托契卡:《回忆埃德蒙德·胡塞尔》,载倪梁康编《回忆埃德蒙德·胡塞尔》,[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第283页。

(61)Elisabeth Str ker,"Nachruf auf Jan Pato ka 1.7.1907-13.3.1977",in Zeitschrift für philosophische Forschung,Bd.31,H.3,Jul.-Sep.,1977,S.453-455.

(62)参见Ilja Srubar,"Vom begründeten Leben.Zu Jan Pato kas praktischer Philosophie",in Ph nomenologische Forschungen,Vol.17,Studien zur Philosophie von Jan Pato ka,1985,S.10-31。

(63)Jan Pato ka,"Was ist Ph nomenologie?",in Tijdschriftvoor Filosofie,44ste Jaarg.,Nr.4,1982,S.676.

(64)Walter Biemel,"Jan Pato ka:1.7.1907-13.3.1977",in Ph nomenologische Forschungen,Vol.4,Mensch,Welt,Verst ndigung:Perspektiven einer Ph nomenologie der Kommunikation,1977,S.136.

(65)J.Pato ka,"O Povinosti Br nit se Proti Bezpr vi ( ber die Pflicht gegen die Ungerechtigkeit sich zu verteidigen)",in Studie,Ⅲ,Nr.51,1977.

(66)另一位是已于此前两年(1975年)离世的欧根·芬克(Eugen Fink,1905-1975)。

(67)L.Landgrebe,"Erinnerungen an meinen Freund Jan Pato ka:Ein Philosoph von Weltbedeutung",in Perspektiven der Philosophie,Vol.3,1977,S.295.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胡塞尔文集》中译”(12&ZD124)阶段性成果。)

来源: 《江苏社会科学》第20204期

四本黑暗流精品文,男主在暗夜中仍然看到人性的光辉,书荒收藏

黑暗流小说中的男主都是杀伐果断,人狠话不多的角色。因此剧情节奏十分的紧凑,一点都不磨叽。再加上这类小说中涉及了人性的方方面面,因此也具有一定的深度。今天就给老提推荐几本这样的小说,一起来看看吧:

《黑暗血时代》

作者:天下飘火

字数:623万字

状态:连载中

这是一本末日进化类型的黑暗流小说,也是一本连载了十年的经典黑暗流小说。时至今日,这本书仍有大量的读者追看,而且不少人提到黑暗流小说,第一个就会想到这本书。

本书的世界背景有点玄幻加科幻的元素,开局就是末世情节。而在残酷的世界中,男主一开始只是一个普通人,为了生存下来他费尽心力艰难求生。

在这样的世界中,他深知人性的弱点,一步步成长强大。这本书的前期因为世界观的缘故稍微有些虐主,但故事一路走高,成熟有深度甚至有些烧脑,很值得一看。

《机械炼金术士》

作者:盲候

字数:101万字

状态:连载中

这是一本有蒸汽朋克与赛博朋克元素的黑暗流小说,也有机械与炼金的元素,男主本身是炼金术师。

男主开局穿越却失忆,他发现自己所处的环境非常的危险,在自己身上到处都是皮开肉绽的伤痕,他知道现在是生死存亡的时刻了。

为了存活下来,他通过祭献自己的眼睛与原身灵魂,获得了超强的S级天赋。

此时男主拥有全知全能之眼,这个技能有点近似于玩家模板,因此外挂非常的强悍。

这本书的世界观宏大,有点末世流的意思,男主杀伐果断,凭借玩家模板与全知之眼,各种捡属性成长,剧情虽然偏黑暗但十分畅爽,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神魔养殖场》

作者:黑瞳王

字数:371万字

状态:完本

这是一本有经营元素的末世流小说,同时也是一本非常经典的黑暗流小说。

本书的世界观讲述的是世界上出现了巨大的天坑,一座学校整个坍塌掉进了天空里(全学校群穿了),男主也在这学校中。

天坑里的世界非常恐怖,这里有各种各样变异的存在,而男主也开始变异了。为了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男主不得不努力求生。

这本书节奏紧凑,故事风格严谨,剧情十分精彩,并且有点偏向于黑暗猎奇向,因此虽然是一本经典老书了,但仍然值得一看。

《旧日之箓》

作者:熊狼狗

字数:222万字

状态:连载中

这是一本幕后流加克苏鲁元素的种田文,男主穿越到了修仙世界成为了农人之子,他本想着利用现代知识发家致富,却发现这个世界充满妖魔的世界,世界观有那么点偏向黑暗。

男主在被地主盯上之后获得了猫妖的帮助,从而可以一边种田一边修行了。这本书的男主可以说是相当的心狠手辣,为了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榨干各种剩余价值。

本书的风格是黑暗流中加上各种搞笑的梗,男主的性格一如既往地由里到外的黑,剧情沙雕且精彩,感兴趣的不妨看看。

好了,今天的几本黑暗流的小说就先推荐到这里,希望有老铁们喜欢的,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聊聊天,年糕顺便求个赞。

本文欢迎转发,请勿转载。

北京冬奥会场馆的哪些设计将成为隧道尽头的光

北京冬奥会场馆的哪些设计将成为“隧道尽头的光”

距离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不到90天,奥运场馆已做好准备。国家速滑馆公司设计总负责人郑方引用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话,“奥运会将在后疫情时代成为黑暗隧道尽头的光,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而奥运场馆,则是这束光的载体。

在郑方看来,建筑是“从无到有”的奇迹,奥运场馆则是最为复杂和最具挑战的设计。北京2022年冬奥会共设北京、延庆和张家口3个赛区。北京作为“双奥之城”,充分发挥奥运遗产可持续利用。除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首钢滑雪大跳台中心外,其他竞赛场馆均利用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场馆。

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丁建明介绍,国家体育场(鸟巢)的改造于今年10月28日正式完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开闭幕式都将在此举行。五棵松体育中心由北京2008年奥运会篮球场馆华丽转身而来,它将承担北京2022年冬奥会女子冰球和部分男子冰球比赛。

按照“节俭办奥”理念,新场馆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赛后再利用。北京市内唯一新建的奥运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近1.2万平方米冰面,通过分模块控制单元可根据不同项目分区域、分标准进行制冰。赛后该馆将向公众开放,成为集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场馆。

北京冬奥村赛时为运动员、教练员提供服务,赛后将作为北京市人才公租房面向社会配租。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则直接“借用”了国家会议中心二期。

新建场馆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也与当地生态环境交相辉映。延庆赛区被誉为“最美赛区”,基于“山林场馆,生态赛区”理念,体育设施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完工,令国际一流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坐落在“十里山村道,千峰栎树林”的山水中。

“冬奥场馆的设计更加体现了在新的时代,我们面对环境问题的态度。”郑方说。

“冰丝带”里容纳的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冰场之一,它的设计充满绿色、低碳的细节。郑方说,比赛大厅就像是一个冰箱,里面有一块非常大的冰。要把容纳这块冰的冰箱容积做得小一点,这样才能降低空调、除湿等负荷,更加省电。

于是,“冰丝带”屋顶设计成向下弯曲的抛物面方式,屋顶两边高、中间向下弯,像一片薯片,这样一来,冰上空间更小了。

“冰丝带”里的冰,也是最绿色的冰。国家速滑馆制冰系统设计负责人马进说,传统的制冰剂是氟利昂,不仅能效低,还破坏臭氧层。在“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下,人工制冰必然不能再使用这样的技术了。

马进与他的团队研发出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这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二氧化碳不仅可以制冷,它产生的废热相当于热泵,可以直接回收,用于场馆除湿和供热,实现净零排放,相比较传统冰场可以有20%以上能效提升。

马进在冰上下了很大功夫,他告诉记者,速滑运动员时速可达60公里,对冰非常敏感,冰的温度、均衡度、平整度都可能影响运动员的发挥。

而在国家速滑馆内有1100多个传感器,可精确控制冰面上空气温度、湿度、风速、空气质量等。国家速滑馆经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九龄说,这些指标接入40多个数据库中,5G实时告知场馆运行情况。通过智慧管理可使馆内气温分层。冰面一个温度,确保冰面标准稳定;运动员比赛空间一个温度,温差不超过0.5℃,保证运动员体温体感,有利于创造最佳运动成绩;观众席一个温度,可以达约16℃,为观众营造一个舒适的观赛环境。

11月7日至10日,冰球国内测试活动拉开帷幕,科技的力量再次融入奥运场馆的智慧运行中。北京市海淀区体育局局长张彦祥介绍,核酸检测二维码识别、智慧安全出入管理、情绪识别、无接触安检、多维度观赛体验、云端互联观众互动体验、地磁导航等科创项目在一些重要场景进行试点验证,围绕场馆安保、医疗、交通、转播等关键场景,新技术成果在测试赛中落地应用,后续也将应用到其他领域。

历时约18个月的“鸟巢”改造中,丁建明提及最多的是建筑体现人文关怀:“鸟巢”更新全场18部无障碍电梯,增加轿厢不锈钢镜面和扶手操作面板;在场馆外围基座东北侧增建无障碍坡道;并在现有场馆101间无障碍卫生间内增加儿童马桶垫圈、儿童垫脚凳等,营造安全、顺畅、适用和人性化的无障碍环境。

面对即将到来的冷冬,“鸟巢”观众服务设施改造得更具温度。观众区有了不同尺寸的电子屏幕,90块中小电子屏环绕看台区域,呈现更加清晰的观演效果。看台集散区增设了128台温水直饮水机;观众区卫生间洗手池也可提供热水服务。

此外,建筑师们将中国气质融入建设理念之中。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采用了中华文化图腾“龙”的创意。首钢滑雪大跳台则采用敦煌飞天元素。

国家速滑馆外由22条“冰丝带”环绕跃动,将冬奥体育文化与“谁持彩练当空舞”的中华之美融为一体。郑方设想,到了冬天,透过“冰丝带”表面曲面幕墙,阳光洒进休息厅,观众坐在休息厅内,可以望见远处美丽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章

最新游戏

网友评论